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5
刘安武. 失妻救妻-《西游记》中的微型罗摩故事. 南亚研究. 2005;(0S1):3-12.
2001
刘安武. 《沙恭达罗》与《长生殿》-兼论历史题材的作品. 湖南社会科学. 2001;(4):104-107.
刘安武. 《云使》和《长恨歌》. 国外文学. 2001;(3):106-113.Abstract
<云使>和<长恨歌>是古代印度和中国各自的长篇抒情诗或带叙事性的长篇抒情诗,都是写情侣的生离或死别,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感情基础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云使>和<长恨歌>中的神话色彩和爱情婚姻都是一种理想.两篇抒情诗中的旁观者在男女主角感情交流中的作用是两国文学传统中表现手法的创造和发展,丰富、弥补和沟通了男女主人公的真实感情.处于第三者的旁观者在证实自己的身份时所借助男女主人公的隐事的相同例子,表现了印度和中国两个民族中某种类似的心理状态.
1999
刘安武.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和悉多的爱情——一夫一妻的典范. 国外文学. 1999;(3):117-123.Abstract
《罗摩衍那》的作者蚁垤仙人把他创作《罗摩衍那》的缘起说成有两个方面的困素,一是从那罗陀仙人那里听来的有关罗摩的故事,这是材料的来源,光有材料还不行,还得有一个载体来体现这些材料,如果他不愿意只是记录一篇长篇故事的话。这个载体就是他的诗律。凑巧他去河里...
1998
刘安武. 剖析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正法论. 外国文学评论. 1998;(2):94-103.Abstract
剖析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正法论刘安武历经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才基本定型的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以下简称《摩》),其主题是表现一个王族的两房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展开的一场使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都卷入其中的毁灭性大战。进一步说,在大战中有正义的一方...
刘安武. 神和人的死与生——读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札记. 国外文学. 1998;(2):102-108.Abstract
神和人的死与生——读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札记刘安武一、从死亡、复活到永生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断有追求长生不死的记录。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努力逐渐减弱了,但并没有绝迹,特别是某些地区或某种宗教的邪教教派中,...
1996
刘安武. 亚洲外国文学在中国. 中国翻译. 1996;(1):33-36.Abstract
亚洲外国文学在中国北京大学刘安武在历史上,我国介绍亚洲国家文学作品始于随佛经翻译过来的印度的一些传说、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这些属于民间文学的作品穿插在各类佛经中,作为佛经教义的通俗佐证或用来神化释迦牟尼,是带佛教色彩的文学作品。那时中国人是当作佛...
1995
刘安武. 亚洲外国文学在中国. 对外大传播. 1995;(9):20-22.Abstract
在历史上,我国介绍亚洲国家文学作品始于随佛经翻译过来的印度的一些传说、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这些属于民间文学的作品穿插在各类佛经中,作为佛经教义的通俗佐证或用来神化释迦牟尼,是带佛教色彩的文学作品。那时中国的老百姓是当作佛教经典的一部分来接受,而不是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的。比如四五世纪有3个佛教徒译者分别译了印度诗人马鸣的长篇叙事诗《佛所行赞》就是例
刘安武. 留得清白在人间──谈普列姆昌德的几篇小说. 国外文学. 1995;(4):72-76.Abstract
留得清白在人间──谈普列姆昌德的几篇小说刘安武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素材、剪裁故事、敷衍情节、该划人物,创作出短篇小说,似乎不是很难的事。报刊杂志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这种产品出现。然而要将故事情节编写得真实可信,人物性格生动、吸引人,从而能使...
1991
刘安武. 汉译印度文学. 中国翻译. 1991;(6):44-46.Abstract
一我国最早翻译的印度文学作品,是伴随佛经翻译过来的一些民间故事、寓言、童话。佛经的某些著述者颇为懂得文学的作用。为了使佛教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或者是为了神化教祖释迦牟尼,他们从民间收集许多传说、童话故事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篇篇短小而又生动的故事文学作品,他们把这些故事或者是穿插在佛经之中,或者是汇编成集,作为他们教理、教义的佐证。汉译《百喻经》、《六度集经》、《生经》等可说是这类佛教故事文学的代表。早期,人们把带佛教色彩的文学创作也当成了佛
1989
刘安武. 普列姆昌德的文艺观. 国外文学. 1989;(2):16-36.Abstract
一个作家进行创作,总有某种文艺思想作指导,即使这种指导思想不是自觉的,也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的理论。有些作家先学习文艺理论,然后创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理论是自觉的;另外一些作家事先并未有意识地学习理论,就进行创作实践活动,
1986
刘安武. 印度印地语文学介绍. 国外文学. 1986;(Z1):87-135.Abstract
印地语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他一般说来,印度梵语文学发展到十一、十二世纪后逐渐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各地方语雷的文学。在各地方语言文学中,南方泰米尔语的文学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除泰米尔语文学外,共他十多种地方语言的文学,大体都产生于十世纪以后。广义的印地语是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的通用语言,它是由古代俗语经过转化而形成的,它本身还包括十来种主要方言。操印地语的人口几乎占印度总人口的一半,它的文学已经有约一千年左右的历史。
1985
苏德尔辛, 刘安武. 获取声誉的途径. 国外文学. 1985;(2):180-191.Abstract
一名和利是形影不离的。拉合尔的总管老爷阿木利德·拉尔出名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钱财。他没有其他任何美德,乌尔都语和印地语他都不能流利地朗读。如果非读不可的话,那就象老牛破车陷进泥坑后吃力地往外挣扎那样艰难,一遇到难词,这位大人就象瘫痪了一样,一停就是几分钟,尽管如此,仍然难以继续下去,他也没有讲话的口才。但是他有一种爱好,就是从市场上买来一些三两个钱一张的图画,用浆糊把它们一一贴在墙上,以此威到得意的是:他是多么巧妙地使墙增添了光彩。他有这样一副绅士派头:有人来会见他,他总是傲气十足地爱理不理,至于仆役人等,那他有时就不惜高抬贵手“教训”他们一番了。他什么事也不干,也没有干什么事的必要。他父亲凭借欺诈的手法,弄
1984
苏德尔辛, 刘安武. 司法大臣. 国外文学. 1984;(3):207-217.Abstract
一这是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傍晚,天空布满乌云,在一个名叫菩提迦耶的村子里,有一个外地人来到婆罗门童护的家门口,他很客气地问主人:“这里有我过夜的地方吗?”童护是村子里最穷的人,极端贫困的生活使他象一头饥饿的小牛那样瘦骨嶙峋,他靠着一点土地为生。现在,当他看到外地人站在门口时,仍然满脸带笑,他的笑脸象太阳升起后开放的向阳花。他说:“清进,请进来。我很幸运,客人的足迹将使我的门庭变得圣洁吉祥。”
1983
刘安武. 十六世纪印度大诗人苏尔达斯. 外国文学研究. 1983;(1):70-75.Abstract
苏尔达斯不仅在印地语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而且也是整个印度中世纪最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十五世纪七、八十年代至十六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的某一段时期。因为缺乏可靠的资料,关于诗人的生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的生卒年是1483--1585,也有人认为是1478--1581,还有人认为是1478--1563。根据现代的研究,可以肯定他在离北方那的鲁那古达村不远的河边,度过了他一段较长时间的出家人生活。他自幼对音乐很爱好,每当感
古勒利, 刘安武. 她说过. 国外文学. 1983;(2):208-221.Abstract
一凡是被一些大城市里的马车夫那种鞭子一样的舌头骂得遍体鳞伤的人,我奉劝他们用阿姆利则的马车夫的那种亲切语调作为清凉剂敷一敷自己的伤口。一些大城市的马车夫在宽阔的大马路上,一面用鞭子猛抽着马背一面骂着马的外婆时,他们一会儿对
刘安武. 印度中世纪的大诗人杜勒西达斯和他的《罗摩功行录》. 南亚研究. 1983;(2):41-52.Abstract
在印度的印地语文学史上,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诗人比杜勒西达斯更为有名,也没有任何其他一部作品的影响能比得上杜勒西达斯的《罗摩功行录》。就是在印地语地区以外的地方,《罗摩功行录》也有巨大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在包括梵语在内的各种语言中,根据蚁垤仙人的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故事为题材而改写的长篇叙事诗很多,杜勒西达斯的这一本《罗摩功行录》最为著名。印度广大的北部中部印地语地区的亿万人民群众现在传诵的是
1982
刘安武. 战士·作家——介绍印度现代革命作家耶谢巴尔. 国外文学. 1982;(3):203-214.Abstract
五十年前,在印度著名的反英爱国志士帕格特·辛哈被英国殖民当局悍然处以绞刑后不久,作为他的亲密战友的耶谢巴尔又被逮捕,并被判处十四年徒刑。从此,耶谢巴尔作为反英战士为广大印度人民所熟知和景仰。在獄中,他继续战斗,不过这一次他用的武器不是手枪和炸弹,而是那犀利的笔。他用这个武器对旧制度所进行的剖析和批判,使他自三十年代末期起,逐渐成了更为广大印度人民所熟知和景仰的杰出作家。
1981
刘安武. 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谈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的题材. 国外文学. 1981;(1):49-54.Abstract
去年是现代印度杰出的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诞生一百周年,印度国内外不少地方都曾隆重纪念这位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一生写了十二部长篇和中篇小说(包括一部未完稿),二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不仅是印度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优秀文学遗产。
刘安武. 关于印度恒河的神话. 南亚研究. 1981;(Z1):138-142.Abstract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瀑布时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著名诗句,他把瀑布比作银河泻落到人间,他所描述的那种雄伟壮观的景色令人赞叹不止。同样,在印度则流传有银河下凡到人间的优美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也十分令人神往。根据印度的神话,印度的第一大河恒河就是天上银河的化身,并且还是一个美丽的女神。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斯格罗的国王,他有两个妻子,可是没有儿子,这使他很着急,担心他的王位后继无人。于是,他带着他的两个妻子到喜马拉雅山的冈底斯山去修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