高毅:埋首故纸堆的“精神贵族”

三月 15, 2013

“不辍耕耘,辛勤付出。身为一名老师,课堂上细致入微的讲解,课堂下认真仔细的释疑,平易近人又和蔼可亲;作为历史学者,他关注于世界,着眼于欧美,驻足于法国,不断钻研,不断出新。高毅老师践行着北大历史人的使命,举手投足间亦展现着一代史学大师的风度。最是那‘历史学是精神贵族的事业’一语,道出了自己一生之精神所求,无怨亦无悔。”

这是2009年北京大学未名BBS上对荣获当年“十佳教师”的历史学系高毅老师的描述。怀着同样的崇敬感,我们采访了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老师。

深厚的北大情结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高毅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自从走进北大的校门,他就和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学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以及到后来留校任教,高毅老师一直都在北大。高毅老师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北大师资阵容强大,学术风气浓厚,治学态度谨严,还有很好的图书馆。在中国读大学,除了北大,应该没有更好的地方了。”

从中学时代起高毅就特别注意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优秀的外语成绩使他得以顺利地考入了北大。不仅如此,在上大学前通过外国电台学外语的过程中,他“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由此感到了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在北大读书期间,高毅老师主攻世界史以及法国大革命史方向。当初选择这个方向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更主要是受当时生活环境、中国现状和个人成长经历所影响。“特别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因为我们经历了中国革命最激进的时代,情况颇似大革命时代的法国,所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去认真汲取。”北大为高毅从事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高毅因此特别感激北大,立志竭尽所能为北大学术争光。

“历史学是‘精神贵族’的事业”

高毅认为历史学应该是一种“精神贵族”的事业。所谓“精神贵族”,在他看来就是那种没有什么物质财富,却有着强烈的精神财富追求欲的人,而要追求精神财富,往往首先需要懂历史。“历史学是需要翻故纸堆,坐冷板凳,是一件很苦的事儿。这个是要有恒心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有意思,都能吃得下来这个苦的,感觉得到里面的奥妙的。我觉得其实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这些人就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的精神贵族。”

另一方面,作为“精神贵族”,优秀的历史学家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毅喜欢用“Noblesse oblige”(位高者权重)这句法国谚语来诠释历史学家的责任感。他认为既然做了“精神贵族”,就应该像应然意义上的“贵族”那样,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就应该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他应该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来为民族和人类谋福利。因此他就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

近年来历史逐渐成为了冷门学科,甚至有人说“史学出现危机了”。对此高毅老师却不悲观。他说:“中国是个历史传统非常深厚的泱泱大国,不愁没有学历史的人,在中国的土壤上自然而然会成长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研究历史既可以得到个人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以为文明的传承、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乐于此道者,以往中国从来不缺,今后也会后继有人,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句话不仅仅是高老师对自己的学术要求,也是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坚持的学风。正因如此,在学界风气由于商业大潮的冲击而显得颇为浮躁的这些年里,高毅能够心定气闲、我行我素,从不追求文章数量,但发表的数十篇论文篇篇都堪称精品。他的专著《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发表于1991年,开拓了中国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得到了中国著名法国史专家张芝联先生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近年来外国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数十名青年学子为之吸引,先后报考了高老师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如今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要青年学者几乎都出自他的门下。这些年来,高毅还在他参与编写的《欧洲的分与合》、《世界文明史》、《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史》、《强国之鉴》等等集体专著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学术建树,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赞许。

如今作为历史系的老师,高毅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碰擦出思想的火花;也希望自己在每次课上都能讲出新的东西,自己的感悟能够给同学们以启发。对于学生的未来,一方面他希望北大历史系能够培养出中国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同时也希望看到历史学系的学生能够在各个行业卓越发展。高毅特别强调的是,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必须严守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都“应该坚持历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讲求实证主义,说出的每句话都要有充分的根据,不要怕人说你慢,不要贪图虚名浮利,总之要坚持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