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89
郭建宁.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在中国.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9;(1):3-7.Abstract
实践唯物主义,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的研究热点,尤其在1988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哲学界较大的反响。1988年9月,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会,就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有关方面也
郭建宁. 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转换. 湖北社会科学. 1989;(8):4-7.Abstract
我们处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要在当代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研究的视角必须进行转换,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由单纯强调历史决定论,到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统一的转换随着认识论中反映与选择,反映与建构,
郭建宁.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 学术论坛. 1989;(5):18-21.Abstract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与哲学学派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关系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因而得到哲学界的普遍关注。十年前,从哲学界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着人的问题、主客体问题,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问题,就成为哲学界最为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1988年初,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校哲学专业博士生哲学体系改革讨论会,对这
郭建宁. 关于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9;(4):37-39.Abstract
一、应当重视和加强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史的发展线索是: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可分为前七年、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文革时期、新时期几个阶段)。从当前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研究的现状来看,早期和新民主主义革
郭建宁. 波浪式发展是一条独立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吗?——评《波浪式发展规律研究》. 学术界. 1989;(1):18-22.Abstract
波浪式发展,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在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中,多次使用了波浪式发展这个概念。可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却研究不够。有的同志认为波浪式发展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不愿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勿庸讳言,“波浪”同“圆圈”“螺旋”一样,都是比喻,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黑格尔说的圆圈,列宁说的螺
1988
郭建宁, 王廷奎. 人的主体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1988;(3):20-25+2.Abstract
结合以往研究中的片面性,正面论述了进一步研完人的主体性问题应该从有关的四个方面着手。
郭建宁. 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关系刍议. 兰州学刊. 1988;(6):34-37.Abstract
长期以来,传统的哲学教科书在谈到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时,总是不加分析地强调“凡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把它作为铁的定律,其实这是一种历史假象。在前一段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已经提出应当放弃这一提法,(参见张曙光《试论社会发展中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觉》《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笔者亦有同感,并打算就此问题做一些新的探讨。 我们知道,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大部分,从自然规律来看,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然界也会按客观必然性发展,但是如果有人参与,那么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从鸡蛋到孵出小鸡,正常
郭建宁. 简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学术交流. 1988;(4):109-113.Abstract
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问题谈几点浅见。生活方式这个范畴,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个总体概念。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劳动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际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生活方式等等。生活方式是表现人们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活动的综合性概念,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活方式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同时还
郭建宁. 简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湖北社会科学. 1988;(5):64-66.Abstract
生活方式是一个包含十分丰富的广泛内容的总体范畴,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劳动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际生活以及宗教生活方式等等.生活方式是表现人们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活动的综合性概念,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活方式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同时还要受到生活主体和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宗教、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987
郭建宁. 社会系统理论研究概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7;(1):7-10.Abstract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观研究者都很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观的探讨,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论述,恩格斯关于合力的论述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观的生动体现。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就是关于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着的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的观点,也就是对人类社会的系统性的看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郭建宁. 恩格斯的“合力”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1987;(4):37-43.Abstract
“合力”理论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童要贡献。深入研究恩格斯的力”理论,不仅对于加强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王廷奎, 郭建宁. 繁荣哲学应注意解决的一个问题. 江淮论坛. 1987;(4):7-11.Abstract
哲学如何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毋庸置疑,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哲学工作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可贵的努力。但是,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我们的哲学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哲学要繁荣,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必须注意解决好面向社会实际的问题。
1986
郭建宁.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6;(2):101.Abstract
为什么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呢?这是因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总是相互渗透的,主体与客体总是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认识的双向性。人的认识总是包括既向外“格物”,思考外物,又向内“反思”,反省自身这两个方面。因此,人的认识总是既反映了对客观外界的认识程度,也反映了自身认识的水平;第二,实践的二重性。实践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实践目的与实践对象和实践手段的统一,目的的主观形态与
国世平, 郭建宁. 试论毛泽东同志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理论. 赣江经济. 1986;(9):4-9.Abstract
中国在封建社会末期,城乡商品经济和市场大量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所描绘的历史发展进程那样,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会主义社会,而是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经济也并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而是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虽详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特点及阶级关系
郭建宁. 毛泽东关于规律的三种提法.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6;(4):88-89+35.Abstract
关于规律的科学论述,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在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提出了“指导规律”和“行动的规律”的概念。本文打算简略地谈一谈对毛泽东关于客观规律、指导规律和行动规律这三种提法各自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初步理解。
国世平, 郭建宁. 经济建设的波浪式前进.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6;(3):149-150.Abstract
毛泽东指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样来看我们的经济问题,究竟是进,还是退?我们应当告诉干部,告诉广大群众,有进有退,主要地还是进,但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波浪式地前进。五十年代,毛泽东就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均衡发展,要瞻前顾后,不能只顾一时痛快,计划和安排要尽可能避免大起大落,这是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的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影响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因素很多,有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等等。这样一来每年或每季的情况不同,各年、各季、各月的速度会有快有慢,有起有伏。但不是大涨
郭建宁. 关于认识论中主体研究的几个问题.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1986;(1):21-26.Abstract
人的认识是双向的,既向外“格物”,思考外物;又向内”反思”,思考自身。可是现行哲学教科书的认识论部分,则多侧重于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忽视反映和认识主观自身;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思考,而忽视把主体自身也作为认识客体来考察。因此,加强认识论中的主体研究,就是当前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自己的浅见,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和探讨。
1985
郭建宁.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研究综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5;(8):1-3+12.Abstract
近几年来,先后发表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其中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没有构成一个体系的问题,几年前哲学界尚有较大争议,现在己基本趋于一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一个科学体系,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致的,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简单重复。沧南同志在
郭建宁. 毛泽东关于科学预见的论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5;(1):18-22.Abstract
人类历史表明,任何个人、阶层、阶级、政党,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对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扎扎实实做好当今工作以外,还必须把握未来轮廓,了解发展前景,具有预见未来的本领和艺术。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入分析,做出了资本主
郭建宁. 毛泽东论认识主体.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5;(11):31-36+20.Abstract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阐述了关于认识主体的科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主体的学说。当前,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工作,是我们面对的两种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技术革命进一步发展了人的能力,改革实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促进了主体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毛泽东关于认识主体的科学思想,具有更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