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1996
段宝林. 他在用镜头探索灵魂深处的秘密——记《叶赫那拉公主》导演崔俊波. 电影文学. 1996;(7):8-9.AbstractPKU 
去年五月,我曾去过一次崔俊波先生家里。当时,山西电视台正在黄金时间播放由他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白居易》。连续几天,大报小报上几乎每天都登载着《白居易》的拍摄剧照和评论文章;在机关单位,购物商场,乃至街头巷尾都随处能听到人们在谈论《白居易》。时下,一部电视剧播出后,能在不同的观众层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着实是件不易的事,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拜访了崔俊波先生。崔俊波先生住在六楼顶上的一套单元宿舍里,屋里有许多的书和许多影视作品的录像带,转角沙发的拐弯处簇拥在一起的三个大布娃娃,给这间满世界堆满了书的屋子增添了几分温馨。崔
段宝林. 《中国民俗大全》总序. 民俗研究. 1996;(4):21-25.AbstractPKU 
伟大的中国既是东方文明古国,也是世界文明古国,56个民族兄弟般地团结、和睦、共处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连续不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文化的这种“协和万邦”的特性,非常突出,引起了海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垂青。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Toynbee)等人认为未来的“世界一个体化”要以中国文化为主导。许多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大放光彩的世纪,中国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特别关注。 民俗文化是人类整个文化的根基,是各族人民的集体创造,其内涵极其丰富、深邃。对一个民族来说,民俗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极大的民族凝聚力。即使在遥远的海外,共同的中华风俗坚守不衰,成为华人团结的重要标志。各民族人民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的风风雨雨一直生活到今天,有赖民俗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国文化的总体,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有很多值得其他民族好好学习之处。因此,用科学方法,对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对于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对于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各门学科,特别是社会人文学科
1995
段宝林. 放大镜与显微镜——谈民俗的立体调查方法. 西藏民俗. 1995;(3):37-38.Abstract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人们心目中,西藏的一切都是神奇的。这不仅是因为西藏是世界第一高原,地理环境独特,更重要的是西藏的雪域文化独具奇异的特色.发出非常诱人的光采,使人神往。因为对西藏所知甚少,有些人甚至产生种种误解。这些都需要对西藏的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多作介绍,多多调查,多多写作。西藏的文化报刊《邦锦梅朵》(《邦锦花》)、《雪域文
段宝林. 过竹和他的苗学研究——读《苗族源流史》. 社科与经济信息. 1995;(2):31-33.Abstract
近几年来苗学研究颇有生气,论文、著作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在这一学术热潮中,年青的过竹以其著作的新颖、系统而厚实,引人注目。从《苗族神话研究》、《苗族歌谣文化》和《中国苗族文化》等专著,到新作《苗族源流史》,步步深入,探幽揽胜,使人目不暇接。看到他这几年出了如许成果,在惊喜之余,不得不叹服他生命力的旺盛和思想力之敏健。我们知道,苗族的历史极其悠久,文化传统非常丰厚。从炎黄时代的蚩尤到如今已有四五千年之久。而苗族没有文字,其历史主要靠口头传说流存下来,有些汉文的记载也是零碎而简略的。在苗族古老的传统口碑文化中,神话幻想比比皆是,从中虽可以捕捉到历史的信息,但难免捕风捉影,迷离扑朔,难以把握。要理清苗族历史的脉络,特别是其古史的源
段宝林. 段宝林教授的贺辞. 民俗研究. 1995;(3):6.AbstractPKU 
《民俗研究》作为我国最早的唯一的学术性的民俗学专门刊物,对我国民俗学的复兴和民俗调查、研究、教学工作,作出了非常可贵的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值此创刊十周年大喜之日,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1994
段宝林. 在阿古登巴的故乡. 西藏民俗. 1994;(3):35.Abstract
藏族有个阿古登巴,是个家喻户晓的神奇人物,简直可以同格萨尔大王齐名。不管是在西藏,还是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的藏族地区,人人都爱说爱听阿古登巴的故事,有人甚至把这个堆穷(农奴之一种)说成是弘扬佛法的智者的化身,是为人民排难解忧的智慧之神、欢乐之神。但在许多故事中,阿古登巴完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农奴,他并不靠魔法,而是靠自己的巧计取胜。 阿古,藏语“叔叔”的意思,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 登巴,有“滑稽”的意思。 按藏文原义,阿古登巴就是“滑稽的叔叔”。但也有人说,是“顿巴”,而不是“登巴”。“顿巴”是“导师”、“聪
段宝林. 骚体的反思. 诗刊. 1994;(11):57+60.AbstractPKU 
骚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诗体。中国第一化大诗人屈原即用这种诗体写了《九歌》、《离骚》、《九章》等许多瑰丽的诗篇,千古流传.令人爱不释手。其创作规律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骚体是继四言诗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新体。句式较长又较灵活,便于表达更加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新的体裁是诗人屈原的个人创造吗?我们说是,又不是,主要
段宝林. 说“龙”. 神州学人. 1994;(6):42-43.Abstract
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又是非常熟悉的。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段宝林. 庙会的民俗本质——论生活美与庙会. 民间文学论坛. 1994;(3):2-8.Abstract
庙会是中国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俗,过去研究较少,如今进行专题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观点研究庙会民俗,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庙会民俗是相当复杂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关系到宗教
段宝林. 论轩辕黄帝的出生及其历史内涵. 中国文化研究. 1994;(1):97-102+4.AbstractPKU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生活在五六千年之前,当时还没有文字,历史只保存于口传的民间文学之中。人民群众是喜爱把自己崇敬的英雄人物神化的。历史人物黄帝在口传文学中也不断加入了不少神话的成分,但透过神话的幻想,仍可看到其中历史的影子。在古代文献记载和至今仍流传在河南等地的活形态的神话传说中,黄帝既是人,又是神,集人神于一身。清理这人与神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即想以黄帝的神奇出生为线索来探讨他的历史形象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段宝林. 活着的宝卷. 民俗研究. 1994;(3):80-82.AbstractPKU 
宝卷是米元以来俗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共性质与敦煌变文相似,开始为讲经底本,逐渐增加了文学内容而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如今变文早已绝迹,它的演唱情况已不知其详。宝卷如何演唱?这对民俗学、俗文学的研究一定是很有价值的。幸运的是,活在生活中的宝卷演唱终于被我们看到了。 1984年夏,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在扬州市进行民间文学调查,发现在长江边上江阴炮台对岸的靖江县孤山乡等地,宝卷还活在民间。于是我和屈育德同志会同靖江县文艺工作者吴根元、张寿康、缪炳林等人,进行了几年调查,记录了一些演唱的宝卷,连同一些调查报告,登载在《北大民俗通信》和《扬州采风录》上。后来我又把这些资料赠送给扬州师院的宝卷专家车锡伦副教授,建议他去进行深入的调研。1989年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的高级研究员司徒洛娃来北大进修, 由我负责指导。她是专门研究宝卷的,曾翻译过《普明宝卷》,正在翻译《崇祯宝卷》。为了使她了解中国的宝卷研究情况,我又带她去靖江农村讲经现场作了实地考察。靖江县的讲经活动使我们对宝卷的活动形态,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
段宝林. 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先生的来信. 西藏民俗. 1994;(3):21.Abstract
次仁玉珍、张宗显同志: 你们好! 《西藏民俗》第一期早已收读,很好!我早已将征订单给了中文系资料室,希望他们订一份,图书馆及社会学系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也是需要的。民俗的内容很广,举凡衣食住行、农工商业乃至社会组织、制度等均包括在内,刊物题材尚可扩大,俾使刊物更贴近人民生活,当可受到人民喜爱而扩大发
1993
段宝林. 中国民俗学的先行者——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民俗研究. 1993;(4):100-101.AbstractPKU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民俗学家。他的民俗学研究同他的历史研究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显示出了巨大的学术能量。民俗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正如一些民俗学家同时是散文家、诗人、文学家一样,顾颉刚先生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丝毫也不影响他在民俗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顾颉刚先生不是“食古不化”的冬烘,也不是“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者,他善于运用外国民俗学的理论研究中国的民俗。这种研究是如此深入而卓有成效,
1992
段宝林. 中国民俗学与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5):23-32+129.Abstract
中国民俗学的记述有悠久的历史。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民俗记载。在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等古代文献中零散的民俗记录更加丰富。而在《诗经》、《易经》、《礼记》、《山海经》、《风俗通义》、《搜神记》、《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古今风谣》、《山歌》、《粤风》、《古谣谚》等书中更有着民俗资料的集中记录。古人对民俗的论述也不少,但较零散,尚缺少对民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研究在中国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因民俗学是对人民文化的研
段宝林. 在阿古登巴的故乡听阿古登巴的故事. 炎黄春秋. 1992;(3):86-87.
段宝林. 关于民间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答辩. 北京社会科学. 1992;(4):144-147.AbstractPKU 
在1989、1990、1991年的《民间文学论坛》、《南风》 (贵州) 等刊物上,山民先生连续发表了三篇长文,要根本推翻"解放以来长期居于正统地位、传统的民间文学基本理论","重新构筑科学的民间文学理论框架",因为"中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的失误已经不是哪一本教科书上修补所能解决的了".他的矛头是针对整个"传统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的,却以我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为主要代表,并指名要同我进行商榷.这是关系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整个民间文学事业的重大理论问题,怎能置之不理.我们绝不能对否定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思想纵容、保护.目前民间文学界还无人对此发表意见,更逼得我不能不对这尖
1990
段宝林. 对民俗特性的思考. 民俗研究. 1990;(2):1-9.AbstractPKU 
民俗特性问题是民俗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宏观上对整个民俗特点的理论概括,对了解民俗的本质,掌握民俗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划分民俗的范围都关系甚大。可是过去的民俗学著作却没有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如林惠祥的《民俗学》、方纪
段宝林. 《苗族古歌》与史诗分类学. 贵州民族研究. 1990;(1):22-28.AbstractPKU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体系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了。近几年来,在“加强研究”的方针指导下,好几本民间文学概论、概要相继出版。民间文艺学的新理论、新范畴新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不少理论概念是中外古今民间文艺学史上所没有的。象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描写研究、直接人民性、抒情长诗、创世神话、实用价值、新闻传说、神话史诗……等名词术语,都是从在“开放、搞活”的方针影响下对中国民间文艺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1989
段宝林. 王派《水浒》书的文学特色管窥——比较文学的一个尝试. 艺术百家. 1989;(3):101-107+114.AbstractPKU 
王派《水浒》是扬州评话的重要代表。它继承了二三百年来扬州评话的艺术成果并作了新的发展。著名艺人王少堂先生在六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不仅接受了扬州评话两大《水浒》书流派(邓光斗派的宋十回、石十回和卢十回以及宋承章派的武十回)的艺术经验,而且还广泛学习其他评话艺人(如康国华、朱德春等)的长处,同时又注意在
段宝林. 近几年出版的歌谣集述评. 民族文学研究. 1989;(3):81-82+80.AbstractPKU 
近几年来,民间故事集出版较多,约有千册左右。比较起来,歌谣集出得少一些,约有几十本。数量虽少,但在质量上却大为提高,特别是编选与记录的科学性有了明显加强。现就我所见到的民歌集子,谈几点看法。首先在歌谣集的内容上,是更加全面而丰盛了。以前出版的民歌集中,时政歌、诉苦歌较多,风俗歌、仪式歌则很少入选。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