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信息学院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生物集成的集成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四月 20, 2018


信息学院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生物集成的集成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8-04-20 信息来源: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近年来,能够应用于先进生物、医疗系统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受到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做到在生物体与数字世界之间友好交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通常来说,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需要制作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或者柔性材料上,以达成电路与生物体的共形接触,真正实现生物体与数字世界的完美连接。与此同时,对便携性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类器件均需要具有非常低的功耗,以完成在有限能量下长时间工作。然而,当前在柔性或可生物降解基底上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尚不足以同时实现低功耗和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功能性。实现可转移至生物表面的集成电路于是就成为推动下一代先进医疗数据监控、疾病监测和分析的关键。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生物集成的集成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通过转移加工技术,实现了晶圆规模的、可转移至生物表面的,兼具高均一性和低功耗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胡又凡研究员-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二月 7, 2018

大数据和物联网方兴未艾,令人们无时无刻地与数字世界互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发展有望彻底革新人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人体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然而,当前柔性基底上的电子器件仍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例如器件性能难以突破,传统的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与柔性电子器件不兼容,器件与人体的交互不够友好,等等;特别是如何在可共形贴敷于皮肤的超薄柔性衬底上实现高性能的CMOS器件与系统集成,是推动下一代服务于个人运动、健康、医疗监控的新型可穿戴技术的关键所在。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与彭练矛教授课题组针对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在超薄柔性衬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CMOS电子器件,并成功地将传感集成系统应用于人体信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