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4
林毅夫
.
农民与现代化(笔谈)-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43(6):32-35.
Abstract
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讨论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很高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张维迎
.
利润来自责任
. 光彩. 2004;(3):26-27.
林毅夫
.
制定"十一五"计划应考虑的十个战略问题
. 宏观经济研究. 2004;(1):11-14,34.
张维迎
.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企业
. 安徽科技. 2004;(1):4-6.
吴慰慈
.
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2):4-7.
Abstract
概述学科与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与重点;介绍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原则和学位授权的学科结构;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特点,并指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在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吴慰慈
.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2):4-7.
Abstract
概述学科与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与重点;介绍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原则和学位授权的学科结构;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特点,并指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在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闵维方
.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12):9-10.
刘钊, 吴晓求, 孙祁祥, 解植春
.
努力推动保险和股市的双赢——吴晓求、孙祁祥、解植春关于保险资金入市的对话
. 中国金融. 2004;(22):12-14.
刘伟, 蔡志洲
.
区域差异——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上)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3):35-37.
刘伟, 蔡志洲
.
区域差异——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下)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4):45-48.
刘伟, 蔡志洲
.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 经济导刊. 2004;(9):16-18.
Abstract
区域经济增长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投资的竞争,这也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各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攀升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要抑制经济发展的势头,而是要对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协调好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得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厉以宁, 姚景源, 朱善利, 单忠东, 水木
.
厉以宁 姚景源 朱善利纵论中国经济形势两年里的跨越与思考
. WTO经济导刊. 2004;(0Z1):46-48,50-54,56-60.
Abstract
2003 年岁末,"中国与 WTO"论坛再推精彩话题.中国加入WTO已经两周年,两年里,中国经济在众说纷纭中走过,但始终保持着强劲增长.面对未来,中国经济还将遭遇哪些挑战?经济学者对此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评价?"中国与WTO论坛"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朱善利教授纵论两年来的中国经济形势.
厉以宁
.
厉以宁:民营企业也要明晰产权
.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2):13.
梁柱
.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回归
.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4;(5):1-3.
梁柱
.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回归
. 中华魂. 2004;(7):10-12+51.
Abstract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明确地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他指出: "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
梁柱
.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回归
.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4;(5):1-3.
林毅夫
.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 当代贵州. 2004;(4):25.
Abstract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
林毅夫
.
发展阶段、风险特征与金融创新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4.
Abstract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 ,但这种增长未必能够保证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同时增长也带来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波动状态之中。我国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快速的变革 ,经济的长期发展轨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并不比其他国家小 ,现有的经济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能的选择方向 ,其中金融制度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应对潜在的宏观经济风险 ,需要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全新的思考。今年春天 ,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教授 ,在他的新书《金融新秩序——管理 2 1世纪的风险》中文版面世之际来到中国 ,与吴敬琏、林毅夫、谢平、李剑阁、张维迎、汤敏、许小年、陈雨露、陈志武、王江等国内外经济界著名学者齐聚一堂 ,共同探讨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问题。希勒教授在新书中所提出的金融创新能否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 ,能否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的建设 ,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融入世界先进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我国应该怎样建立更为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才能实现与迈入大国经济相称的金融进步 ?学者们围绕这些问题分别作了精彩演讲。这次研讨?
厉以宁
.
发展非公经济亟待解决四大问题
.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4;(7):15.
闵维方
.
发扬北大传统优势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求是. 2004;(23):53-55.
Pages
« 首页
‹ 上页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