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2
孙祁祥
.
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机遇效应"分析
. 保险研究. 2002;(5):27-28,10.
Abstract
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保险市场对外立体开放,中外资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因此,中国目前最根本的目标是建立"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则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这样一个更加有效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论是实施"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还是"透明度"原则,不论是取消地域、险种限制,还是取消法定分保,都是在试图消除各种不公平竞争的因素.这些无疑都将缓解上述主体之间的矛盾,使保险公司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合理的市场行为,由此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机遇.上述机遇无异是中国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但机遇并不等于所有的、现实的发展条件.能否取得"入世的机遇效应",取决于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否尽快形成,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否顺利转变,国内保险需求能否吸纳保险供给,市场的合理竞争局面能否顺利形成,资金与人才外流情况能否避免,保险监管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孙祁祥
.
中国保险业的六个新趋势
. 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 2002;(3).
Abstract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人口老龄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内更加对外开放的态势,未来中国保险业将出现六个方面的新趋势.
C.WANG CAROLINE, 王燕, 张开宁, 方菁, 刘伟, 罗树生, 唐松源, 王绍贤, 李浈
.
中国农村社区生育健康指标体系的研究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0z1):247-248.
荣昭, 盛来运, 姚洋
.
中国农村耐用消费品需求研究
. 经济学(季刊). 2002;(2):589-602.
Abstract
该文利用国家统计局1999年农户家计调查的横截面数据,采用改进的 probit 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户家电需求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与传统文献讨论耐用品需求的思路有所不同,该文重点讨论了影响农户家电购买因素中与基础设施有关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该文试图遵循统计学的原理,将样本中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整个农村地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陈锦华, 施瓦布, 龙永图, 周小川, Pritzker R, shanmugaratnam T, 张瑞敏, Krach K, 曾强, 王巍, et al.
中国:启动一个新的变革时代——2002年中国企业高峰会观点集萃
. 企业管理. 2002;(5):9-20.
Abstract
为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为了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长期以来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企业高峰会就是他们与世界经济论坛辛勤耕耘20多年共同培养的一个丰硕的成果。每年的4月,中国企业高峰会把中外企业家、经济界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交流信息、共同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和世界经济问题,使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使中国企业认清世界经济的变化。今年的中国企业高峰会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次会议,所有的与会者都感到了极大的不同,议题更广泛、探讨更深入。中国企业家以世界经济参与者的心态积极思考他们面临的国际问题;外国企业家抱着扎根中国市场的信念,用先进的理念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与会者针对中国经济的国际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我们摘录了他们的一些精辟观点在本期刊发,以飨读者。
吉果, 谭海音, 闵维方, 杨澜, 张朝阳, 张树新, 池宇峰, 心竹
.
中国大学生,加油!
. 大学时代. 2002;(1):8-15.
刘伟
.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展望
. 新闻周刊. 2002;(22):68-69.
Abstract
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下面我将会进行GDP数据说明.但现在我想先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在70年代末左右,如果一个年轻姑娘化妆,我们会觉得她不太正常.那时候,大家连穿着都是一个样的.而现在,要是姑娘出门不化个淡妆,我们反到会觉得她不正常了.我在北大读书时,外国留
林毅夫
.
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未来
. 学术月刊. 2002;(10):98-103.
Abstract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行经济改革,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对其他亚洲国家构成任何威胁,相反,其发展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进口的同步增长,中国将会为亚洲邻国或地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还会为其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条件,便于他们国内不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
林毅夫
.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4):12-15.
Abstract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低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前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张维迎
.
中国的竞争优势不再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珠江经济. 2002;(3):30.
Abstract
企业靠什么而生存?我总结两点,一个是廉价资源,靠剥削高素质的员工维持生存,如果与大量的国有企业和银行,按照高素质员工真实的价格工资核算一下,他们都是亏损的.如果还有一些廉价的资源就是土地,80年代的军工企业用造飞机的原材料制造自行车,又不付原材料的价格,所以它可以生存.第二点就是靠政府行政性的垄断和保护.民营企业靠什么?除了前面这两点有一定的关系,民营企业也有两点.一个就是吃苦耐劳,靠加班加点,别人工作8个小时,
林毅夫
.
中国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
. 理论与实践. 2002;(10):4-9.
Abstract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从1978年到2001年,全国每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3%,比原来预期每年7%还快,这23年之间我们全国增长7.8%,比原来小平同志提出的20年翻两番,还多出两倍多.
林毅夫
.
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命系国企
. 科技智囊. 2002;(12):26-27.
Abstract
银行呆坏帐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这两个极度困扰中国经济运行的问题实际上同国企改革息息相关
胡壮麟
.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
. 国外外语教学. 2002;(4):3-7.
Abstract
今年三月,在南京召开的一次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据说一位负责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的教授在会上放了一炮。我碰巧因事不在会场,从朋友处得知,这位教授对来自一些渠道的言论很不满意,这些言论认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花时间不少,效果不好,这是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改革不够得力所致。这位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不该由老师负责。我不了解他具体的论点,但我对他的愤慨深表同情。因为我对“低效”问题一直有自己的认识。 1.导致听说能力“低效”的原因有关外语教学化时多、效率低的言论,我
刘伟, 黄桂田
.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_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
. 经济研究. 2002;(8):3-11+92.
Abstract
该文对运用SCP(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提炼出的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认为在现代技术不断改变着银行运作机制、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进一步向集中化发展、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从行业结构的角度为突破口的改革将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振荡.正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与市场份额集中于带病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侧重点就不能从行业结构的调整为起点,而是相反,要充分利用进入WTO后的有限的过渡期,在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发生显著萎缩之前,坚决地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努力避免潜在金融风险的总爆发.
文东茅
.
中美著名大学规模与结构的比较
. 中国高教研究. 2002;(6):46-47.
Abstract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这是世所公认的。笔者将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1年大学排行榜中前20位的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办学规模和结构,并与我国首批进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工程”(即“985工程”)的9所大学的规模与结构进行一些比较,以期为我国著名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一、美国著名大学的规模美国著名大学中,在校生规模相差十分悬殊,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1年排行榜中,排名第四的加州理工学院只有907名本科生,而排名第20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本科生为22678人;在1996~1997学年度,两校注册学生数分别为1892人和30341人。从平均数看,1997年这20所大学的平均规模为12766人,其中著名的“常青藤”联盟8所大学(均为私立大学)平均规模为13156人。可见这
胡泳
.
为什么企业文化是重要的(?)(上)
. 商务周刊. 2002;(07):64-65.
Abstract
<正> 文化:人力系统的黏合剂 无形的东西总是比有形的东西更难于理解,所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各种偏差也就不足为怪了。最常见的问题在于,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首先要从对文化的理解开始,即考察文化是怎样把人们凝聚在一起、规范他们的行为、并保持新思想和传统习惯的平衡的。一旦有了对文化的基本认
胡泳
.
为什么企业文化是重要的?(下)
. 商务周刊. 2002;(09):58-59.
Abstract
<正> 组织中的仪式 在信仰体系和价值的基础之上,组织常常创造和重复那些设计用来强化信仰和价值的仪式。仪式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传递文化的形式,指一群人用行动来体现象征意义。“仪式”一词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往往是一种充满精神意味的意象;
胡泳
.
为什么企业文化是重要的?(中)
. 商务周刊. 2002;(08):62-63.
Abstract
<正> 根据上篇专栏所谈的定义,企业组织当然也是一种人力系统。个中的确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差异,但对高水平的合作与协力的要求,使得企业拥有同社区一致的动力机制。和社区一样,企业文化也有语言、信仰和仪式变量在其中发挥作用。由于文化在企业活动的许多层面如客户服务、人力资源和质量保证上有重要影响,所以,上
林毅夫
.
二板市场在中国不可能成功
. 中国审计. 2002;(8):45.
林毅夫
.
二板市场在中国不可能成功
. 领导决策信息. 2002;(20):27.
Abstract
在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二板市场成功的很少.大部分国家的二板市场不成功,我们更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呢?二板市场属于直接融资,在所有资金成本中,二板市场的成本是最高的.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只适合产品有很大市场潜力但是风险也会很大的企业. 发达国家处于产业技术的最前沿,它的比较优势就是在这种资金密集、风险非
Pages
« 首页
‹ 上页
…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