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0

2000
姚洋. 自由的位置. 读书. 2000;(2):118-124.Abstract
秦晖先生的新著《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收录了他讨论商品经济、市场理性和社会公正的二十篇文章。阅读后我发现,它们构成了秦晖先生自己所说的“问题—主义—问题”认识循环中的一环,而贯穿其中的是对自由的价值关怀。我的解读是从《“恰...
姚洋. 中国农地制度_一个分析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 2000;(2):54-65+206.Abstract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地制度的现状、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导致现有农地制度差异的原因 ,以及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应该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等。文章特别强调效率与公平及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在形成现有农地制度中的作用 ,指出了国家在设计新的农地制度时必须考虑的规范问题。
姚洋, 支兆华. 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 经济研究. 2000;(1):3-10+79.Abstract
由产权不清和政府寻租导致的企业家努力水平低下是造成乡镇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企业改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改制仅仅局限于所有权易手,不去触动地方政府事后寻租的权力基础,不形成对产权的有效保护,那么考虑到政府的事后寻租,企业家仍然不会提供高水平的努力.只有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使企业家确立政府不会事后寻租的信念,企业家的激励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该文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不完全博弈信号传递模型,解释了造成改制后地区间经济绩效差异的原因,阐明了机构改革是政府传递改制决心、企业家识别政府类型的关键信号.而是否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则决定了改制的成败.
姚洋, 支兆华. 政府角色转换是改制成败的关键. 市场经济导报. 2000;(3):53.
姚洋. 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读书. 2000;(5):109-113.
姚洋. 企业改制了,政府该如何改?. 中国企业家. 2000;(1):54.Abstract
顺德市委书记已经多年不用手机了,因为己经没有企业来找他谈问题、批条子了
姚洋. 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演化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00;(2):11-19,80.Abstract
该文研究了引致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变化的因素.农村土地制度被看作是村庄集体决策的结果.土地调整的正面作用是为村民提供一个收入保险机制 ,负面作用是降低地权的稳定性 ,损害村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 ,同时 ,每一次调整都涉及较大的谈判成本.一个村庄是否调整土地是村庄集体在权衡正反面影响之后做出的决策.由于这些影响受当地的经济条件 ,如土地禀赋、收入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以及税收等因素的影响 ,地权稳定性的变化呈现出诱导性的特征.该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几个假说 ,并利用 4省 83个村的调查资料对它们进行了计量检验.
赖平耀, 姚洋. 沟通与交易. 经济研究. 2000;(9):43-48,78.Abstract
该文在交易中正式引入"沟通"这一概念 ,以便扩展现有的交易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沟通作为交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即帮助交易双方达成互利的法律合约以及使交易双方互相了解对方的不成文规则 ,从而帮助合同的执行.该文提出了一个关于沟通的描述性理论框架 ,并将沟通置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背景下 ,利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讨论沟通对达成合同的作用及其后果
姚洋. 法律是否应该惩罚婚外情. 中国新闻周刊. 2000;(23):34-35.Abstract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离婚成本还很高的中国,法律惩罚婚外情有点得不偿失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姚洋提出 发展私营经济解决国企问题. 领导决策信息. 2000;(14):16.Abstract
去年7、8月份,我中心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为世界银行和国家经贸委做了一份关于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的狭义私营经济??个体户和私人企业已经解决了中国7000万人的就业.在1998年,私营经济的GNP占全社会的37%,超过国营经济占35%的比重.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