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8
段宝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红旗文稿. 2008;(7):8-10.Abstract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看到重视发表和出
2007
段宝林.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龙". 文史知识. 2007;(6):4-14.Abstract
龙是中国远古的图腾,后来又成为皇权的象征。故宫太和殿里就有各种龙的形象一万多条。辛亥革命以后,皇权灰飞烟灭,于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又都成了"龙的传人"。神龙在中华大地腾空飞翔,达八千多年之久。它神妙无比,出云入雾,往往使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最大的误解莫过于"见尾不见首"的斩龙观,而这种"见尾不见首"的片面观点屡屡出现,说明它的影响着实不小。
段宝林. 文艺特性剖析. 河池学院学报. 2007;(3):35-40.Abstract
文艺的特性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文艺创作的规律,所以也关系到文艺写作的成败.是否能自觉地掌握文艺特性,对作品的艺术性之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该文对文艺特性问题作一个尽可能科学的剖析.
段宝林. 未明湖之歌(朗诵诗). 中华魂. 2007;(11):64.Abstract
~~
段宝林. 民间长诗分类问题的理论创新-兼论民间抒情长诗之艺术特色. 贺州学院学报. 2007;(1):19-29,38.Abstract
民间长诗包括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分析彝族《我的幺表妹》、《妈妈的女儿》、《逃到甜蜜的地方》,壮族排歌《见哥情重又回生》、《嘹歌》、《特华之歌》,上海汉族《哭丧歌》、《哭嫁歌》,布依族《月亮歌》,傈僳族《逃婚调》,白族《串枝莲》,纳西族《游悲》,蒙古族《铁牛》,傣族《傣家人之歌》等作品,探索民间抒情长诗的艺术特色.
段宝林. 盘古神话研究的重大突破-《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序. 广西民族研究. 2007;(3):114-115.
段宝林. 民间文学的立体结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1):88-90.Abstract
节日作为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凡是有关生活美的内容都是节日民俗所需要的,它的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这种立体结构由民俗的本性所决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
段宝林. 民间文艺提高创新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学习与实践. 2007;(5):13-17,1.Abstract
我国的民间文艺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宝贵非物质文化.在现代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失传的危机,亟需进行保护.要使优秀的非物质遗产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在新的时代存活下去,要求既要保持它的传统优点又要进行创新、提高,从而产生新的艺术生命.该文特提出"十大关系",对如何创新、如何提高这一新课题谈一孔之见.
段宝林. 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民族艺术. 2007;(3):17-19.Abstract
靖江讲经宝卷的保护工作,做得是很出色的,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对佛头的保护与讲经宝卷的记录出版工作,都做得很好。
段宝林. 春节的起源. 旅游学研究. 2007:343.Abstract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为什么大?因为它最古老,历史最长久,它不断丰富,至少已有了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春节源于上古的腊祭.早在尧舜时代,就有了腊祭.这是年终腊月里的祭祀.要祭祀百神,感谢他们的
段宝林. 北大日记摘录(1954-1955). 北京档案史料. 2007;(4).Abstract
段宝林,1934年生,1949年参军,曾在华东军区青年干校学习,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和华东作家协会机要秘书.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民俗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这里刊登的1954-1955年的日记是段先生从所记日记中选录的,选录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面貌.
段宝林. "余生无所求,惟将民俗究"-读叶大兵《俗海三部曲》. 文化学刊. 2007;(2):232-236.Abstract
《俗海三部曲》是叶大兵先生的三部文集,汇集了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文章150多篇共130多万字.对这样厚重的三部文集,他自己说:"这在历史长河和民俗
2006
段宝林. 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世界意义. 广西民族研究. 2006;(1):73-82.Abstract
壮族摩教经诗<布洛陀>作为民间宗教摩经的经典,赞颂了主神布洛陀这一神话人物,保存了许多原始神话的成分和元素,可以视为"神话史诗";该史诗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一般情形,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作为民间信仰摩教的代表,揭示了民间宗教信仰之类,也具有世界意义.<布洛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神话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段宝林. 民间文化与先进文化. 文化学刊. 2006;(1):54-56.Abstract
传统的人类学派民俗学认为民俗是历史残留物",是原始文化、落后文化.但是人类学本身早已突破了原始文化的范围,也研究当代社会了.民间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美对人民来说,是先进的.即使是文人、作家也都重视向民间文化学习,对他们的创造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段宝林. 民间节日的属性. 文史知识. 2006;(7):113-116.Abstract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节是竹节的节,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是非常形象而恰切的,从"节日"的命名,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通过节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俗文化中许多最有特色的东西。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
段宝林. 茅盾先生二三事. 北京文学. 2006;(12):126-127.
段宝林. 《中华民俗大典》编写提纲.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9-13.Abstract
《中华民俗大典》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不仅抢救民间民俗文化,同时抢救老学者们20世纪的田野调查学术成果,是对中华民俗文化一次空前的大整理.
2005
段宝林. 珍贵的海峡两岸第一部-《台湾民间文学》述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6):105-106.
段宝林. 珍贵的第一部-《台湾民间文学》评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13-15.
段宝林. 论艺术的失落与回归-从贺敬之的诗说起. 韶关学院学报. 2005;(5):14-19.Abstract
贺敬之的诗是新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但在当下却遭到了贬低和排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美"的失落、诗歌史的失落、艺术本质的失落,而评价诗歌应实行六维的文艺批评标准.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