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1998

1998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 直接融资是更有效的投资方式. 领导决策信息. 1998;(22):16.Abstract
直接融资是更有效的投资方式,它比间接融资更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更为公平,更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经济稳定。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日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在我国企业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负责承担投资风险的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 领导决策信息. 1998;(44):12.Abstract
当前经济热点 厉以宁说,今天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第二类非均衡状态,企业改革的任务没有完成。最大的问题还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实行的刺激内需的政策是正确的。 厉以宁说,失业问题讲的比较多。首先它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计划经济也有失业,它是隐性失业,比如人浮于事。但是国有企业要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分流人员;不改革,在竞争中失败、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张 人民币不贬值有四大理由. 领导决策信息. 1998;(18):12.Abstract
厉以宁认为,当前人民币不能贬值,中央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希望东南亚经济早日恢复稳定。如果人民币不贬值,就有助于东南亚早日恢复其经济发展;如果贬值了,就会引发东南亚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不仅不利于东南亚经济的恢复,也将使人民币的贬值
厉以宁. 中国选择的改革方式是正确的. 群言. 1998;(12):5-6.Abstract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在改革经历了20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改革的历程时,不能不感到我们所选择的改革方式是非常正确的。要知道,计划经济体制由若干个次一级的体制所组成,例如计划的企业体制、计划的财税体制、计划的金融体制、计划的价格体制、计划的劳动用工体制与人事体制等等。它们彼此紧密地结
厉以宁. 中国如何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贸导刊. 1998;(12):14.
厉以宁. 中国如何取得8%经济增长率. 农业发展与金融. 1998;(7):60.Abstract
第一,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出口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不是主要的。这么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靠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带动的。就是说,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抵消由于出口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而造成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加大国内的需求是必要的。怎样加大国内的需求?一般来说,应该通过三个途径:1、现在是投资搞基础设施,特别是投资交通运输设施最好的时候。大量投资于修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从长远来看,可以保证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从近期来看,是加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方面。修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首先需要建筑材料。修路还需要劳动力。修公路是解决不了城市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的,因为城里人未必乐意去修公路。谁去修路呢?农民去修路。农民有了收入,
厉以宁. 有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上海高教研究. 1998;(11):2-7.Abstract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必须把人才培养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考虑,要看到知识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的综合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作用将大为突出。宏观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宏观调控中非程序化决策与管理,其艺术性成份则更大。多元化办学的私立学校,经费大多由基金会或社团捐赠提供,也应作为一种类型的公立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但狭义的教育产业只包括教育单位,广义的教育产业才包括校办企业。面对变化了的时代,人们只有厘清认识,转变传统观念,才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厉以宁. 运用经济手段 进行环境保护──推荐“OECD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丛书”. 中国图书评论. 1998;(8):4.Abstract
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推荐“OECD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丛书”厉以宁作为专门介绍如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的丛书,“OECD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丛书”有三个优点:选题得当,富有价值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市场机制...
厉以宁. 失业是我国社会的头等问题. 当代经济. 1998;(7):4-5.Abstract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作为转型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会出现农村多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而且会因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隐蔽性失业的公开化。因此,失业是我国社会的头等问题。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各
厉以宁. 十五大后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理论学习. 1998;(2):5-7.Abstract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没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厉以宁.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草案)》的意见的汇报——1993年12月20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998;(6):631-637.Abstract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证券法(草案)进行初步审议之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证券法(草案)发送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城市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等200多个单位广泛
厉以宁.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1994年6月28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998;(6):638-642.Abstract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3年8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提请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证券法(草案)后,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一部分中等城市、一部分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机构广泛征求意见,在1993年12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征求意见情
厉以宁. 论效率的双重基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6):5-11.Abstract
本文讨论的是效率的源泉。指出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指出效率有双重基础,即物质基础和道德基础;物质基础提供的是常规效率,道德基础不仅保证常规效率的产生,而且还能提供超常规效率。假定缺少效率的道德基础,即使有效率的物质基础,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充分的效率、低效率、甚至负效率
厉以宁. 厉以宁说靠加快改革增强抗金融风险能力. 领导决策信息. 1998;(33):15.Abstract
当前在经济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东亚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改革开放的步子不能大,否则,我们将承受不了东亚金融风暴以及与此相似的其他危机的冲击。 另一种观点与此截然不同,认为东亚金融风暴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东亚国家本身的经济体制上,在于那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存在很多不正常现象、扭曲现象。特别是,东亚
厉以宁. 厉以宁: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需求不足. 技术经济与管理. 1998;(3):47+2.Abstract
厉以宁说,今天中国的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好比1辆汽车,刹车容易,起动难。宏观紧缩,两次降低利率,取消保值储蓄,还是启动不起来。为什么?因为宏观从紧政策效应是不对称的。宏观紧,主动权在银行,把闸门一关就行了:经济要放松,主动权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他不买东西,没有信心,怎么办?现在哪个行业不积压?只有吃的不积压,因为吃的是百分之百为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判断问题,假设中国是生产过剩,那就要减少生产,这就要有一批工人失业,失业后又没购买力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什么叫人气旺?什么叫人气不旺?从相对经济学角度说,人气旺时表现为对可买可不买的"买!",人气不旺时表现为对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所以今天的问题不能说是生产过剩,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3年前说,失业是更主
厉以宁. 厉以宁:控股不一定都要占51%. 领导决策信息. 1998;(5):19.Abstract
控股,不一定都要占51%。为什么?因为这要取决于股权的分散情况。假定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咱是个大头儿,对方也是个大头儿,要控股,我得占51%,你占49%。假定搞股份制的企业到香港发行H股,国内发行A股、B股,股权分散在各个股民手里,每个股民持股不到万分之一,这种情况
厉以宁. 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福建改革. 1998;(3):13-15.Abstract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未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厉以宁. 改革是这样开始的. 经济研究. 1998;(11):10-12.Abstract
回顾近二十年来改革的历程,每个人都会兴奋不已,感叹不已。每个人都会思考:我们是怎样挣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的?改革究竟是怎样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支配地位使得改革异常艰难。要知道,计划经济体制把国有企业置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这些企业既不能自主经...
厉以宁. 改变财政状况不应单纯依赖征税工作. 领导决策信息. 1998;(46):14.Abstract
财政状况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财政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如果经济增长率放慢和亏损企业数目增多,那么不管征税工作抓得多紧,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缺乏扎实的经济基础。这就是当前中国财政状况的写照。他强调,加强税收的征管工作,
厉以宁. 对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可贵探索──序张铁明著《教育产业论》. 高教探索. 1998;(3):2-4.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