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1998
梁柱
.
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北京党史研究. 1998;(3):21-23.
Abstract
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梁柱今年是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百年诞辰之际,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80周年。之所以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80年前,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曙光中,敏锐地看到人类社会“新纪元”的肇始。“微言如闪首传真”...
梁柱
.
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纪念北京大学百年诞辰
. 真理的追求. 1998;(5):2-7.
Abstract
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纪念北京大学百年诞辰梁柱今年是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百年诞辰,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八十周年。所以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八十年前,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曙光中,敏锐地看到人类社会“新纪元”的...
厉以宁
.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投资银行
. 领导决策信息. 1998;(9):10.
Abstract
投资银行是资产重组和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在当前中国发展投资银行,我认为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从资产重组的角度,一是从直接融资的角度。
刘伟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伟教授认为高失业率表明经济增长乏力
. 领导决策信息. 1998;(30):11.
Abstract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为7%,比第一季度
厉以宁
.
十五大后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 理论学习. 1998;(2):5-7.
Abstract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没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胡壮麟
.
十年含辛;执着创新──评汪榕培、卢晓娟编著的《英语词汇学教程》
.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10):28-30.
梁柱
.
“十年磨一剑”
. 高校理论战线. 1998;(2):25-26.
吴为中, 王占生 黄晓东 张淑琪
.
南方某市水源水、自来水的致突变活性现状与改善对策
. 中国环境监测. 1998.
厉以宁
.
厉以宁: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需求不足
. 技术经济与管理. 1998;(3):47+2.
Abstract
厉以宁说,今天中国的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好比1辆汽车,刹车容易,起动难。宏观紧缩,两次降低利率,取消保值储蓄,还是启动不起来。为什么?因为宏观从紧政策效应是不对称的。宏观紧,主动权在银行,把闸门一关就行了:经济要放松,主动权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他不买东西,没有信心,怎么办?现在哪个行业不积压?只有吃的不积压,因为吃的是百分之百为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判断问题,假设中国是生产过剩,那就要减少生产,这就要有一批工人失业,失业后又没购买力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什么叫人气旺?什么叫人气不旺?从相对经济学角度说,人气旺时表现为对可买可不买的"买!",人气不旺时表现为对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所以今天的问题不能说是生产过剩,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3年前说,失业是更主
厉以宁
.
厉以宁:控股不一定都要占51%
. 领导决策信息. 1998;(5):19.
Abstract
控股,不一定都要占51%。为什么?因为这要取决于股权的分散情况。假定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咱是个大头儿,对方也是个大头儿,要控股,我得占51%,你占49%。假定搞股份制的企业到香港发行H股,国内发行A股、B股,股权分散在各个股民手里,每个股民持股不到万分之一,这种情况
厉以宁
.
厉以宁说靠加快改革增强抗金融风险能力
. 领导决策信息. 1998;(33):15.
Abstract
当前在经济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东亚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改革开放的步子不能大,否则,我们将承受不了东亚金融风暴以及与此相似的其他危机的冲击。 另一种观点与此截然不同,认为东亚金融风暴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东亚国家本身的经济体制上,在于那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存在很多不正常现象、扭曲现象。特别是,东亚
闵维方
.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
. 江西政报. 1998;(16):17-20.
Abstract
知识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如何发展知识经济?中国的大学在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副校长闵维方撰写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一文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现将闵维方同志的文章摘要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
闵维方
.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
. 教育研究. 1998;(9):29-33.
Abstract
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新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也在不断加快。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
闵维方
.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创新与整合
. 中国经贸导刊. 1998;(17):23.
裘锡圭
.
《吴越文字汇编》序
. 文教资料. 1998;(3):126-127.
Abstract
施谢捷君远道寄示大作《吴越文字汇编》书稿的复印本,我读了一遍,获益甚多,深感这是对研究古文字和吴越历史文化的人极为有用的—部好书。
吴慰慈
.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开拓前进——建设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3-6.
Abstract
1997年7月30日至8月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同时开始筹建新一届学术研究委员会。这次代表大会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研究确定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九五”期间工作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了学会跨...
刘伟
.
国企改革的三大体制性难题
. 科技与企业. 1998;(10):9-11.
Abstract
A 政企分离问题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近20年来,国有企业的工资体制、用人体制、分配体制,产供销管理方式、投融资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唯独改革伊始就提出的政企分离举步维艰,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政企分离下一步怎么走,没有一个总体的安排,还在摸索中。但显而易见的是政企分离不分不行,搞市场经济,企业必须电只能是听市场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开始理
厉以宁
.
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 福建改革. 1998;(3):13-15.
Abstract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未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刘伟, 李庆华
.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
. 教学与研究. 1998;(11):11-16+63.
Abstract
本文认为:与建国以来进行的历次体制调整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企业改革,尤其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要内容的;回顾20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最为主要的经验在于三个方面,即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统一起来、必须与所有制改革联系起来、必须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要解决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体制性矛盾和发展性矛盾,关键要深化改革,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一方面保证公有制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主导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根本制度上对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制改造
吴志攀
.
国际金融法中应跟踪研究的问题
. 法学杂志. 1998;(3):5-7.
Abstract
国际金融法中应跟踪研究的问题吴志攀我国从1980年第一次引进英国作者菲利浦·伍德的《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专著到今天将近18年了。18年中,国际金融法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国内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对国际金融与法律的研究却与一些国家有了...
Pages
« 首页
‹ 上页
…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