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陶支脚

Citation:

严文明. 中国古代的陶支脚. 考古. 1982;(6):622-629.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用作炊事的器皿常有三足,诸如鼎、鬲、甗、斝、鬹等均是。其中尤以鼎鬲为最,形成一个鲜明的特色,曾被称之为鼎鬲文化。其实陶鼎的出现远比鬲早,分布范围也比鬲广大得多;而在陶鼎发展的早期及其以前,还有一个使用陶支脚的时期。这个问题过去并不清楚,只是由于近年来的许多考古发现,才得以逐步地明确起来。所谓支脚,就是在烧饭时支在釜、锅等一类炊器底下的三个分开的物体,其作用是为了在炊器下面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便于烧火。最早的支脚可能是采用天然的石头。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中,曾经发现过一些与陶支脚形状类似的石块,其一侧有烟熏痕迹,即是明显的证据。这种石头的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