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与南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文揭示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空气质量-人群健康-清洁能源协同效应的正反馈机制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与南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文揭示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空气质量-人群健康-清洁能源协同效应的正反馈机制

四月 29, 2024

简介: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深刻的能源结构转型,尤其是大幅增加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由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同根同源性,风光资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减缓碳排放的同时,还能显著的改善空气质量及其健康影响;与此同时,污染物减排所带来的气溶胶气象反馈作用的削弱可进一步增加地表太阳辐射并形成更好的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提升我国东部地区风光的资源潜力及其稳定性(可再生能源-空气污染-气象反馈机制)。值得强调的是,风光资源潜力和稳定性的提升,可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形成正反馈(人类社会-气候系统反馈放大机制)。准确解析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下的双重反馈机制,并深化其空气质量-人体健康-清洁能源的交互机制和综合协同效益的认知,对我国科学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贾积有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习班开班仪式并授课

四月 28, 2024

2024年4月26日上午,贾积有应邀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合作开设的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习班开班仪式,并授课《数智化转型赋能大学教学》,并与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交大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力航学院龚晖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康锐以及研习班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70多位西南交大教师现场参加,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五所学校的100多位教师线上参加了学习,反映强烈,收获颇多。

详见 西南交大新闻

西南交大教务处微信公众号新闻

 课题组荣获CICC杰出学生论文奖!恭喜李杰

课题组荣获CICC杰出学生论文奖!恭喜李杰

四月 27, 2024

Our CICC 2024 paper of "An 8b 1GS/s SAR ADC with Metastability-based Resolution/Speed Enhancement and Self-tuning delay Achieving 47.2dB SNDR at Nyquist Input"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2024 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 Conference (CICC) Outstanding Student Paper Award. Congrats to Jie Li, Siyuan Ye, and the rest of the whole team! 

The prototype chip was designed, measured by Jie Li. We thanks Prof. Huang, and PKU School of Integrated Circuit for all the resources and support. 

草坪游乐

草坪游乐

四月 26, 2024

四月好天气,学校东门大草坪野餐和桌游。

北大Cell Patterns文章:开源发布COVID-19 重症患者院内健康状况评估基准测试框架

四月 12, 2024

2024年4月,北大医信交叉小组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Patterns上最新发表了题为“A comprehensive benchmark for COVID-19 predictive modeling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intensive care”的研究论文。该医信交叉研究设计评估了两项新的预测任务——针对COVID-19 ICU患者的结局相关的住院时长预测和早期死亡风险预测,其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临床实际需求。该工作在西班牙HM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两项公开数据集上评估测试临床评分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18种预测模型,辅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模型、识别高风险患者。

该研究由北京大学、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爱丁堡大学(英国)联合团队共同完成,作者为:高峻逸#、朱英豪#、王雯清#、王子翔、董桂英、唐雯、王亚沙、Ewen M. Harrison、马连韬*。

Two papers are accepted by VLSI 2024.

四月 4, 2024
Congratulations to Yanchi. A heterogeneous TinyML SoC with centralized low power management will be presented.
A hierarchical power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12nm SoC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work done at Harvard).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在 Nature Water 发表封面文章:全球农业贸易下水资源压力的再分配机制和公平性效应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在 Nature Water 发表封面文章:全球农业贸易下水资源压力的再分配机制和公平性效应

四月 2, 2024

简介:国际农业贸易在平衡全球粮食供需的同时,其隐含的虚拟水转移也重塑了全球水资源使用分布格局,从而在不同收入人群间产生非对称的差异化影响。系统厘清国际贸易引起的水资源再分配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以及同一收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对保障低收入人群等脆弱性群体的公平性并实现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大学覃栎研究员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基于全球作物需水模型、实物流贸易模型及人群公平性评估模型搭建了水资源风险再分配机制及其公平性效应的综合评估模型,为农业贸易及水资源安全决策中纳入用水公平性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易红梅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谈东北粮食产能提升

三月 23, 2024

    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就东北粮食产能提升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易红梅教授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比较乐观,口粮的自给率基本实现100%,谷物的自给率在95%以上,但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饲料粮的需求不断提升,产需缺口持续扩大,这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未来再从增加耕地面积去挖粮食增产的潜力,空间会比较小。粮食总产量是粮食耕种面积乘以粮食单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粮食产能就需要依靠提高单产。

    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提高单产的问题上,易红梅教授表示,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需要“适度”。当规模化经营超过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单产下降的现象。这是因为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利润,即便单产下降,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仍能从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来赚取利润,也就失去了提高单产的动力,因此对于规模经营还是要有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