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0

2000
张维迎. 中国企业为何做不大. 改革先声(新视点). 2000;(5):22.
张维迎. 中国企业为何做不大. 中国改革. 2000;(4):24.
张维迎. 制度改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科技信息. 2000;(8):10-11.Abstract
人们都关心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不在生产要素的供给,也不在于西部开发,而在于制度环境. 我将集中谈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非常重要.必须改变政府部门制定法律的随意性,否则,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
张维迎. 文化:一组人群行为规范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 读书. 2000;(8):59-64.
张维迎.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市场经济导报. 2000;(2):64.
张维迎. 投资环境改革的思路. 中外管理导报. 2000;(12):16-17.
张维迎. 入世后,国有企业怎么办?. 中外管理. 2000;(12):20.Abstract
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原因,但成功的企业肯定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的领导人一定有积极性把这个企业搞好,他也一定有这个能力来管理这个企业.那么我们目前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否有这个积极性和能力?
张维迎. 民营企业:四剂药方解产权. 特区展望. 2000;(6):20.
张维迎. 经济学:理性选择的科学. 读书. 2000;(6):64-67.
张维迎.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 以“优质优价”取代“混同均衡”. 领导决策信息. 2000;(19):20.Abstract
“入世”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将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进入WTO以前,我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加入WTO后,这个封闭的体系会逐渐打破,原有的人事管理、工资制度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难以维系。 按“人头”计算的劳动力便宜并不一定意昧着真正的相对优势,因为便宜的劳动力往往等同于低生产力,生产成本可能更高。只有生产力本身高,工资又低的情况下,可以说劳动力成本低,如果生产力不高,工资再低,那也不是
张维迎. 国有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从国企病态现象看产权改革. 中外管理导报. 2000;(10):12-14.Abstract
时下 ,电影《生死抉择》放映如火 ,上至高官权贵 ,下至贩夫黎民 ,观之无不唏嘘长叹。本期推出“国有企业面临生死抉择”专题 ,意在由此一刀切开国企 ,剖割其弊陈陋习 ,促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者 ,国之利器”。国企的诸多问题 ,无疑要靠规范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北大著名学者张维迎作为国内一位权威经济学家对国企制度环境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病态分析可谓痛快淋漓 ,振聋发聩。国务院体改办的齐勇锋博士对国企资产债务重组的论述严谨求实 ,读之耳目一新。清华教授吴维库对市场中吃回扣现象的论述切中时弊 ,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方案 ,使人顿开茅塞。专家学者的警告之辞和当年扁鹊医生见齐桓公曰“君之疾 ,在×× ,不治将愈深”如出一辙。能提出疗救方案 ,是因为国企之病 ,尚有药可治 ,国内经济学界也已逐步取得共识 ,那就是推动股权改革 :国有企业债转股 ,困境立马改观 ;管理者持其股 ,是激励机制之法宝 ;职工持其股 ,可称国企改革之利器。推而广之 ,劳者持其股 ,将会使所有劳动者 (如果农民耕者有其田可算作股权的话 )真正激发出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国企下岗工人要吃饭的问题 ,更关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为国企改革高歌奋进 ,为好方案欢呼喝彩?
张维迎. 呼唤可信赖的职业经理人. 光彩. 2000;(5):11.
张维迎. 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谈中国经济 产权制度背后的中国企业家行为. 杭州科技. 2000;(3):1-2.Abstract
3月18日~3月22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Jadicke、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园晨、美国驻沪领事馆总领事李凡、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白钦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叶翔、香港百富勤中国投资公司前总经理应国华8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聚集杭州 ,就企业改革、高新科技、中美贸易、金融、风险投资、网络等领域作了一次深入而又精彩的讲学。杭州众多的学者、企业界人士对这次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从中受益匪浅。
张维迎. 公司上市指标成了扶贫手段. 中国改革. 2000;(2):18.
张维迎. 法律:通过第三方实施的行为规范. 读书. 2000;(11):76-81.
张维迎. 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经济研究. 2000;(6):41-50.Abstract
该文的一个基本假说是: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有关.我们证明,在能力相同情况下,企业内部成员占有的股份越大/经营能力越高,每个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积极性越大,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越小;内部成员权力斗争的技能越高控制权收益越大,每个成员的生产性努力越小,权力投资越大;并且,权力斗争受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小,当事人越善于权力斗争,控制权收益越大,则所有权的效应越显著.在能力不同的情况下,为了使能力低的成员不追求控制权,必须使他们拥有足够数量的股份;并且,增加高能力成员的股份也有助于减少低能力成员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该文的基本政策含义是,解决国有企业的"内耗"问题,必须从改革产权制度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