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主讲才斋讲堂第八十九讲: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九月 9, 2015

11月20日晚7点,才斋讲堂第八十九讲在二教107开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蔡洪滨教授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要点三方面为学生们讲解了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问题。 

 蔡洪滨主讲才斋讲堂第八十九讲

蔡洪滨首先指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的最终目标是“of the people,from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经过了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市场机制的概念和理念被引入,对推动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系统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方法。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学者建立了一系列机构,诸如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也采取了新的研究和教学方法。本世纪以来,经济学研究推广扩大,逐渐形成研究中国问题的氛围,研究成果持续增多,水平日益提高。可以说一方面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发展良好,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整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经济学研究人员从数量到质量都还非常不足;经济学研究社区建设还不成熟,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市场有待完善;很多领域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学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重要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严谨细致深入的经济学分析。重要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对于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洪滨现场提出了“春运火车票应不应该涨价”的问题,引发了两派的讨论,大多学生表示不应该涨价,几位经济专业的学生表示应该涨价。蔡洪滨解释说,抛弃道德社会因素的考量,这是学经济的学生和很多经济学家都犯了的简单理论套用错误。因为虽然理论上说市场经济价格是调整供需的基本手段,但只有当供需对价格有反应的时候价格才是调整供需的手段,春运期间运输力是不会随价格改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量对价格是没有反应的。通过涨价压制希望回家的人对于车票的需求是不科学的。

接着,蔡洪滨以中国的实地试验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决策的影响等例子,解释了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三条有利条件:第一,中国经济的体量、经济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殊市场环境提供了大量可研究的问题;第二,可以得到很多高质量微观数据;第三,有使用创新研究方法的可能。

关于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要点方面,蔡洪滨认为,理解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是做好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会所在。对于西方经济学研究理论不能简单搬用或全盘否定。同样,理解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也非常重要。因为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地方执行效果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多种方法(理论、实证、访谈、问卷、试验等)的结合是研究复杂经济问题的一个有效做法。他以土地不同的拍卖方式和早期电商发展的事例对经济学多种研究方法做了阐释。

在主题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现场的学生发言积极、反应热烈。蔡洪滨十分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关于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区别、数据收集、学科交叉研究、行为需求研究体系、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等五个问题。当最后一位学生说到自己想学经济而数学不好的时候,全场笑声一片。蔡洪滨说:“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经济现象都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模型可以完整客观完美地描述清楚现象。模型不是来描述现实的,而是抽象化之后来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模型不是试图去更真实,而是帮助理解真实。”他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