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1989

1989
严家炎. 走出百慕大三角区——谈二十世纪文艺批评的一点教训. 文学自由谈. 1989;(3):87-92.Abstract
据说,世界上有个神秘而危险的区域,叫做百慕大三角区,一进入这个区域,轮船沉没,飞机失事,人员失踪,一无幸免。文艺批评上仿佛也有一个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进入这个区域,一些很有经验、很有贡献的文艺批评家,也难免背时出事。本世纪以来,至少是“五四”以来,在这个危险区域,已经沉没了多少批评家!这个区域,我称之为“异元批评区”或“跨元批评区”。
严家炎.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3):132-139.Abstract
三十年代是心理分析小说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即使不是新感觉派阵地《新文艺》和《现代》杂志周围的作家,也曾写过不少心理分析小说。较早的丁玲,就写过《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他走后》、《潜来了客的月夜》等作品。一九三四年出现在南京的另一女作家沈祖棻(笔名绛燕),也在《诗帆》等刊物上用历史题材写了《马嵬驿》(写杨玉环)、《茂陵的雨夜》(写卓文君)等短篇,颇受时
严家炎. 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4):1-10.Abstract
京派是三十年代在周作人、沈从文的影响下活动于北平的一个文学流派。京派小说具有独特的风貌: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为一种抒情写意小说,将写实、记“梦”、象征熔于一炉;总体风格上平和、淡远、隽永;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京派小说思想性质上属于现代,并非“向后看”‘;艺术上不仅有现实主义,更有较重的浪漫主义成份,甚至还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影响。
严家炎. 论七月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5):15-26+29.Abstract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形成的一个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流派,是以胡风为核心的一个有影响、有贡献的流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五十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胡风周围的一些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们创作的成就、特点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和评价。至于流派,更无人涉及。直到近几年,才有人开始对七月派诗歌进行研究。路翎的小说也开始重新受人注意。而作为小说史上重要流派的七月派小说,则至今尚无人研究。这里,我想对七月派小说的风貌、特征作些考察。
孙玉石, 严家炎.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座谈. 当代作家评论. 1989;(5):97-109.Abstract
时间1986年7月2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五院主席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参加者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谢冕(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钟(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佘树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方锡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封士辉(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林基成(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整理陈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