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21
谢侃侃. 打开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新视野.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 [Internet]. 2021. 访问链接Abstract
《海岛东南亚近现代史》为面向全校相关院系硕博研究生的英文讨论课。阅读材料以英文历史文献为主,并辅以中文及东南亚语言文本作为补充阅读。课程旨在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硕博研究生的史学及区域研究基础,为学生构建必要的区域知识体系,培养其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  
谢建新 杨钋. 政府与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成效提升路径. 科技管理研究. 2021;41:94-99.Abstract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福建和江苏等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核心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创新条件、母体高校创新条件、创新能力、院校合作及双重创新网络特征;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导致新型研发机构高创新成效的组态路径构型。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创新能力和院校合作是影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必要条件,且其均通过创新网络发挥影响作用。最后,对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发展提出鼓励与母体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与区域高校和产业合作、激励实施成果转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设立研究基金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灵活化组织体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张忞煜. 政治印度教的“团党平衡”:新变化与新挑战. 世界知识. 2021;(1):30-31.
赵雨红 杨钋.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与教育期望不平等——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 教育经济评论. 2021;6:51-69.Abstract
教育期望是理解教育成就方面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视角之一。文章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对初中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父母、社群和学生自我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会转化为男生教育期望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女生教育期望的相对劣势。路径分析发现,具体影响机制是外界环境中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观念和行为,通过影响学生自我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学生的数学成绩,最终影响个体的教育期望。研究结论对理解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和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具有参考价值,对促进教育期望和教育成就的性别平等提供了一些启示。
英国DK出版社, 赵朝熠(译). 数学百科(全彩)(The Maths Book).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 访问链接
魏伟珍, 李世娟*. 新冠疫苗相关在线健康信息的质量评估 (获得论文一等奖), in “图情档学科建设与实践创新”高端学术论坛暨青年学者论坛. 吉林延吉; 2021.
马莉萍, 卜尚聪, 叶晓阳. 新高考改革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录取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Internet]. 2021;(01):32-39. 访问链接
乐惠骁, 贾积有. 智能的边界——智能教学系统中的用户自主度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 2021;(09):49-58.Abstract
本文从人机合作的角度对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学习者的自主度进行了探讨。通过梳理人机交互设计领域和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结合教学场景中的相关实验案例,讨论了智能教学系统中学习者自主度设计的大致原则:一方面,应保证学习者适当的自主度,以满足其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同时授予其部分修正系统错误的能力,减少算法厌恶的发生;另一方面,过多或不恰当的学习者自主度也无益于学习,可能导致无法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持,以及选择过载和选择困难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了设计智能教学系统中学习者自主度的三条具体建议:关注学习者特征,根据学习者特征设计合适的自主度;增加系统和算法的透明度,使得用户能理解智能系统的决策逻辑,或授予用户部分修改算法的权限,以减少算法厌恶的发生;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支持,而非简单地将某些学习过程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
潘权, 郑华, 王志恒, 文志, 杨延征. 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2021;45:1140-1153.
李耀琪, 王志恒. 植物叶片形态的生态功能、地理分布与成因.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21;45:10.17521/cjpe.2020.0405.
李亦超, 陈永生, Sandanov D, 罗奥, 吕童, 苏香燕, 刘云鹏, 王庆刚, Chepinoga V, Dudov S, et al. 欧亚大陆东部毛茛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主导因子. 生物多样性. 2021:0-0.Abstract
毛茛科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包含多种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但关于毛茛科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大尺度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特别是以较高分辨率分布数据为基础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研究尚未见报道。该文旨在: 1)建立欧亚大陆东部毛茛科植物分布数据库,估算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格局, 并探究格局的形成机制。2)分析毛茛科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确定多样性热点地区,为毛茛科保护规划提供依据。根据中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区域和地方植物志,建立了“欧亚大陆东部地区毛茛科物种分布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欧亚大陆东部地区1688种毛茛科物种的分布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00 × 100 km2。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毛茛科全部物种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格局,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和等级方差分离方法分析了毛茛科物种和谱系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最后比较了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毛茛科的古热点地区。结果显示: 1)欧亚大陆东部毛茛科植物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均呈明显的纬度格局,且在山区具有较高的多样性。2)毛茛科植物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受现代气候、地形异质性和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但不同影响因子的相对贡献率在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及不同生活型之间差异显著。3)中高纬度地区的谱系多样性高于给定物种数的预期,是毛茛科的古热点地区,在毛茛科保护规划中应受到重视。
黄国彬, 刘磊 陈丽. 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同行评议机制研究[M]. 图书情报工作 [Internet]. 2021;65(18):24-35. 访问链接Abstract
摘要: [目的/意义]近年来频发的"学术丑闻"对我国的科研评议机制提出新的挑战。而在开放科学运动中兴起的注册式研究报告因其独特的同行评议机制,能有效地提高研究过程、评估环节的透明度,减少审稿过程中的出版偏见,确保学术严谨和科研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学术造假行为。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同行评议机制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同行评议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注册式研究报告同行评议机制的评议流程、评议形式、评议效率、评议道德指南、同行评议专家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注册式研究报告同行评议机制中作者、评议专家、编辑三者之间关系以及相关权利,总结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同行评议机制的特征。[结果/结论]注册式研究报告同行评议机制创新性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审稿流程与标准的优化:注册式研究报告实行两次同行评议的新模式,不再仅以专家主观判断为标准,同时评议专家选择和专家意见处理等流程科学合理;②审稿匿名性和交互性的改进:同行评议的形式多样化,在保持基本的制衡关系中追求最大的灵活性;③审稿效率的提升:并行式的评议信息传递方式、明文化规定和系统化监惩机制促成高效率的同行评议。注册式研究报告同行评议机制的先进性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建立严格且细致的评议专家道德规范体系;②重视同行评议专家库的建设,形成完善的评议专家激励机制。
深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协同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环境报 [Internet]. 2021. 访问链接
谢侃侃. 深耕与跨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他的“椰壳碗之战. 亚非研究 [Internet]. 2021;16:120-135. 访问链接Abstract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更是过去数十年间全球人文与社科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此外,安德森的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区域与国别研究等领域,其本人是一个无法被单一学科标签定义的学者。本文以其回忆录《椰壳碗外的人生》为线索,探讨安德森在其学术生涯中试图跳出的六大"椰壳碗",即身份束缚、西方中心主义、书本迷信、狭隘地方主义、学科边界、学术象牙塔,并结合对西方东南亚研究的反思指出打破上述壁垒的必要性。 
赵忻怡, 张泉. 照料失能配偶对老年女性抑郁程度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38:226-229.
蒲龙, 丁建福, 刘冲*. 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证据. 产业经济研究. 2021;4(01):56-69.
王志恒, 刘玲莉.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前沿与展望. 植物生态学报. 2021;45:1033-1035.
王志恒, 郑华, 储诚进, 陈迪马, 刘晓娟, 王少鹏, 牛克昌, 唐志尧, 周健, 李耀琪, et al.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 In: 方精云, 刘玲莉 生态系统生态学回顾与展望.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pp. 161-211.
Wang X, Zhang X, Huang Z, Fan* X, Chen* PR. 生物正交反应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化学学报. 2021;79:406-413.Abstract
<p id="p00005">Bioorthogonal chemistry refers to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in biological systems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natural biochemical processe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since its emergence, the scope of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from ligation to cleavage reactions, with broad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live cells to animals for biological studies, medical as well a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hinese chemical biologists hav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is exciting area,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notable achievements. In particula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orthogonal cleavage reactions and its diverse applications have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n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that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in recent five years. These works will be categorized into metal-, photo- and small molecule-mediated bioorthogonal ligation as well as cleavage reac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 end, we will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long this exciting avenue and the further innovation of the &#x0201c;remote-control bioorthogonal chemistry&#x0201d;, which may eventually drive the bioorthogonal reactions into living animals or even human being.</p>
李名镜, 祁应军, 李文军. 生计和生态视角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搬迁牧户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5.Abstract
为理解牧区城镇化背景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逻辑及其生态影响,以青海玉树州三个村的搬迁牧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分析牧民在迁出地保有牲畜的具体形式、原因和数量变化及牧民的生态感知,并根据斯科特关于道义小农的“安全第一”原则选择变量,定量探究牧民保留牲畜行为和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搬迁牧户通过家庭分工、亲友代养、雇工放牧等多种形式保有牲畜,作为融入城镇生活的适应性策略。牧户保有牲畜主要是出于“安全第一”的需求,经济收入较高的牧户兼具“理性小农”的特点。家庭人口规模大、非生计原因搬迁的牧户更倾向于保有牲畜。收入较高的牧户保有牲畜的概率更高且数量更多,而城镇就业人数较多的家庭保有牲畜的概率更低。牧户保有牲畜的适应策略受到社会关系、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可能难以维持。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并未直接增加迁出地的放牧压力,但鼓励牧民搬迁以实现减畜目标的政策执行需要关注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形式、返迁的可能性、行为动机的转变和留居户的牲畜数量变化。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