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2
郑洞天, 胡克, 任殷, 王一川, 尹鸿, 张颐武, 杨远婴, 饶曙光, 潘若简, 庄宇新, et al. 专家论点. 当代电影. 2002;(5):13-30.
胡泳. “世界工厂”需要一流技工. 商务周刊. 2002;(17):47.Abstract
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能引入大批的技术工人。
梁柱. 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统一与发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46-51.Abstract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它们之间是"一脉相传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不仅对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林毅夫. 两岸经济发展和农业合作. 台湾农业探索. 2002;(4):1-5.Abstract
该文分析了入世及经济增长对大陆农业的影响,提出两岸间农业具有互补性,可适时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强两地农业间的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张维迎. 中国企业到底能长多大?. 大众商务. 2002;(2):32-33.Abstract
成长的原动力对于中国企业能否长大的问题,简单的答案是:可能不会长得很大。欧洲15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于企业既有规模的扩大。只有三分之一来自新的企业经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许新的企业经营做出的贡献更大。但长远看来,如果新企业不能在未来长得很大,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一定会减慢。比如说,你是一个企业家,有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或者新的核心资源,手里有一批客户,要把企业做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使用更多的人,由这些人帮助你来进行生产,推销产品,扩展市场,进一步开发新的技术。但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也会面临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那就是在聘任这些经
张维迎. 中国企业在WTO以后面临的问题. 中外管理导报. 2002;(4):4-8.Abstract
在未来的巧15-20年里,中国经济对全球的企业资本、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大体只能持续3-5年的时间,其症因何在?──经济界著名学者张维迎为加入WTO以后的中国企业诊脉开方。
张维迎. 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途径. 集团经济研究. 2002;(6):6-9.
张维迎.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经济快讯. 2002;(22):20-22.Abstract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要成功走向国际化,首先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的转变.过去考虑做什么能赚钱,现在重要的不在于做什么,而是如何做以及做得最好.行业也不再分哪个好不好或赚不赚钱,今后将不存在好的行业,只有好的企业.这种战略思维的转变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成功走向国际化.竞争优势是国际化战略的基点加入WTO之前,中国企业的原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廉价.过去很多企业之所以盈利,其中一个重
张维迎.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上). 辽宁经贸. 2002;(8):38-39.
张维迎.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下). 辽宁经贸. 2002;(9):36-37.
张维迎.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历史启示. 辽宁医药. 2002;17(4):3-5.Abstract
在成本、产品与品牌三种优势中,中国企业能尽快获得的最大优势还在于成本优势,尽管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外国企业相比仍有一定优势.最大劣势就是品牌劣势,这是先天不足所致.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开始开展,中国的企业刚刚起步,而西方企业的品牌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来的,一般的投资银行也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在国际消费品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比在生产资料市场
张维迎.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初探. 企业技术进步. 2002;(6):12-14.
张维迎. 中国企业能长多大?. 深交所. 2002;(11M):27-30.
张维迎. 中国企业能长多大. 领导文萃. 2002;(1):39-44.Abstract
从中国目前的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发展速度及普遍的经理人道德缺位的现实看,不得不对中国企业能长多大的问题抱悲观态度。
张维迎. 中国企业要找准优势“走出去”. 新西部. 2002;(10):48-49.Abstract
品牌的价值就是一种信赖,它依赖于消费者、客户对企业产品持续的信赖。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应将自身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结合起来,而不应只凭豪言壮语去跟人家竞争。
张维迎. 中国企业要找准优势走出去. 管理科学文摘. 2002;(10):39.
张维迎. 中国企业要找准优势"走出去". 江苏企业管理. 2002;(9):11-12.
袁行霈. 中国传统的文学崇高观与新世纪的文学理念. 中国文化研究. 2002;(1):1.
段宝林. 中国俗文学的开拓者——纪念赵景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文史知识. 2002;(12):77-80.Abstract
赵景深教授是中国俗文学界的泰斗。几十年来,他从事俗文学的研究与教学,辛勤劳作,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热情地培植青年,无私地支持与鼓励俗文学的研究者,嘉惠后学,是俗文学界卓有成就的大师。作为很小的晚辈,我同景深先生见面不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孙祁祥. 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机遇效应"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 2002;(9).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