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富.
《夏译藏文文献中的通假字》. 《西夏学》 [Internet]. 已提交;2023(1).
访问链接Abstract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通假作为一种文字层面的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拘泥于文本类型,不仅仅存在于夏译汉籍之中,在夏译藏文文献中亦比比皆是,进而以夏藏对勘为手段,识别出了俄藏Инв.№7578《真实名经》文本中的通假现象40余处;并认为相较于汉文,藏文与西夏文在语法和句序上更为接近,因此夏藏对勘更加有利于我们快速且准确地识别通假字。
《西夏语人称系统新探》.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已提交;2021(2).
张永富.
《西夏文字书<择要常传同名杂字>探析》. 西夏研究 [Internet]. 已提交;2020(2).
访问链接Abstract西夏文《择要常传同名杂字》是西夏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部常用佛经诵读童蒙性质的杂字类字书。借助该书正文第6页的内容,可以补全西夏字书《同义》缺失的篇目代表字。比对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编号为00027的残片,证明了《择要常传同名杂字》至少曾在西夏时期的瓜州地区流传,这一现象应该与杂字字书在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传统一脉相承。
张永富.
近年来民间所藏西夏文文献考论. 西夏研究 [Internet]. 已提交;2023(2).
访问链接Abstract本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年来民间(拍卖会)所见之西夏文文献及其研究现状,然后分类阐述并充分肯定了这批藏品在语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层面的独特价值,为推动西夏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从这批文献中挑选了几部前人尚未涉及的材料,作一初步考察。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张永富.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见西夏文佛经残片考释》. 内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 已提交;2023(38).
张永富.
《西夏语第一、二人称双数后缀与人称范畴再探讨》. 民族语文 [Internet]. 已提交;2022(1).
访问链接Abstract本文通过对语料的梳理,指出西夏语的 耳kjɨ1、魏ʦjɨ1 分别是第一、第二人称双数后缀,进而将西夏语人称后缀的单数、复数“二分系统”调整为单数、双数和复数“三分系统”,构建了新的西夏语人称范畴体系,并将 耳kjɨ1和 魏ʦjɨ1 纳入人称范畴与动词音韵转换的系统内进行考察。结论认为二者作为双数后缀,不会引起动词的音韵转换。
张永富.
《“元朝帝师制度源于西夏说”考辨》. 中国藏学 [Internet]. 已提交;2022(5).
访问链接Abstract文章首先全面回顾了“元朝帝师制度源于西夏”这一观点的出现和发展,然后通过对黑水城文献《天盛律令》、《官阶封号表》、《杂字》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帝师”一词在西夏文、藏文、八思巴文和蒙古文中的表现和传译过程,认为西夏文献中的索祇dzjwɨ1 dzji̱j2(帝师)仅仅是“皇帝之师”的统称,并不是正式的官职称谓,进而推知西夏并未设置帝师制度,元朝的帝师制度实则源自于中原汉地源远流长的“五帝三皇,莫不有师”和“王者必有师”的传统。
张永富.
《俄藏Инв.№7578西夏文藏传佛教草书写本初探》. 敦煌研究 [Internet]. 已提交;2024(2).
访问链接Abstract最新刊布的俄藏Инв.№7578文本是西夏文藏传佛教草书写本,共由11个小文本组成,本文重点介绍了其中的3个,分别是文本1、文本2和文本8。其中文本1实为文殊具密摄部族观想次第的口传文本,文章不仅同定出了印度大成就者嬉金刚(或称游戏金刚,līlavajra,སྒེག་པ་རྡོ་རྗེ)名号的西夏文写法,还以图文互证的方式识别出了现存最早的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的遗存图像;文本2是《真实名经》的西夏文译本,译自藏文,与敦煌藏文本最为接近,且在体例结构和译语用词等方面与以往所见西夏文译本存在着较大不同;文本8中首次出现了上乐金刚六十二尊曼荼罗的西夏文写法,或能为莫高窟465窟的断代提供些许佐证。
孙祎达、张永富.
《新见西夏文〈佛说寿生经〉考释(上)》. 敦煌学辑刊 [Internet]. 已提交;2023(2).
访问链接Abstract寿生观念兴起于唐宋之际,以通过烧纸钱和念诵经文的方式,来填还冥债获得福报,对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对拍卖会所见西夏文孤本《佛说寿生经》刻本的序文和经文部分进行全文译释,证明其翻译底本与黑水城出土俄藏A32金代汉文抄本极为接近,和明清以来流行的版本存在巨大差别,具有较高校勘价值。其次,结合俄藏西夏文《佛说来生经》的三个抄本残叶,探讨了党项民族民间信仰多样性、杂糅性的特点,也为考察文化的跨语言、跨地域、跨民族传播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提供一条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