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1990
严家炎
.
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0;(3):295.
Abstract
文章以为京派小说“是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文章认为京派小说特色一是“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他们正是以表现美作为文学的最高职能,作为创作的极致的”,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表现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二是“扬抒情写意小说之长,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使抒情写意小说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三是“总体风格上的平和、淡远、隽永。这是由京派作家的审美追求特别是他们选择题材、处理题材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四是
孙祁祥
.
论政策性短缺
. 经济研究. 1990;(10):41-46.
Abstract
政策性短缺在科尔奈和科尔奈之前都曾涉及到,但这一问题或因未能切中短缺根源的要害,或因科尔奈提出软预算约束性短缺而冲淡了人们对它的注意力。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政策性短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起着维持并加剧软预算约束性短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它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
汤一介
.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
. 北京社会科学. 1990;(4):111-117.
Abstract
佛教传入中国至隋唐分为若干宗派:天台、唯识、律、净土、华严、禅等等。至唐以后,其他宗派均先后衰落,而禅宗的影响越来越大,终至独秀,究其原因或有许多方面,但就禅宗更能体现中国哲学以“内在超越”为特征这点说,似应为研究者所注意。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宣扬教义的经典、一套固定的仪式、需要遵守的戒律和礼拜的对象等等,但自慧能以后的中国禅宗把上述一切都抛弃了,既不要念经,也不要持戒,没有什么仪式需要遵守,更不要去礼拜什么偶像,甚至连出家也没有必要了,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只靠自己一心的觉悟,即所谓“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这就是说,人成佛达到超越的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
杨耕, 陈志良, 郭建宁
.
论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
. 江淮论坛. 1990;(6):25-30.
Abstract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和确定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时,始终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系的。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①本文拟就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作一考察和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理论的研究。
陈志良, 杨耕, 郭建宁
.
论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
. 党校论坛. 1990;(10):3-8.
Abstract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是渗透于他的思考活动、领导活动、战略设计活动中的灵魂,是极有特色和魅力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哲学力量。离开了对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分析与研究,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本文试图对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做些分析与探讨。
裘锡圭
.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 中原文物. 1990;(3):10-19.
Abstract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卜辞中的“衣”郭沫若读为地名“殷”,以为指河南沁阳附近的古殷城(《卜辞通纂》635片考释,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496页),信从者也颇多。但是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辞义多不可通。而且这
袁行霈
.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 中国社会科学. 1990;(2):195-211.
Abstract
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了陶渊明的第二、三、四次出仕,认为陶渊明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入桓玄军幕,元兴三年入刘裕幕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入刘敬宣幕任建威参军,几次投身于晋宋之际的政治漩涡中。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都是不全面的。他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他是矛盾地度过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胡壮麟
.
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
. 外语教学. 1990;(4):92.
Abstract
一、纯理功能的思想。纯理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概念”功能。(2)“人际”功能。(3)语篇功能。三种功能用较为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闯入者”的功能和“相关”功能。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二、系统的思想。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都有各自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言潜势。三、层次的思想。(1)语言包含内容、表达和实体三个层次,是在各个层次间具有相互关系的系统。
胡壮麟
.
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1):2-8+80.
Abstract
北大胡壮麟教授研究韩礼德语言学已逾十年,译介甚富,近著更为精进。兹刊出他最近的一篇文章,概述韩氏(他所敬重的语言学家、老师、认真的学者)的理论的出发点和进程。立论持平,着眼全局,不泥于一家一人;分六点概述韩礼德语言学思想,说理较透。
1989
裘锡圭
.
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
. 语文建设. 1989;(3):4-12.
Abstract
我们所说的“文字学”取其传统用法,指以记录汉语的方块汉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40年来,在语言学的带动下,文字学的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同时,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汉字资料的不断发现,以及国家的语文工作和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实践,都对汉字的研究工作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文字学领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下面择要作简单的介绍,并附述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偏颇之处希望大家指正。文中加注时,以加方括号的数字为文章或书的代号,请参阅文末所附参考文献目录。
严文明
.
东夷文化的探索
. 文物. 1989;(9):1-12.
Abstract
《文物》自1950年创刊以来,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已经是第四百期。按照传统,我们用编发论文专辑的方式,来纪念前进道路上一整段里程的结束和新的里程的开始。为《文物》第四百期撰写论文的学者(以姓氏笔画为序)有:王素、田昌五、卢兆荫、孙机、严文明、张正明、张光直、汪宁生、李学勤、杨泓、杨新、吴荣曾、吴焯、吴震、陈文华、林甘泉、姜伯勤、徐苹芳、宿白、曹婉如、冀淑英。由于篇幅的限制,同时为了版面的整齐,论文在本期和随后几期连续刊出。我们谨向各位作者致谢。借此机会,也向文物考古界、学术界热情关心、支持《文物》的所有同志,表示由衷的感激之忱。
刘伟, 平新乔
.
东欧、苏联与中国改革学者关于市场地位思想的比较
. 社会科学辑刊. 1989;(1):44-51.
Abstract
从五十年代至今,围绕着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东欧、苏联和中国的改革思想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一、东欧改革学者对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的思考东欧(主要指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有一批作为改革先驱者的思想家,对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思考。这些改革思想的先驱者包括波兰的布鲁斯,捷克的锡克和匈牙利的乔治·彼得,山道尔·巴拉西,彼得·恩多斯,伊斯特万·瓦尔加以及科尔奈等。
厉以宁
.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发展外向型经济问题
. 社会科学辑刊. 1989;(4):44-50.
Abstract
研究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人不知道想过没有,为什么“亚洲四小龙”的国际贸易发展得很快,而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却一直是相当落后的?为什么中国的国际贸易收支总是不理想,甚至某些年份的逆差还比较大?为什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的产品总是不受重视,而日本的、南朝鲜的,台湾的、香港的产品却那么行销?现在,连泰国的外贸也赶上来了,它的产品也打开销路了。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深思。究竟我们对外贸易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外贸体制改革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在此,我想就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思路发表一些看法。
贾庆国
.
中苏外交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9;(11):49-51.
Abstract
近几年,中国和苏联都开始强调把国际对话与合作作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这一新提法无论在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政策里,还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已构成中苏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比较中苏外交思想的变化,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中苏两国对国际关系现状的估计比较一致.两国领导人都承认,核毁灭的威胁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状况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核毁灭的威胁迫使人类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减轻和消除这一威胁,而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的特征又使得这一努力不得不
孙祁祥, 王健平
.
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对企业行为的透视
. 兰州大学学报. 1989;(3):63-68.
Abstract
比较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影响经济体制本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历史和文化状况。每个国家都是历史和文化连续的统一体。这种连续的统一体,构成了一国经济体制的总框架。人类学家的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总之,“文化是无所不在的。”象任何人类创造物的情形一样,人类在享受自己所创造的文化的同时也必然受制于
厉以宁
.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资金来源
. 学术研究. 1989;(2):32-37+43.
Abstract
国内资金缺口与资金潜力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挖掘资金潜力。北大教授厉以宁提对策:
程朝翔
.
从元杂剧看中国文人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4):122-130.
Abstract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的巅峰,但元杂剧作者大多是落魄失意的文人,因此许多剧作不仅间接流露出文人情调,而且还直接刻画了文人形象。剧中的这些文人无不遵循一个基本模式,具有与现代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对文人形象进行剖析,并进而指明文人与知识分子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希尔托尼欧·多斯·桑托斯, 贾庆国
.
依附的结构
. 国际经济评论. 1989;(2):8-13.
Abstract
本文试图证明这样一个论点,即如果拉丁美洲国家的内部结构和对外关系不发生质的变化的话,这些国家将无法摆脱它们对其他国家的依附。我们将展示,这种依附关系服从于一种同时具有国际性质和国内性质的结构。这一结构导致了这些国家开发不足的状态,或者更
孙玉石, 严家炎
.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座谈
. 当代作家评论. 1989;(5):97-109.
Abstract
时间1986年7月2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五院主席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参加者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谢冕(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钟(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佘树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方锡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封士辉(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林基成(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整理陈平原
郭建宁
.
关于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9;(4):37-39.
Abstract
一、应当重视和加强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史的发展线索是: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可分为前七年、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文革时期、新时期几个阶段)。从当前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研究的现状来看,早期和新民主主义革
Pages
« 首页
‹ 上页
…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