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北大考古引领中国考古学 | |
|
|
从1922年成立考古学研究室算起,北大今年已经整整90岁。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北大考古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考古文博人才,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潮流。值此北大考古90华诞,北大考古专业成立60年庆典,新闻网记者对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进行了专访。 “中国考古要开拓视野” “谈中国考古学就要从它的产生开始谈”,赵辉首先追溯了中国考古学的起源,“中国考古学的起步比西方晚,中国和西方学科背景和环境不同,西方一般认为1850年前后考古学就产生了。中国的考古学实际上是从西方移植来的技术和方法”。 为什么中国考古学产生的晚呢?赵辉介绍到,十九世纪中后期知识阶层精英阶层有了向西方学习的意识,在这个背景下,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来,传统史学领域也出现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历史体系被否定后,中国面临着如何重建历史的任务。这时,考古学被引进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21年前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中国发现“仰韶文化”,通过他的工作示范,中国的一批学者开始发现可以通过实物的资料重构中国历史。中国学术界开始主动地接受考古这个学科,虽然中国比西方晚了若干年,但当时中国直接引进了考古学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开始考古学艰难的“中国化”过程。 尽管中国考古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但谈及中西方考古之比较,赵辉认为,中西方学术传统不一样。中国的学术传统主要在于重建中国历史,这一传统使得中国考古“能和外国交流的人很少,融入到世界国际学术体系程度不够”。“中国考古学在基本层面上并不比别人差”,赵辉很有信心,他认为中外考古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考古要开拓视野,如何跟外面圈子展开深层次大范围对话,这不仅是研究问题层面的对话,还有技术方法层面的对话”。 作为中国考古的领军者,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也尤为注重对外的学术交流。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每年都有同学参加国外考古学的发掘,学生的留学机会很多,在教研层次上交流相当多,跟国外知名大学、高水平研究所都有各种合作关系。“国外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考古学同样具有”,中国考古学在植物考古、动物考古、水下考古、DNA考古等方面都有所研究,赵辉相信,中国考古与国外交流在其他层面的开展不会遥远。 北大考古引领中国考古学 1922年,北大在国学门下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研究机构,它在1949年建国之前做了相当多的积累工作。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的建立与北大密切相关,赵辉介绍道,“1949年博物馆专修科开设文物考古方面的课程,北大历史系同时讲授考古学导论,这些积累在1952年发挥作用,在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的联合支持下,北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开始系统培养专业学生。”与此同时,国家当时急需考古人才,北大联合国家文物局开设了四期田野文物考古培训班,一共培训364名干部,他们走到基层,缓解了人才队伍急缺的环境,充实了各地研究单位,随后其他大学也开始陆续成立考古专业。中国考古学毕竟还很年轻,各地研究的积累不是很充足,当时面临着构建物质文化年代框架的任务,考古学体系仍在不断建设。 80年代以来,考古学学科遇到了深层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关头上,北大还是比较前沿的,新的领域的开辟,重大课题的提出,尤其是学科物质文化的研究和背后社会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探索上也比较早地开展起来,北大发挥了一定引领学科的作用。” 赵辉这样评价道。 回顾中国考古90年的发展历程,北大考古始终引领着中国考古的发展潮流,它为中国考古学科体系和中国考古学教学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赵辉看来,认为北大考古的最大学科优势在于“综合优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各大高校中规模上是最大的,学科分布上有中国历史各个段落的研究,同时北大也比较早地注意到新的领域,“年代学研究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在全世界一百多家同类实验室中精度名列第五,在这点上我们是世界一流的。”此外,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还较早地注意到田野考古装备的现代化问题,在田野考古环节获得社会资料。在学科领域的占领上北大是比较全面的,“在考古学学科领域,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占领的比较完整,随着这几年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变化,我们也开设了博物馆、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等专业,形成学术有机联系。”赵辉这样说道。 “考古学的前景是光明的” 谈及当前热门的公共考古,赵辉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公众了解越多越好,对学科本身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需要一部分专业做工作者做公众考古,另一方面仍然也需要等待公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也在公共考古方面做着努力,把考古学知识讲座办到了中学与社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赵辉也强调:“考古学本身不是要把学科做成大众化,考古学有着自己根本的使命和任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现在,这样才能对未来发展有准确的定位:一个没有历史思维的民族,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能长期的站得住脚的”。因此,他认为当下的文化建设应该加强整个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尽管当下人文学科仍较为冷门,但赵辉信心满满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总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考古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总体前景是光明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走过这么多年的路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始终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校友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环境里慢慢发展起来,赵辉希望校友们能继续关注、支持母校。同时,他希望学习考古的学生能够将眼光放远一点:“考古学是个很难得的学科,考古学提供给纯粹的个人空间,能给你最大程度自由探索的条件。”在赵辉看来,“北大应该明白自己在中国高校的地位,培养大专家、大师、大学者,这是北大的使命。北大的学生不能甘于平庸,要有抱负,责任使命”。 附赵辉教授简介: 赵辉,现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兼任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北京大学1983年历史学学士,1986年历史学硕士,新石器考古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在考古学文化、史前社会、田野考古学技术领域有专门的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大课题“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中化文明探源过程之预研究·豫西晋南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谱系与分期”、中日合作“良渚文化植物考古学研究”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学术译文、田野考古报告40余篇部。 编辑:焱悠 |
五月 15,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