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9
Wei J, Kim K, Liu F, Wang P, Zheng X, Chen Z, Wang D, Imran A, Rong X, Yang X, et al. β-Ga2O3 thin film grown on sapphire substrate by plasma-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19;40:012802.
Carena M, Liu D, Liu J, Shah NR, Wagner CEM, Wang X-P. $ν$ solution to the strong CP problem. Phys. Rev. D. 2019;100:094018.
熊富忠, 赵小希, 温东辉, 李琪琳. 一株吡啶降解菌Pseudomonas sp. ZX08的生物膜形成特性及影响因素. 微生物学通报 [Internet]. 2019. 访问链接Abstract
【背景】 煤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采用以高效降解菌为基础的生物强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策略;而促进高效降解菌在载体材料表面的生物膜形成,有助于提升生物膜法废水处理系统的效能。【目的】 探究一株吡啶高效降解菌 Pseudomonas sp.ZX08 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和特性,识别不同的环境因子如温度、 pH、 Na+、 K+、Ca2+、 Mg2+等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规律,为实现人工调控其在实际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成膜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生物膜培养与定量方法,以单因子影响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菌株在 12 孔板内的生物膜形成量和浮游态细菌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和分析生物膜的结构特征。【结果】 Pseudomonas sp. ZX08 菌株具有良好的吡啶降解性能,且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 CLSM 观察到其在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可达到 40-50 mm;生物膜外层的活细胞比例更高,分泌的胞外蛋白也更多。 ZX08 菌株的生物膜形成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12 h、48 h 的生物膜量是相对峰值。 ZX08 生物膜形成的最适温度是 25 °C,最适 pH范围是 7.0-9.0;较高浓度的 NaCl (>0.6 mol/L)和 KCl (>0.4 mol/L)均对 ZX08的生物膜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一定范围内(0-16 mmol/L) Ca2+浓度的提高可以促进 ZX08 在 12 孔板底部固-液界面生物膜的形成,浓度更高时则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一定范围内(0-16 mmol/L) Mg2+浓度的提高对 ZX08 生物膜形成有促进作用,但促进幅度不大。【结论】 吡啶降解菌 Pseudomonas sp. ZX08 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未来在实际废水处理系统中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子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蔡一茂, 康健, 王宗巍, 凌尧天, 喻志臻, 陈青钰, 鲍霖, 吴林东, 黄如.; 2019. 一种双向阈值开关选择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1910924689.X.
王宗巍, 蔡一茂, 康健, 鲍盛誉, 凌尧天, 喻至臻, 陈青钰, 鲍霖, 吴林东, 黄如.; 2019. 一种双模阻变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1910903216.1.
曲天书, 吴玺宏, 黄炎坤.; 2019. 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端到端声源定位方法及系统. China patent CN ZL201910043338.8.
曲天书, 吴玺宏, 彭超.; 2019. 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多说话者语音分离方法及系统. China patent CN ZL201910001150.7.
蔡一茂, 凌尧天, 王宗巍, 郑琪霖, 喻志臻, 鲍霖, 吴林东, 黄如.; 2019. 一种基于铁电存储器的神经网络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1910753677.5.
; 2019. 一种多尺度建筑物面实体匹配方法及系统. China patent CN ZL 2017 1 0891628.9.
王宗巍, 蔡一茂, 凌尧天, 郑琪霖, 鲍盛誉, 喻志臻, 陈青钰, 鲍霖, 吴林东, 黄如.; 2019. 一种铁电电容耦合神经网络电路结构及神经网络中向量与矩阵的乘法运算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1910822008.9.
刘东. 上海文学生态与师陀的创作选择. 现代中文学刊 [Internet]. 2019;1(1):17-24. 访问链接
官华, 杨钋. 不同主体推动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基于Z市的案例分析. 职教论坛. 2019;(05):108-114.Abstract
社区教育在我国呈现教育部门、广播电视大学等多主体推动的特征。现有研究对不同主体推动的社区教育发展及其差异性的分析还不多,也没有对这些主体的行动措施与政策文件间的联系进行讨论。通过对广东省Z市的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的文献分析、政策文本分析和访谈,发现不同主体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行为、措施具有差异性。教育部门的行动更多侧重于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工作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较为单一、持续性不够等问题。市广播电视大学、G镇、共青团积极举办社区学院、开办课程等,工作更多具有自主政策创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部门形成互补,实质性推动了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对社区教育政策的基层执行逻辑、教育部门的行动逻辑、多属性主体的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社区教育的政策定位、明确社区教育政策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系统作用的建议。 
刘冲, 耿伟栋, 洪欣欣. 专利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6(05):101-112.
托马斯·雷明顿, 杨钋. 中、美、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17(02):2-25+187.Abstract
职业教育发展制约了一国技能形成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匹配技能供求已构成对不同发展水平社会的严峻挑战;若供求双方怀疑技能投资能否带来积极回报,教育和培训的社会和私人回报就可能因投资不足而有所损失。针对技能市场失灵,中美俄三国均制定了明确的国家政策来协调企业与教育机构的激励机制,以弥合技能形成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本文首先回顾了三国支持技能供求匹配的全国性政策,之后聚焦于国家内部的区域创新,并基于"资本主义多样性"文献与三个国家若干地区的实地调研,以技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基础,发展出对技能形成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分类方法,并尝试解释各种合作模式之间的差异。本文强调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两大重要因素——吸引企业和教育机构参与技能合作的因素和影响校企合作特征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讨论有助于完善我国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有关国家和地方政策。 
张远银, 孙赞东, 杨海军. 中古8井区孔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流体地震预测. 新疆石油地质. 2019;40(5):610-614.
胡聪慧, 于军, 高明.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动机研究:操纵迎合还是估值提升. 会计研究 [Internet]. 2019;(4):50–57. 全文链接 CNKI: CJFDTotal-KJYJ201904007Abstract
中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一直颇受争议,本文从相对估值角度重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利用反映经理人估值预期与股价差异的指标,将送转动机划分为估值提升和操纵迎合两类。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当经理人认为股价被相对低估时,上市公司更可能实施送转。进一步地,估值提升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显著高于操纵迎合类;操纵迎合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虽为正,但一年内便会反转。这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不同的送转动机。最后,送转企业送转后内部人减持的规模显著高于未送转企业,这一现象对于操纵迎合类送转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对理解上市公司送转行为、制定与送转和内部人减持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重要启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郭超, 罗雅楠, 庞丽华, 陈功, 张蕾, 何平, 郭帅, 郑晓瑛. 中国人口残疾防控的经济效益中“家庭收入补偿”评估. 人口与发展. 2019;25:58–67.Abstract
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大、残疾种类和致残原因复杂,给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残疾防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目前仍然缺乏对残疾防控经济效果的科学评估。本研究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经济负担视角,在残疾规模的预测和残疾家庭收入损失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残疾防控经济效益中"家庭收入补偿"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残疾防控根据不同方案,在2050年将产生1. 41-1. 92万亿元人民币/年的收益,累计产生15. 14-21. 73万亿元人民币收益。残疾防控力度越大,所产生的家庭收入补偿越高,预期经济效益越大。本研究首次对残疾防控的经济效益评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虽然家庭收...
马莉萍, 马川茼. 中国大学先修课的政策工具类型与选择逻辑. 教育学术月刊 [Internet]. 2019;(03):13-19. 访问链接
胡泳, 陈秋心.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萌芽、勃兴与再出发. 新闻战线. 2019;(03):53-59.Abstract
本文聚焦"网络传播"这一学科领域,旨在对1978~2018年40年间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呈现学界对于互联网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与网络传播有关的重大事件,对网络传播研究本身的总体情况、阶段特点进行梳理,并对研究演进的逻辑及其存在的不足等展开反思。未来的网络传播研究最重要的是回到传播与人的关系,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用下人的可能性问题作出更为深刻的回答。
邹东廷, 王庆刚 罗奥 王志恒. 中国蔷薇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资源植物保护现状. 植物生态学报. 2019;43:1-15.Abstract
<p id="C2">蔷薇科(Rosaceae)是在中国广泛分布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 但蔷薇科资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其保护状况尚缺乏较系统的评估。该文旨在: 1)整理中国蔷薇科资源植物名录, 显示其物种多样性格局及热点地区, 并探究这一格局的形成机制。2)评估中国蔷薇科资源植物的保护状况, 为其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广泛收集整理《中国植物志》、省级植物志等资料中关于蔷薇科的记录, 建立了中国蔷薇科物种名录(共914种), 确定了物种的主要经济用途(包括食用植物、园林绿化植物、药用植物和水果种质资源), 并建立了每种植物的高精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 估算了蔷薇科全部物种及主要资源植物类别的物种多样性格局, 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蔷薇科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将物种分布与中国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分析, 评估了蔷薇科植物的保护现状。结果显示: 1)四川盆地北部、东部和西部山区以及横断山区是中国蔷薇科植物的热点地区。2)蔷薇科植物多样性主要受水分因子影响。3)横断山区、云南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是保护薄弱物种集中的区域, 而悬钩子属(<i>Rubus</i>)等类群的保护不足。</p>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