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董小英: 华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吗?

十月 22, 201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华为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个。

华为为何会成功?其经验能否复制?

与美国思科相比,华为有何独特发展路径?

历经十年积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团队撰写的《华为启示录:从追赶到领先》正式出版。该书以学者的视角系统梳理华为发展历程,解构“雄鹰模型”。

《华为启示录:从追赶到领先》(董小英,晏梦灵、胡燕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从九大方面系统梳理了华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战略领导力、企业转型等管理方法,并将华为的实践与美国的同类企业思科进行了比较(《思科实访录:从创新到运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在对华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展现华为核心竞争力的“雄鹰模型”。

董小英:工业互联网将孕育未来的巨型企业

九月 28, 2018

9月18至20日,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夏季达沃斯第三次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设置为论坛主题。

达沃斯为何持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未来将催生哪些新动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带来深入解析。

Q:达沃斯为何持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

实践智慧助力企业战略创新与转型 野中郁次郎知识管理理论与中关村创新生态和企业实践

三月 2, 2017

引言

在日本一桥大学,30多位企业家用一天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在欢笑与汗水中相互认识并组成团队,在接下来15个月时间里,他们要聚在一起分享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描述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彼此之间产生共情。企业家还会与学者们一起交流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军事战略和经济学,深化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同时与商学院的教授们一起深度讨论彼得•德鲁克的著作,一起喝茶、打高尔夫球,并在三天正式活动中写文章介绍各自企业的管理实践。这就是根据该校著名教授,全球知识管理领军人物野中郁次郎先生知识管理理论和“场”的概念所设计的培养领导人实践智慧的方式。

董小英:全球视角下未来制造业的三元能力建设

六月 24, 2016

全球视角下未来制造业的三元能力建设:

智能制造对我国的战略意义解析

一、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2012年2月进一步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通过积极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回归美国本土。2012年3月,奥巴马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13年1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投资10亿美元组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集中力量推动数字化制造、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业能力的创新集群。与德国不同,美国将工业4.0概念被称之为“工业互联网”。

董小英:从德国工业4.0谈对互联网+热的冷思考

一月 26, 2016

【编者按】这是董小英教授赴德深度考察回国后,主动交来的一篇“作业”,原文一万三千多字,小编一口气读完,还觉意犹未尽。通过对德国企业的走访,与企业管理者、学者的接触交流,作者分析了德国制造业领先全球的原因和成功关键因素,提出:德国工业4.0是一个渐进创新过程,不是革命;实业立国是靠大量隐性冠军群体作为德国经济的基础。不仅如此,作者还参照德国和美国经验,对当下“互联网+”的影响和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与重点提出了四点“冷思考”。当下对于德国、日本制造的神化与追捧,和对“工业4.0”期冀与危机并存的复杂心态,正反映了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业经济在转型时期的困惑与迷茫,古人云:力行而后知之真,董教授这篇来源于实践观察的文章,或许能为大家认识相关问题带来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