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2
厉以宁
.
人力资本、企业家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 中国科技成果. 2002;(21):4-7.
厉以宁
.
人力资本企业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中国科技产业. 2002;(11):20-23.
张维迎
.
人才不是企业的真实竞争力
. 领导决策信息. 2002;(3):23.
Abstract
竞争力说的是我们的企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解决独特的问题.这些独特问题是别人不可能模仿也不可能复制的,只有解决了这些独特问题,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我们的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办?究竟什么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有互补性的知识.通常,说起竞争优势,企业经营者认为人才是关键,这个观点只有在一个情况下是对的??人才是不流动的,这样你聚集了优秀人才可以跟别人竞争.如果人才流动的话,这个观点就不对了.为什么说人才不是一个企业竞争的优势?因为你能拿到的人才别人也能拿到,问题是谁能付得起价码.这确确实实依赖于你本身有没有更好的把不同人才放到一起产生更高价值的机制.
张维迎, 徐少春, 边赫, 黄一琨, 赵亮
.
人才价码多少合适
. 英才. 2002;(1):64-66.
Abstract
一个是精于人才成本的经济学者,大谈拆不开好处一个是10年纵横商场的红筹老总,苦恼竞争力问题他们如何进行价值互换? 从酒店大堂走过来的,头发略花白,镜片后的眼睛带着一丝冷漠和漫不经心的,就是张维迎。匆匆走过来,和张维迎握手的,脸上带着自信微笑的,是徐少春。张维迎有些好奇地问徐少春的年龄,徐少春嘿嘿地笑着说:“我长相显得老了点儿,其实只有30几岁。”徐少春说金蝶
厉以宁
.
人才流失和就业压力让中国感受入世挑战
. 中国乡镇企业. 2002;(4):13.
吴慰慈
.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 图书馆论坛. 2002;(5):12-13,41.
Abstract
文章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知识管理的特征、从信息资源管理走向知识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裘锡圭
.
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
. 中国语文. 2002;(1):70-76.
Abstract
殷墟卜辞的占辞的开端,往往作"王(囗占)曰".有些卜辞借"(囗卜)"为"(囗占)",可知二字音近.旧多释"(囗占)"为"占"而释"(囗卜)"为"禍",字音远隔,必有问题."(囗卜)"实为卜兆之"兆"本字.依古音学之宵谈对转说,"兆"与"占"有阴阳对转关系."占"且应为"兆"之派生词.故卜辞或以"(囗卜)"(兆)为"(囗占)"(占).西周金文"姚"字与楚文字"逃"字及借为"兆"之"(廾兆)"字、借为"盗"之"(兆见)"字,其声旁皆作"涉"之简体."兆"与葉部(谈部之入声)的"涉"有阴入对转关系.周穆王八骏中之"盗驪",<荀子>作"繵隭"."盗"与"繵"一属宵部、一属谈部.凡此皆是支持宵谈对转说之文字现象.文末附带讨论"(囗卜)"(兆)与"慛)之音韵关系.
胡泳
.
从神经末梢看管理
. 商务周刊. 2002;(24):54.
Abstract
好的管理者历来主张从神经末梢看管理,“三全性”——全员、全面、全过程、应该成为管理的出发点
林毅夫
.
从经济学角度看可持续发展
. 甘肃科技纵横. 2002;(4):35-36.
Abstract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严峻的环境形势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发展是永恒的,但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目标。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编者按
张维迎
.
从豆腐房看信息与信用
. 辽宁财税. 2002;(9):4-5.
厉以宁
.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入者收入水平
. 经济研究. 2002;(12):6-8.
Abstract
备受世人关注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做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为了深入研究和贯彻报告的精神 ,本刊特约在京的五位经济学家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在本期发表 ,以飨读者.
闵维方
.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培养创新人才
. 中国高等教育. 2002;(23):5-6.
张维迎
.
企业与信任
. 人民论坛. 2002;(5):59-60.
Abstract
如果我们要把企业做大,使之具有国际竞争力,就需要考虑深层的问题:企业和个人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和品牌?
张维迎
.
企业信誉:最大的挑战
. 银行家. 2002;(2):50-51.
Abstract
社会一旦变得普遍不讲信誉,那么欺骗就变得不再丢人
厉以宁
.
企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 企业文化. 2002;(4):13-15.
Abstract
由于录音设备出了毛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演讲的《企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本刊在2002年1期只整理发表了三个问题。后经多方努力,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关怀下,余下的六个问题,今天终于得以与读者朋友见面。敬希见谅。
厉以宁
.
企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
. 企业文化. 2002;(1):6-7.
Abstract
经济学中有许多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隐藏在经济的背后,默默地支配着市场的运作.如果企业能发现这些问题并深入研究,那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如果企业无视它们的存在,企业将日渐被市场淘汰.
张维迎
.
企业发展谨防"陷阱"
. 科技创业月刊. 2002;(4):47.
Abstract
市场经济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会。但是,企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好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谨防多重“陷阱”。 谨防“青春期过度症” 企业的快速成长常常掩盖了内部毛病,如果企业经理不注意改进内部管理,过度扩展就会导致企业运行成本急剧加大。目前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有众多机会。但这些机会抓不好也可能是“陷阱”。企
张维迎
.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深层次思考
. 中国经贸导刊. 2002;(24):57.
厉以宁
.
企业家的时代标准
. 现代企业教育. 2002;(1):29.
Abstract
在中国,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这是误解,其实企业家是一种素质。按教课书上的说法,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看出哪里能赚钱;二是有胆量,看准的事情敢于去做;三是有组织能力,能领着一帮人干事儿。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家仅有这三个素质是不够的,必须树立新型企业家的概念。新型企业家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外,还应有这样几个新条件: 一、要有新的观念。新观念包含
张维迎
.
企业必须靠自身力量打造品牌
. 城市开发. 2002;(11):48-50.
Abstract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唯有实施品牌战略,才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也才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企业在品牌方面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为谁生产以及在哪种市场上销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做了很好的论述。
Pages
« 首页
‹ 上页
…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