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83
裘锡圭.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六). 人文杂志. 1983;(3):97-99.AbstractPKU 
(297)88·3B 不行各塞可百里未知所指走 “各”当释“去”。此觚言寇入侵事,“去塞可百里”意谓寇所至之处离塞约百里。308·3(甲1630)“去塞二百六十步”,文例与此同。陈梦家《汉简所见居延边塞与防御组织》曾引“各塞可百里”的错误释文,证北边长城各塞皆长百里(《汉简缀述》51页)。(298)88.7
1982
朱德熙, 裘锡圭. 七十年代出土的秦汉简册和帛书. 语文研究. 1982;(1):4-13.AbstractPKU 
七十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一系列秦代和西汉前期的墓葬里发现了大量简册和帛书。这批古文献的重要性可以跟西汉时发现的孔壁古文经和西晋时代发现的汲冢竹书相比。本文对这批珍贵资料的出土和整理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在学术上的重要性作了介绍,此外还对简册和帛书的形制作了扼要说明。文末附有参考文献要目。
裘锡圭.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义商榷(续一). 人文杂志. 1982;(3):114-117.AbstractPKU 
(76)16·10 宜考察 “宜”,劳氏释“宣”,可从。 (77)16·11 将军使者大守议货钱古小萃不 为用政更旧制设作五铢钱 “古”下一字,劳氏《考证》释“恶”(21页),可从。杨君石门颁、耿勋碑等“恶”字写法与此相近。“古恶小萃”,劳氏读为“苦恶小碎”亦是。“政”当释“改”。 (78)17·11 □□□爵公士以上 “爵”上三字,劳氏释为“幾□岁”(2590号释文。10137号重出,未释“幾”字),似可从。 (79)18·2A
裘锡圭.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一)——读考古发现文字资料札记之二. 人文杂志. 1982;(2):49-58.AbstractPKU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居延汉简甲乙编》(以下简称《甲乙编》),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对汉简研究来说是一件大事。编者弄清了1930年出土的全部居延简的出土地点,纠正了过去著录上的不少错误,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部释文作了修订。既增加了这批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便利了使用这批资料的同志。这是值得我们感谢的。但是《甲乙编》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图版质量差。考古所编的《居延汉简甲编》(以下简称《甲编》或《甲》)和劳干编的《居延汉简》(以下简称《居》),它们的图版本来就不够理想。这次重印,虽然抽换了部分图版,有所改进,但是总的来看,质量更差了,被印得根本无法辨认的字更多了。其次,在释文方面,虽然纠正了劳
裘锡圭.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三). 人文杂志. 1982;(5):103-104.AbstractPKU 
(181)46·28 □反欲言 “反”上一字当释“敞”。此简似与上两条所引46·23、46·26等简有关。 (182)46·29(甲342) 子甘关椎楪 非子甘 “子”疑当释“不”,其上应加号。“甘关”,劳氏释“户关”;“非子甘”,劳氏释“非子曰”,皆可从。《甲》亦同劳氏。关于“户关、椎、楪”之义,请参看《汉简零拾》。 (183)47·4(甲344) (木齿)十二 “(木齿)”当释,“”(),参看《汉简零拾》。 (184)47·5(甲345)
裘锡圭.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二). 人文杂志. 1982;(4):87-91.AbstractPKU 
(120)30·7(甲228) ·书移 “移”,劳氏释“檄”,可从。《居》图版242甚清晰。 (121)30·8 主官掾昌取
1981
裘锡圭, 李家浩. 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说明. 音乐研究. 1981;(1):19-23.AbstractPKU 
(1)徵(图2:①) 阶名“徵”在钟磬铭文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为了印刷方便,一律直接释作“徵”。《说文·壬部》“徵”字古文作: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音”字都作“冒”,上引(2)与(3)的左旁应是“(?)”的异体。“(?)”即《说文》“读若愆”的“(?)”字省体。“愆”、“遣”读音极近,所以“(?)”字加注“(?)”声。古文字里常见由同音或音近的两个字合成的字,如“(?)”、“(?)”等,(?)也属于这一类。(1)的左旁与此显然是一个字,它省去了“(?)”所从的“臼”而加注“(?)”声。(2)的右旁是“欠”。
裘锡圭. 读考古发掘所得文字资料笔记(一). 人文杂志. 1981;(6):97-99.AbstractPKU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1980
裘锡圭. 战国文字中的“市”. 考古学报. 1980;(3):285-296.AbstractPKU 
秦和西汉前期的印章里有不少市印,如"临菑(淄)市"(稽庵)、"(孷)市"、"都市"(举2-58下)等。在同时期的封泥和陶、漆器上也常见此类市印的印文。根据文献,战国时代的市官是经常需要使用玺印的。《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郑玄注:"玺节,印章,如今之斗检封矣,使人执之以通商。"同书《地官·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国市",郑注:"货节,谓商本所发司市之玺节也。"《周礼》是战国作品,关于市官用玺印的规定,显然反映了战国时代的情况。战国时代的商业是很发达的,按理说在战国玺印、陶器等遗物的文字里,应该
裘锡圭. 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 1980;(5):3-28.AbstractPKU 
本文阐述了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传世古籍的重要意义,认为能够帮助解决一些本来无法解决的、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够帮助检验前人的成果,决定一些聚讼纷纭的问题的是非。本文通过若干具体例子证实,利用居延汉简、银雀山竹简、马王堆帛书以及其他汉代金石文字材料,在校正、释读许多传世古籍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还指出,目前古籍整理注释工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对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重视不够的倾向,希望这种倾向能很快扭转。
1979
裘锡圭.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 文物. 1979;(7):25-33.AbstractPKU 
应湖北省博物馆之约,我和李家浩同志参加了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墓中出土文字资料总计在一万字以上。青铜礼乐器和用器大都铸有铭文。挂在中室钟架上的八组六十四件编钟,件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二千八百字左右。架上的一件大鎛有可以确定墓葬年代的重要铭文。钟架中下层的横梁(即笋)以及挂钟用的铜钩和框架上,也都刻有关于乐律的文字。中室磬架上的四组石磬,绝大部分也都刻有关于乐
朱德熙, 裘锡圭.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 文物. 1979;(1):42-52.AbstractPKU 
平山一号墓出土有铭刻的铜器五十余件。其中方壶、大鼎和兆域图铜板的铭文都在四百字以上,圆壶铭文二百余字。方壶和大鼎是中山王(?)所作,圆壶从圈足铭文看,也应作于王(?)时代,但壶腹铭文则是他儿子(妾子)(次虫)加刻上去的。这三件铜器都提到燕王子哙禅位给子之,引起内乱,中山王(?)派相邦賙出兵伐燕,夺得土地。铭文表面上是对相邦賙的功业和德行的赞扬,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和(妾子)(次虫)父子两代对相邦賙怀有戒心,害怕燕国的事在中山重演。兆域图是一幅建筑平面图。图上注明建筑各部分的尺度以及王后和夫人的棺椁和题凑的制度等等。此外,图中还有记王命的铭文四十三字。本文打算对上述四件铜器的铭文作初步
裘锡圭. 解放以来古文字资料的发现和整理. 文物. 1979;(10):5-7.AbstractPKU 
我们发表一组笔谈,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这里回顾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的若干方面(以稿件收到先后为序),并没有企图对这一时期的工作作全面论述,但是无疑也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是过去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若不是林彪、"四人帮"给国家造成了一场浩劫,发展还应该更加可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文物考古战线的同志们,将为发掘、整理、研究、介绍伟大祖国的文物遗产,作出新的贡献。
1978
裘锡圭. 战国货币考(十二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2):70-84.Abstract
一桼垣一釿圆钱考战国货币里有一种面文作“(?)垣一釿”的圆孔圆钱(《辞典》上151页),古钱家释“垣”上一字为“长”、“来”、“乘”或“北长”(《辞典下251—252页),显然都与字形不合。根据周秦金文来看,这个字应该释作“桼”。战国晚期的三件秦器——廿七年上郡戈(故宫藏)、三年上郡戈(《录遗》583)以及册(?)三年高奴铜权(《文物》1964年9期43页),都有“漆”字,所从的“桼”作(?)。春秋时代的曾伯(雨桼)簠有“(雨桼)”字,所从的“桼”作(?)。
裘锡圭. 史墙盘铭解释. 文物. 1978;(3):25-32.AbstractPKU 
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的发现,是解放后西周青铜器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这群青铜器中的史墙盘,铭文长达二百八十四字,内容也很重要,尤其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盘铭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文字和用语,释读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是对盘铭的初步考释,错误一定很多,希望同志们提出批评。先把盘铭的释文抄在下面(图一): 这篇铭文的前半篇是称颂周王朝诸先王和当时的天子的。最后提到的先王是穆王,天子当然是穆王的儿子恭王。所以这件铜器
裘锡圭. 说“■■白大师武”. 考古. 1978;(5):318+305.AbstractPKU 
扶风强家村新出土的师(?)鼎铭文中有如下一段文字:(?)敢(?)(釐)王,卑(俾)天子(彳萬)(万)年;(?)(?)白(伯)大(太)师武,臣保天子,用氒(厥)刺(烈)且(祖)□德。"白大师"上二奇字在过去发现的金文里从未见过,值得注意。要认识这两个字,先得把有关文辞的大意弄清楚。刺鼎铭有"天子(彳萬)(万)年"语,(以下引用《大系》著录诸器,皆不再加注),所以上引铭文应该在"万年"断句。"敢(?)王,卑
裘锡圭. 读者 作者 编者. 文物. 1978;(12):73.AbstractPKU 
《文物》1978年5期"文博简讯"中发表的郢太府铜量,是一件很重要的楚国量器。国家标准计量局的同志曾对几件战国楚量器作过综合研究,认为郢太府铜量是五升量(楚量可能较大于秦量,所以此器每升容量稍大于200毫升)。器上铭文跟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互相印证。简讯作者已经指出铭
1976
裘锡圭. 说“玄衣朱■(衤金)——兼释甲骨文虣字. 文物. 1976;(12):75-76.AbstractPKU 
扶风庄白村新出土的(冬戈)方鼎铭文有如下一句: 王(?)姜事(使)内史友员易(锡)(冬戈)玄衣朱(?)(衤金)(见《文物》76年9期57页)玄衣朱(?)(衤金)就是有朱(?)(衤金)的玄衣。(衤金)是衿、襟的古字,《说文》:"(衤金),交衽也"。(?)字从衣从(虎戈),是个前所未见的新字,需要加以研究。
1974
裘锡圭. 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 文物. 1974;(7):49-63.AbstractPKU 
1973年9月,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江陵县城北面的凤凰山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其中的第10号墓,出土木牍6片,竹简170多片,内容极为重要,对于研究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价值。壹释文全部释文分类抄录于下(少数文字无法辨认的竹简从略)。为了后文称引的方便,我们把每一片简牍都编了号。释文中有些字后面加了"?",表示所释不很有把握。作者仅
裘锡圭.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 考古. 1974;(1):46-55+76-77.AbstractPKU 
一 "遣册"字体的特点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由三百十二枚竹简组成的"遣册",对于研究汉字字体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发现过不少西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但是西汉前期(指汉初至景帝时期)的隶书却很罕见。六十多年来,在我国西北部相当于汉代河西四郡和西域的地区,发现了大批汉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