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1991
刘伟. 所有权的经济性质、形式及权能结构. 经济研究. 1991;(4):57-65+42.Abstract
一、对所有权的基本经济规定准确地说,“所有权”(英文中的Property right或德文中的Eigentum Recpt)作为法权是指法对经济实在的“所有”(英文中的Ownership或德文中的Eigentum)的承认,是指一定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权利。因而,它受经济关系的规定。
田余庆. 暨艶案及相关问题. 中国文化. 1991;(1):75-86.Abstract
暨艳索是孙吴历史中的一樁重要公案,学界讨论尚不多见。作者深入审视了此案的幽微之处,认为暨艳等人以澄清郎署罹罪,除应究及“清濁太明”,违背了孙权用人“忘过记功”之旨的原因以外,还应放在孙吴政权经历了一个以淮泗人为主体到以江东人为主体的“江东化”过程这一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中加以分析。暨艳主持铨选,正值孙吴处于“江东化”的转折过程之中。当时吴郡顾、陆、朱、张四姓子弟通过郡举等途径大量出仕孙吴政权,而郎署为其居停待调之所。暨艳检核郎署,损害了吴郡四姓的利益,也违背了朝廷擢拔江东士族的要求,所以四姓反应强烈,而孙吴也不能不对暨艳等人加以惩治。经作者考释,暨艳、张温等人检核郎署之举,承继的是汉末士大夫的清议风习;其被谴黜,又和暨氏家族与孙吴统治者早年的对抗有关。
高毅, 尹春雷. 杭锦旗乌兰陶勒盖汉墓发掘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1;(1):36-49+63.Abstract
乌兰陶勒盖汉墓墓地,位于内蒙伊克昭盟杭锦旗锡尼镇东北约8公里处的一座孤立的山包周围,该山包下部均为红色胶土,故名乌兰陶勒盖(蒙语意为红色的山头)。山包相对高度约20米,四周沙化严重。在墓地的西北方向哈劳柴登有一座西汉武帝至王莽时所建的古城,东侧有一由南而北的陶来沟河,经墓地东侧向北流去(图一)。
陈跃红. 死亡焦虑——中西文学中的死亡观. 理论与创作. 1991;(5):77-78.Abstract
以现代科学的立场去看,死亡作为生命的中断,不过是有机体的自然变化过程,生命的结束,如同一片树叶枯萎,一
刘安武. 汉译印度文学. 中国翻译. 1991;(6):44-46.Abstract
一我国最早翻译的印度文学作品,是伴随佛经翻译过来的一些民间故事、寓言、童话。佛经的某些著述者颇为懂得文学的作用。为了使佛教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或者是为了神化教祖释迦牟尼,他们从民间收集许多传说、童话故事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篇篇短小而又生动的故事文学作品,他们把这些故事或者是穿插在佛经之中,或者是汇编成集,作为他们教理、教义的佐证。汉译《百喻经》、《六度集经》、《生经》等可说是这类佛教故事文学的代表。早期,人们把带佛教色彩的文学创作也当成了佛
梁柱. 深化文科改革的一些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1991;(11):27+26.Abstract
深化文科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科、繁荣学术的需要。联系前些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侵蚀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表现出来的许多严重问题,我们更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得到了遏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明显的转机。高等学校也和全国形势一样,政治思想状况发生了明显
郭建宁. 《矛盾论》研究:谈哲学就是认识论.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1;(5):37-41.Abstract
列宁有一个著名论断:即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的《矛盾论》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把这一重要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必然会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辩证法也就是社会主义认识论。
孙祁祥. 短缺分析的新视角及其反短缺的改革思路. 兰州大学学报. 1991;(2):1-10.Abstract
短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经济现象。用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话来说“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如同失业分析对研究资本主义所起的作用那样,短缺在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大量问题时,也起着类似的核心作用”。因此,阐明旨在说明这类现象的理论,探讨短缺发生、发展的机制,由此寻找消除短缺的途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郭建宁. 简论知识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2):28-31.Abstract
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主体是构成认识系统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都渗透和贯穿着知识的作用。知识作为认识的对象,反映着认识客体的本性;知识作为主体结构,包含着认识主体的要求;知识作为工具,则是连结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的中介。研究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离不开研究以工具为中介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在工具、主
王博. 《管子·水地》篇思想探源. 管子学刊. 1991;(3):8-10.Abstract
在先秦诸子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中,《管子·水地》篇的主张颇具特色。它以地和水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既不同于老子、庄子所主张的道或庄子后学所主张的天,也不同于《易传》中以太极为世界本原的观点。这种独特性,使得《水地》篇在是国哲学史上占有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水地》篇这种以地和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是如何发生的呢?或者说,它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呢?
柳斌, 王伯熙, 裘锡圭, 金光, 安效珍, 马庆雄, 刘杲, 甘国屏, 杨纪珂, 徐仲华, et al. 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座谈会发言. 语文建设. 1991;(3):4-16.Abstract
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座谈会1991年1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到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全国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胡绳,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等领导同志,有中央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教委主任,还有语言文字、教育、科技、书法等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首都新闻界记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胡乔木同志作了书面发言。国家语委主任柳斌主持了座谈会。
王博. 老子哲学中“道”和“有”、“无”的关系试探. 哲学研究. 1991;(8):38-45.Abstract
“道”、“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几个最根本的范畴,这是古今学者公认的说法。《庄子·天下》篇谓老聃“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其中“太一”即指道而言;冯友兰先生说:“《老子》的宇宙观当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然而,在道、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上,古今的学者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就现代学者而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邢义田, 严文明, 杜正胜, 李伯谦, 李辉柄, 张忠培, 俞伟超, 傅熹年, 臧振华. 考古研究所四十年研究成果展览笔谈. 考古. 1991;(1):67-79.Abstract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话对我们这群有幸参观考古所四十年成果展的台湾考古及历史工作者而言,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四十年来,大陆考古工作在考古所的领导及推展下,取得举世公认的丰硕成果。依据这些成果,我们今天对中国古史的认识,不但在许多地方超迈前人,更开拓出许多前人不能想像的新领域。没有这四十年的工作,自清末民初以来的"古史革命"就得停顿。这样说,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谢新洲. 联机检索系统中的数据通信网络.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1;(5):32-34.Abstract
分析了我国数据通信网建设的现状及国际上一些著名数据通信网的状况,提出了 我国联机数据通信网建设应考虑的问题。
吴慰慈. 藏书排架方式浅析.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1;(1):23-27.Abstract
图书馆藏书不仅需要正确地组织和划分,而且需要科学地排架。图书在书架上按什么样的次序排列,这对于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的藏书排架能使馆员迅速而准确地取书、归架,直接从书架上了解藏书,熟悉藏书,从而主动地向读者推荐图书;并能节省书库面积,充分利用书架,减少倒架的麻烦,易于进行藏书调查,便利藏书的典藏保管。 藏书排架,就是将馆藏
厉以宁. 计划配额与市场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1;(1):2-8.Abstract
作者从我国经济的非均衡状态出发。从计划工作的规划,协调、配额三者统一的角度,探讨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规划、协调、配额三者都应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它们都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或调节,属于高层次调节。不同于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它们对经济的调节都存在一个“度”。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形势之下,计划的“度”与市场调节的“度”是互补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计划的“度”和市场调节的“度”。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二者的“度”也就相应地调整。最后作者指出,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应拘泥于“经济中的计划部分究竟以占多大比例为最佳”的观点。
梁柱. 认清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与研究. 1991;(3):13-14.Abstract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厉以宁. 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5):3-13+128.Abstract
经济发展通常以一定时期内总产值或人均总产值的增长作为标志,但总产值或人均总产值并不能反映收入的实际分配状况,也难以反映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实际改善程度.社会平均数意义上的收入水平掩盖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也掩盖了社会成员之间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这就是以总产值或人均总产值的绝对量和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的局限性之一.国内外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们现在都已认识到这一点.
孙祁祥. 论政策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兰州学刊. 1991;(1):46-50.Abstract
供求关系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供求平衡既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集中表现,又是经济生活中各种平衡式(如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外汇平衡等)的综合反映。市场与计划是调节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作用也将日益重要。
厉以宁. 论汇率调整时机的选择. 经济学家. 1991;(1):31-37+127.Abstract
人民币汇率降低,对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及在非贸易收入和资本流入等方面的作用,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对人民币贬值的正效应不能估计过高。汇率调整的决策应该在对汇率调整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汇率调整的依据和时机选择,主要需要考虑原来的通货膨胀率、国内资源的供求状况、国际市场环境和国际经济变动趋势三个关键因素。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