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西部创新发展

七月 17, 2017

“激发新活力、共筑创业梦”为主题的2017西部创客节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于近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姜万军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甘肃借势“一带一路” 推动西部发展》的精彩演讲。具体演讲内容如下。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西部地区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西部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新机遇。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进一步加强欧亚大陆各国在经济等领域的联系、合作和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最新集中表述,两者也合称“一带一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将“一带一路”写入全会《决定》,将其正式纳入并上升至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从外交思路正式开始转变为实际的外交和开放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建设“一带一路”时秉承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方向,为“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到落地提供了国家版的“操作手册”。

经过几年的推进和落实,不管是国内的各省市、还是海外的沿线机构和国家,都积极响应。大家对“一带一路”真真正正当成了一个可以落实和操作的战略,取得了可观的初步成果。其实,丝绸之路根植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的道路。我们现在讲到“一带一路”倡议,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有一些差异。古代的丝绸之路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自发的不断发展过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断断续续约两千年的过程。而新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更多的“设计”要素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能不能可持续地走下去,需要不断寻找更多的增长点,而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主要路径之一。具体内容就是“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其实从经济学角度讲“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我们要从更大的范围去整合资源,去整合市场,达到提高生产率水平,提高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民福利的目标。大规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地处沿线地区的西部而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姜万军教授

西部的优势与短板

面对这一个千载难逢历史机遇,西部地区的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们,能否把握,需要对自身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根据最近3年多的调研,我们对于西部地区的优势和短板基本有一个判断:第一个优势是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我们广大的西部地区恰恰坐落在丝绸之路沿线,是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是其他地区难于代替的,这是最大的一个优势。主要看我们怎么样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第二个优势是资源优势。在西部地区我们有丰富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不单单是经常提到的天然气、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西部地区与农业有关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如马铃薯、百合、中草药材等。除此以外一个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地区很难比拟的资源,就是西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周、秦、汉、隋、唐、元代的历史遗迹,敦煌、麦积山等壁画,粗犷豪放的大漠风光。当然我们也有明显的短板需要不断提升和改善。第一个短板就是意识的短板。因为生活在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生活相对比较安逸的,许多人处于一个比较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的状态。第二是能力短板。从管理的角度讲,至少两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个方面是认知能力,也就是能不能认清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能不能及时发现消费者潜在需求的能力。很多创业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非常敏锐的洞察能力,他们有能捕捉到市场上消费者潜在需要的能力,并且可以快速地把市场的空缺东西用一定的商业模式弥补。第二个能力是执行能力。作为个人来讲,能不能聚集并带领一个团队死心塌地的拧成一股绳朝一个方向走,这是一个作为创业者,尤其是领头人最基本的能力。此外,随着创业团队逐渐扩大,你可能还面临着新的能力需求,就是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通过双创实践,大规模培育未来企业家

对接上述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西部优势、克服和补齐短板,需要一个特殊群体的改变,这就是企业家团队。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巨大成就,经常会提到改革开放的政策,谈到我们全体国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我们经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具有冒险精神,他们能够整合资源,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也多次被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提到“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市场上磨炼和成就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等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的奋斗精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第一代企业家都已经60或70岁,他们都逐渐到了需要交班的时候,那未来的发展靠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企业家不断涌现,需要不断地有新一代的企业家来执掌,在座的创业者们,你们才是中国的未来。当然,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成功率非常低。为数众多的创业者,没有看到成功直接就退出了舞台。但是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更多的人不断加入这个行列,热心参与创业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市场的磨炼,总会有优秀的企业家坚持下来,不断获得成功。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类比一下,中国足球和中国乒乓球。为什么乒乓球可以几十年长盛不衰,而足球一直都不行?乒乓球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普及。在中国,即使非常偏僻的地方,小孩子们都可以在一些简易的台子上打乒乓球,他们可能绝大部分都成不了专业选手,更成不了国家队的队员,但是他们从小就受这种熏陶、训练,从小就磨炼和培养自己的“球感”,形成了广泛扎实的乒乓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实际上,这些人里面总有少数人会成为专业选手,鼓励更多的孩子大规模的去实践,大面积的去尝试,就可能不断成长出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未来企业家的培育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看起来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像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属于国家队级别的,但是这些人从哪里来呢?他们也是从很小的创业开始,经过了多次失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成长的。通过广泛地参与创业实践过程,经过优胜劣汰的大浪淘沙,才能够不断培育出一些新的企业家。在中国,未来要想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未来企业家不断涌现,而这些大量企业家的不断地涌现是要靠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实践。而大家不断投身创业实践,虽然成功率并不高,但总会有人不断成长,坚持到成功,他们就可能成为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下一代企业家,这才是我们“双创”国家战略的本质。“双创”的精髓是大规模普及创业实践,通过普及和优胜劣汰,不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大批量企业家。

培育有责任的企业家,商学院可以做什么

在培育未来企业家的过程中,大学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尤其是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中国的现代商学教育不到三十年。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每年至少培育出了一大批,准专业级别企业家。商学院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究、实践锻炼,给企业家成长提供一个便利的平台从大学来看,面对着“一带一路”的机会,面对着中国的升级转型,大学自身的供给侧改革也很有必要。作为北京大学,拥有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我们还是自觉地不断改善,不断创新,持续进行大学的供给侧改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作为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的管理教育提供者,也在不断进行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建立健全分院体系,让学院的老师们到基层去,和基层一线的实践者们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到现在为止,北大光华已经在深圳、上海、西安、成都建立分院,雄安分院也在筹备中。学院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分院贴近一线的实践者们,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与组织能力,帮助他们不断地从小成功变成大成功,从短时间的成功,变成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成功,不断培育有社会责任的未来企业家队伍。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西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的战略定位是:依托北京大学的优势,借助北大的优秀师资和服务团队、国际合作网络、校友资源,依靠“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当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逐步建立健全一个集“创新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发展高端智库和创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三位于一体的,聚集和融通西部可持续发展所需各种资源(特别是企业家能力、高端学术成果、国际推广网络通道等稀缺资源)的开放式大平台集群。通过这个平台把西部地区与北京大学在全球合作网路上的优秀资源联系起来,从而助力西部发展。 (本文根据姜万军教授7月7日上午在2017西部创客节开幕式暨高峰论坛的演讲整理

姜万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北大光华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提升策略;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