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Year: 2012
2012
李文军 李艳波
.
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4-131.
Abstract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一方面,干旱半干旱草场存在一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承载力管理不一定能实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牧民对载畜量的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决策,并受到市场、畜牧业生产周期、生计需求的限制。而现行的草畜平衡制度在这两个基本环节的处理上采取了简单化、标准化的思路,导致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文章认为,在资源时空异质性异常显著的干旱半干旱草场,目前将"草畜平衡"作为落实到每一微观牧户的实施手段,其可行性值得商榷,草场管理中更应该侧重生态系统的弹性管理,而不仅仅是关注作为阈值的承载力本身。
包茂红
.
菲律宾历史研究中的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和后殖民史学
. In: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
沈冲, 李娜, 王晋伟, 何柳, 唐迅, 武轶群, 胡永华
.
解偶联蛋白2基因-866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代谢表型相关性的核心家系研究
.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671-676.
Abstract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866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性状的关系。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通过先证者引荐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农村社区共募集287个2型糖尿病家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UCP2基因-866G/A多态性鉴定。采用非参数同胞对连锁分析和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分析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表型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UCP2基因-866G/A多态性AA、GA和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52.9%和27.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1和0.539;非参数连锁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 ;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具有传递优势,与代谢综合征和中心性肥胖两表型相关(Z=2.28、2.01,均P<0.05),AA基因型也与上述两表型相关(Z=-2.22、-2.01,均P<0.05)。结论 UCP2基因-866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和中心性肥胖相关,与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无关。
胡壮麟
.
认知文体学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异同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2):163-172,318.
Abstract
本文扼要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起来的认知文体学及其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认知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及其与其他学科(如认知诗学、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文体学或文学文体学)的关系讨论得还不够清楚.本文试图对这些学科的异同进行梳理,重点放在差异上.
汪琼,王爱华
.
认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 电化教育研究 [Internet]. 2012;(7):64-68.
访问链接
Abstract
文章首先介绍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的价值,接着按照权利放弃程度,解读了知识共享许可六个协议的内涵,并结合最新统计数据揭示出全球采用CC协议的用户对六个协议的偏好程度及变化趋势,最后总结了高校选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开展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需要注意的关键事宜。
李蕾, 王丹彦, 贾磊磊, 陈晓卿, 朱羽君, 边疆, 王一川, 尹鸿, 刘效礼, 张同道, et al.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
. 上海采风. 2012;(7):16-19.
Abstract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制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开播以来的平均收视0.481,平均收视份额3.861,日最高收视率达0.75,首重播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原时段播出
厉以宁
.
论“中等收入陷阱”
. 经济学动态. 2012;(12):4-6.
Abstract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厉以宁
.
论"中等收入陷阱"
. 经济学动态. 2012;(12):4-6.
Abstract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汤一介
.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 中国哲学史. 2012;(3):5-10.
Abstract
本文试图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而发生过战争这一问题。作者认为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理论上的内在包容性、调和性较之世界上其他宗教强烈的"排他性"更有利于避免宗教战争之发生。而帝王、朝廷的制度及宗教政策也对不同宗教思想文化之信仰形成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此外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形成的神灵崇拜多元化之传统以及各阶层之情理思维模式等都有助于儒、释、道三教相互补充、同处共存。
汤一介
.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 中国哲学史. 2012;(3):5-10.
汤一介
.
论儒学与“普遍价值”问题
. 中国文化研究. 2012;(3):1-7.
Abstract
西方"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者所宣扬的价值观与"普遍价值"(universal value)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各民族文化都含有"普遍价值"的因素。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不同文化间的"普遍价值",如儒家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克己复礼",都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因此,海外学者已注意到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寻求"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
汤一介
.
论儒家的“礼法合治”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5-9.
Abstract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郭建宁
.
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5):5-8,18.
Abstract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郭建宁
.
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理论参考. 2012;(10):7-8.
Abstract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多年来,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不懈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发展逻辑
王一川
.
论艺术公信度-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五
. 当代文坛. 2012;(4):4-13,18.
Abstract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领域对艺术品的自由质疑、社会敏感问题假道艺术公信度问题而隐秘显现等.从中外信任研究表明,当前条件下艺术公共信任已必不可少.艺术公信度问题主要是艺术公共信任如何重建的问题,意味着建立跨越单纯的艺术家信誉、艺术社团信誉、艺术国家信誉和艺术商业信誉之上的艺术品在与公众相互作用关联场中获取公共信任的品质及能力.艺术公信度有四点特征:艺术客观性、艺术中立性、艺术自律性和艺术纯洁性.艺术公信度是由以下诸维度共同构成的整体:艺术品公信度、艺术家公信度、艺术社团公信度、艺术产业公信度、艺术媒体公信度、艺术展演机构公信度、艺术批评家公信度、艺术评奖机构公信度.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往往由一系列耦合关系缠绕而成:艺术家个人创造力与文化产业集体制作之间、艺术创作个性与艺术商业属性之间、艺术作品无价与艺术商品有价之间、艺术实验被蔑视与艺术兴趣增长之间、艺术炒作与艺术感召之间、艺术短时轰动与艺术长久流芳之间.这些维度和耦合关系表明,艺术公信度的检验是一项复杂过程.
王一川
.
论艺术可赏质-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三
. 当代文坛. 2012;(2):4-11,17,1.
Abstract
本文探讨艺术公赏力概念内部的艺术可赏质问题.认为艺术可赏质是当艺术品遭遇公共领域中信任危机时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已呈现一般公共事务特点.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对艺术可赏质的研究传统.今天需要在以往艺术品层次论、品级论等基础上引入艺术体制、艺术分众和社会生活情境要素,从客体要素与主体要素的交融中综合分析艺术可赏质.艺术可赏质是指艺术体制、艺术分众和社会生活情境条件下公众所感发到的艺术品的特定价值品质.它有如下五个层面:媒介可感质、形式可兴质、兴象可观质、兴味可品质、活境可衍质.对艺术可赏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当代艺术在创作和接受等方面有待辨别的问题,如兴味蕴藉和公民艺术素养等.
林毅夫
.
诊脉全球经济失衡
. 文史博览(理论). 2012;(7):1.
Abstract
就全球经济失衡这一话题,媒体和政策界的广泛讨论还在持续.论及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常见的观点有三:一是东亚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二是东亚经济危机后,自我保险动机下的外汇储备积累;三是中国的汇率政策.但这些都只是假说,且三种说法都暗示,是东亚经济体在推动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在其中又特别显眼.能否找到更切实的原因?有没有实现双赢、走向长期繁荣的良策?
袁行霈, 丁芒, 李森洙, 张克复, 熊韬, 胡迎建, 戴寿泉, 雷于怀, 孙宇璋, 苏厚义, et al.
诗刊选粹
. 中华诗词. 2012;(8):21-23.
Abstract
~~
张维迎
.
语言腐败是危机四伏的信号
. 法律与生活. 2012;(10):7.
Abstract
如果问一下,当今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什么?我想是腐败,政治腐败、足球腐败等。其实,有一类腐败更为普遍,而且它的后果比前面的腐败更为严重,它就是语言腐败。所谓语言腐败,就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意识形态的目的,偷换语言的概念,将语言等一些词汇的含义作一些完全相
张维迎
.
语言腐败的危害
.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2;(7):18-19.
Abstract
所谓语言腐败,是指人们出于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它们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语言腐败的典型形式是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事实上,极左的东西之所以能流行,有市场,有人追
Pages
« 首页
‹ 上页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