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1
段宝林. 原生态之美-就《千年短裙》解读感情与思想. 杉乡文学. 2011;(10):66-75.Abstract
贵州黔东南是世界级的返璞归真、重返自然的旅游胜地,在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因为,这样的文化原生态地区,在世界上已经非常稀少了.诚然弥足珍贵.在黔东南的重重大山里,居住着苗族、侗族、瑶族、水族、壮族等等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人数不多的苗族支系,人们叫他们短裙苗.这是最偏僻大山里的生苗.因为远在深山,比较封闭,短裙苗的几个村寨中还保存着许许多多原生态的民俗
段宝林. 民俗学的学科地位与社会责任. 山东社会科学. 2011;(3):46-48.Abstract
民俗学是1918年以来由西方引进的洋科学,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但仍然未能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问题何在?本文试图作一些具体的探索.笔者认为,食洋不化、未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是主要原因.搞"清高"的纯学术,远离社会生活,漠视社会责任,必然不会受到社会重视.民俗学的生命力在于重视为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崇高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迫切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从民俗是"原始文化的历史残留物"的理论中解放出来,在建设人民美好的新的生活家园的过程中起更大的作用.
段宝林. 苗瑶民间法制研究的新成果-过竹等著《岭南地区苗族、瑶族"乡规民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2(1):14-16.Abstract
民间文化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第三资料库",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方面.目前制度文化尚未受到关注.过竹等同志所著的<岭南地区苗族、瑶族"乡规民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值得特别关注.这本书对苗瑶民间法制"乡规民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这种新调查是用最科学的立体考察方法进行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有许多新的突破.
段宝林. 龙、龙图腾与龙的传人-兼驳一种观点. 百色学院学报. 2011;24(4):47-49.Abstract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段宝林. 回忆魏建功先生. 文史知识. 2011;(6):83-86.Abstract
魏建功先生是中国语言学大师,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即以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享誉学界,作为北大教授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他为编《新华字典》而辞掉了北大中文系系主任和副校长的职务,广为人知.而他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亲赴台湾,主持国语(普通话)推广工作,使普通话在台湾推广得比闽粤还好,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魏先生是五四时期北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非常活跃,又是北大歌谣研究会的积极分子,参与编辑北大
段宝林. 怀念吕德申老师. 文史知识. 2011;(9):122-123.Abstract
吕德申先生是我敬爱的师长。他的逝世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巨大损失。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们课,但在毕业以后,在工作上的联系是很多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吕德申先生是属于那种温文尔
2010
段宝林. 文化产业靠什么?.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0;(3):4-5.Abstract
文化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温饱之后,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增.文化消费的支出,往往超过物质消费,文化产品如果符合市场需要,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就可以大幅度地盈利.例如《星球大战》投资1000万美元,票房收入9个亿,利润率近90倍.所以文化产业首先靠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人民,归根结底,文化产业还是靠人民,靠人民的消费,人民的喜爱.怎样使人民喜爱,是文化产业的关键.民间文化是人民自己的创造,民间文化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凡是历史上的名著往往是与民间文艺密切相关
段宝林. 略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民间文化论坛. 2010;(1):50-55.Abstract
自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形势大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全面开花,取得了颇大的成果。我们看到重视发表民间文化书刊、论著的出版社和报刊日益增加,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文化生态园区等在许多省、市、县正在纷纷建立起来。第一批国家级的重点保护项目518项已经公布,已纳入保
段宝林. 怀念钟敬文先生. 博览群书. 2010;(9):124-128.Abstract
钟敬文先生是民间文学界的老前辈,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钟老驾鹤西去的几年来,他温情慈祥的形象总是缭绕在我心中,特别是在学术活动碰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时,就会自然地想到钟老,不由得在心底说一声:"要是钟老在就好了!"
段宝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68-71.Abstract
与亟待保护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目前亟需引起重视的有以下问题:全面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问题;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 ;民间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问题.
段宝林. 《中国神话博览》开头的话.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0;(1):4-7.Abstract
朋友!我们是中国人,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的神话吗?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动物吗?龙是中国的远古的图腾,你知道图腾是怎么一回事吗?你知道龙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历史究竟有多长吗?你知道为什么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是什么吗?有人说龙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是错误的呢?你知道神话和民族精神究竟有什么关系吗?神话是一种民间故事,充满了幻想,但为什么又被专家称为严肃故事呢?
2009
段宝林. 中华武术的起源与人祖伏羲.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4):40-42.Abstract
伏羲氏既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国武术的创始者,伏羲文化对中华武术影响甚大.在伏羲氏阴阳、八卦、太极等朴素辩证法的指导下,中华武术讲求内外兼修,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又特别重视武德修养,文武兼备,终于形成了中华武术多样统一、不断发展的优秀传统.
段宝林. 立体的西藏人权观. 红旗文稿. 2009;(7):37.Abstract
碰到许多人权问题,难于理解.偶然用立体思维分析,居然想通了,颇有顿悟之感.我是怎样豁然贯通的呢?下面写一点思考的过程.我一直感到奇怪:西藏的农奴制非常黑暗残暴,农奴主对农奴可以随意买卖,杀戳、割鼻挖眼.达赖是农奴制的统制者、维护者,1959年叛乱就是为了反对民主改革解放农奴.但是,达赖如今在一些别有
2008
段宝林. 最美的日子-民间节日的本质与结构探讨. 北京文史. 2008;(1).Abstract
节日研讨会己开过几次,我都未能参加.我的观点是另类的,缺少理论根据,但却是从事实出发,用辩证唯物论立体思维研究出来的,我以为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创新,特提出来请大家讨论.
段宝林. 中国情人节的立体思考. 百色学院学报. 2008;(1):17-20.Abstract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又叫"瓦伦丁节",起因是一个叫瓦伦丁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而殉教.在临死之前,他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书,表现他在坐牢期间受到这位姑娘的多方面爱护而萌生的纯洁的爱情.人们为了纪念瓦伦丁,就把他临刑的这一天(2月14日)定为情人节.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间故事,人们从天上银河中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爱情故事,纪念他们在七月初七鹊桥相会而形成了情人节的核心.我国相关古典文献中都有七月初七穿针、化生求子、乞巧等节日习俗,但以爱情为主.七月初七情人节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生活美的需要对它加以改造和充实,理性地对待七月初七情人节的习俗.
段宝林. 喜看剪纸艺术登上大雅之堂-兼谈剪纸之抢救、保护与发展. 贺州学院学报. 2008;(1):1-4.Abstract
观杭州、桐庐剪纸展,所展出的全国剪纸精品,认知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剪纸艺术学术价值、民俗价值、美学价值,胡家芝、谢玉霞、张文子、王德霖、库淑兰、栾淑荣、都婉莉、沐正戈,以及"十大神剪"等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作品(或作品集),还有反映民间剪纸艺术家的越剧<剪花情>之艺术价值,提出博物馆收藏剪纸作品,出版社出版剪纸集的"静态保护",和继承、创新、发展的"动态保护".
段宝林. 西藏人权透视. 中华魂. 2008;(11):47.Abstract
如果我们睁开眼睛看,承认事实,我们就会看到,在1949年以前,西藏是一个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农奴主有绝对的人奴,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是农奴主的财产,他们有什么人权? 1960年4—7月,我曾同中央民族学院藏语系的老师、同学在西藏从事民间文学与民俗调查,了解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西藏人权状况,这都是农奴们反映的活生生的事实。
段宝林. 盘古新考. 民间文化论坛. 2008;(6):51-56.Abstract
本文主要考述:盘古神话的创作与流传;盘古神话的科学内核与思想内涵盘古神话的现实意义。
段宝林. 民间文学科学记录的新成果-兼谈一些新理论的创造与论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1-9.Abstract
民间文学是头文学,只有科学记录,才能把民间文学的立体原貌再现出来,把民间文学的特点保存下来;民间文学还是立体文学,要保持活态民间文学的艺术生命,这就需要用六维的"立体描写"的方法去进行科学记录.<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在进行科学记录、立体描写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值得特别重视.
段宝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凯里学院学报. 2008;(1):21-26.Abstract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