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4
田余庆. 获奖感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157.Abstract
思勉原创奖管委会诸位先生,诸位专家学者,大家好!我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如邀与会,请北大罗新教授代为参加祝贺,并请他代致感谢之情。我的旧作被推荐入项,深感荣幸。旧作尚多缺失,未得补正,至为愧疚。思勉原创奖立意甚好,据闻推荐评议审核各环节操作周密顺当,尤其是全程始终公开透明,便于同行质疑评议,可谓创举。我认为,学术理当与时俱进,今天被
2008
田余庆. 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 中华文史论丛. 2008;(1):1-12,385.AbstractPKU 
拓跋猗卢残碑为代北拓跋早期仅存碑石,罗振玉着录于《石交录》,图像不传.2003年,柯昌泗拓本碑文图像及题记面世.经研究推断,碑为刘琨于雁门山中某处所立的猗卢葬处标示物,为316年拓跋历史转折的一件重要物证.2006年,又有柯氏题于该碑另一拓本的跋语面世,谓碑乃绥远城南所出.如果绥远所出之说属实,势将否定原来推断的各个论点以及若干历史现象的解释.该文依据史实,论证原来的推断理据较胜,柯氏跋语中碑出绥远之说或系贾贩顺口之词,不足取信.
田余庆. 睹书伤逝:纪念逯耀东先生. 书城. 2008;(11):8-10.Abstract
三联书店的朋友来家叙谈,提到三联正在印制逯耀东先生《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一书。我们由此谈论到逯先生的为学与为人,随便聊天,没拘束也没目的。我与逯先生交往较久,常存怀念,多说了-一些话。事后,朋友把我聊到的话追记下来,交给我看,
2001
田余庆.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 历史研究. 2001;(1):51-64.AbstractPKU 
流传于北魏宫掖与鲜卑贵族间的《代歌》,是拓跋族的民族史诗.道武帝时修撰的北魏早期历史《代记》,主要当是依据《代歌》.《魏书·序纪》大体是以《代记》为本.辑集《代歌》和修撰《代记》的重要人物是邓渊.由于邓渊冤死,崔浩死于国史之狱,北魏一代史学衰微,史官视修纂北魏前期历史为畏途.考察《序纪》的来历,可以看出拓跋族面对其民族早期历史的某些问题时陷入的痛苦与窘境.这是中古时期民族融合浪潮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案例.
2000
田余庆. 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上)-《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 中国史研究. 2000;(3):58-85.AbstractPKU 
汉末以至魏晋 ,进入幽州的一部分乌桓自东向西 ,经桑乾河谷向代北地区浸润 ;停驻阴山的拓跋部自北向南进入代北 ,向东与乌桓靠近.拓跋、乌桓语言相同 ,文化相近.它们在此后近二百年中共生于代北地区 ,经过复杂的冲突与熔融 ,终于形成既有拓跋部落联盟组织力量 ,又有乌桓勇猛善战精神的富有活力的拓跋部 ,担当了结束十六国局面的历史任务.拓跋、乌桓共生并无充分资料足证.该文探微索隐 ,形成一种思路 ,为古史中各族融合提供一个供研究者参考的个案设想.
田余庆. 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下)-《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 中国史研究. 2000;(4):18-46.AbstractPKU 
汉末以至魏晋 ,进入幽州的一部分乌桓自东向西 ,经桑乾河谷向代北地区浸润 ;停驻阴山的拓跋部自北向南进入代北 ,向东与乌桓靠近.拓跋、乌桓语言相同 ,文化相近.它们在此后近二百年中共生于代北地区 ,经过复杂的冲突与熔融 ,终于形成既有拓跋部落联盟组织力量 ,又有乌桓勇猛善战精神的富有活力的拓跋部 ,担当了结束十六国局面的历史任务.拓跋、乌桓共生并无充分资料足证.该文探微索隐 ,形成一种思路 ,为古史中各族融合提供一个供研究者参考的个案设想
李文海, 任继愈, 张岂之, 蔡美彪, 田余庆. 传统史学体裁的今日价值-《清通鉴》五人谈. 中国图书评论. 2000;(5):15-16,58.CSSCI
1997
田余庆.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历史研究. 1997;(2):30-38.AbstractPKU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田余庆离散部落,是北魏道武帝拓跋开拓帝业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关于此事,史籍直接提及的只有三条材料,分见于《魏书》《贺讷传》、《高车传》和《官氏志》,都是简单带过,语焉不详。中外史家力求探明究竟,提...
1992
田余庆. 孙吴建国的道路. 历史研究. 1992;(1):70-89.AbstractPKU 
孙吴建国,六朝肇始,史家措意,自古而然。本文搜求剩义,感到孙吴霸业之起,在魏、蜀前;称王称帝,在魏、蜀后。其建国道路,曲折而又漫长,似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只是事在若隐若现之间,很不明晰。因而钩稽前人弃置的资料,细思陈琳为曹操所作《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提及的孙吴与江东诸大族的关系,才恍然若有所得。孙氏霸业稽延,症结盖在于调整与江东大族关系的需要。孙策以袁术部曲将的名分南渡,逐汉官而据江东,既是僭越,又是入侵。这决定
1991
田余庆. 暨艶案及相关问题. 中国文化. 1991;(1):75-86.AbstractCSSCI
暨艳索是孙吴历史中的一樁重要公案,学界讨论尚不多见。作者深入审视了此案的幽微之处,认为暨艳等人以澄清郎署罹罪,除应究及“清濁太明”,违背了孙权用人“忘过记功”之旨的原因以外,还应放在孙吴政权经历了一个以淮泗人为主体到以江东人为主体的“江东化”过程这一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中加以分析。暨艳主持铨选,正值孙吴处于“江东化”的转折过程之中。当时吴郡顾、陆、朱、张四姓子弟通过郡举等途径大量出仕孙吴政权,而郎署为其居停待调之所。暨艳检核郎署,损害了吴郡四姓的利益,也违背了朝廷擢拔江东士族的要求,所以四姓反应强烈,而孙吴也不能不对暨艳等人加以惩治。经作者考释,暨艳、张温等人检核郎署之举,承继的是汉末士大夫的清议风习;其被谴黜,又和暨氏家族与孙吴统治者早年的对抗有关。
1990
田余庆, 李凭. 北魏平城政权的建立与封建化. 文献. 1990;(3):150-161.AbstractPKU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公元398年至494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是以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市区附近)为其统治中心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平城政权,并将与之相应的时期称为平城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平城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是颇为坎坷、曲折的。
1989
田余庆. 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 历史研究. 1989;(2):134-150.AbstractPKU 
一、汉初重张楚《史记·陈涉世家》记陈胜义兵入陈事说:陈胜称大楚,"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云云。张楚词义,古今学者为之诠释,颇不乏人。《史》、《汉》注家用训诂成法释张楚,从张字生解,谓张楚犹言张大楚国。王先谦据《广雅·释诂》:"张,大也",直谓张楚就是大楚。按照这个说法,陈胜入陈建张楚之号,实际上就是篝火狐鸣时以及用尉首祭
田余庆. 《隆中对》再认识. 历史研究. 1989;(5):45-60.AbstractPKU 
一《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尝欲写出萧何、韩信初见高祖时一段,邓禹初见光武时一段,武侯初见先主时一段,将这数段语及王朴《平边策》编为一卷",云云。案朱熹对弟子所说诸人的各段文字,分别指萧何、韩信在汉中时请刘邦收巴蜀、出
1987
田余庆. 刻苦钻研 大胆探索. 文史哲. 1987;(1):4-7.AbstractPKU 
近几年来,一部分青年史学工作者对当前中国历史研究状况感到不满,认为研究课题不够丰富,思路局限,视野狭窄,方法陈旧。有的同志还提出中国史学处在
田余庆. 论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2):34-48.Abstract
一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魏晋土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所见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结构与封建经济发展潮流相结合的产物。魏晋士族,就其一个个的宗族而言,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经过一个更新过程而来,基本上保持儒学传统,或者兼染玄风,个别的已由儒入玄。他们在魏和西晋居于高位,被视作旧族门戶航磷宓牧硪焕?多属乘时而起的所谓新出门戶,不是来源于世家大族,一般都是习于玄学或者出入玄儒。他们的政治地位在魏和西晋迅速上升,入
1984
田余庆. 论轮台诏. 历史研究. 1984;(2):3-20.AbstractPKU 
一《汉书·西域传》班固赞曰:汉武帝制匈奴,通西域,"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莞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过程中,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竭天下民力资财以奉其政,数十载无宁日,加之以重刑罚,穷奢丽,弄鬼机。终使民怨沸腾,社会后果极其严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汉武帝要保存所取
1983
田余庆. 坚持真理 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3):31-34+41.Abstract
翦伯赞同志,史学界的又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凋谢,已经十五年了。我初次见到翦伯赞同志,是在抗日战爭后期的1944年。那时我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流亡到了重庆,有机会听到许多著名进步学者的学术讲演,伯赞同志是其中的一位。解放后,我对伯赞同志谈及此事,他回忆是陶行知先生邀他去讲的。他说:“你们是经过颠沛流离的学生,我很愿意同你们见面。讲历史,目的是为了抗战,为革命爭取青年。至于讲了什么,已沒印象,得鱼忘筌嘛!”我说只记得言外之意是骂蒋介石,他连声道:“你是得其意而忘其言,得意忘言。”
田余庆.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问题. 历史研究. 1983;(3):33-49.AbstractPKU 
东汉初平、兴平年间,北方各地地主武装纷起。掌握这种武装的人,有的是世家大族,有的是大小豪霸;有的自号将军牧守争夺地盘,有的依违于两大之间以观形势。以臧霸为代表的青徐地区的豪霸势力,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这支势力在汉魏之际的历史中若隐若现,二十余年里不时地起着作用,影响当时的政局。曹操死,驻屯洛阳的青州兵和作为臧霸别军的徐州兵发生骚乱,鸣鼓擅去,这是青徐势力可能乘时而动的
1982
夏鼐, 王力, 韩儒林, 常任侠, 唐圭璋, 田余庆, 李鸿范, 饶宗颐. 关于古籍整理的笔谈(五). 文献. 1982;(4):24-39.AbstractPKU 
我以为古籍整理这工作,顾名思义并参考以往的经验,应该是整理古代文化遗产的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它的第一步工作是搞出一个整理书目来,把那些应该首先整理的,列入第一批中。然后又按缓急轻重,再加排队。每一部列入名单的古籍要查清楚从前是否整理过,整理得完备与否。有的已有整理好的本子,便可从书单中剔掉(如存书已售罄而需要仍多者,当然可以重印)。其余的便可根据需要来组织力量做各项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校勘、注释、辑佚、今译等,还有整理
1974
田余庆. 曹袁斗争和世家大族. 历史研究. 1974;(1):91-103.AbstractPKU 
曹操和袁绍的斗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内部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回合。袁绍继承东汉的儒家路线,在斗争中由优势变为劣势,终于彻底失败。曹操通过实践形成了一条法家路线,冲破重重障碍,由弱变强,击败了包括袁绍在内的各个敌手,统一了北方。决定曹袁胜败的,主要不是他们个人才智的高下,而是他们路线的不同。路线斗争的焦点,则是对待世家大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