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主要学术成果】

『独著选目』

●《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中华书局2022年出版;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大象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徐光启集译注》(独译独注),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汉书和后汉书》,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苏联目录学状况、问题与前景》(独译),《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1984年连载;

●《传记、人名索引及历表、年表》,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科技出版部1998年出版;

●《王氏家训》,见《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王氏家谱 》,2012年河南地矿厅出版。

『主编选目』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中华诗典·黄河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出版;

●《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常用社科文献信息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北大信息管理系继续教育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

●《王重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6年多次出版印刷;

●《简明中国文化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参编、合著选目』

●《目录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地理文献、方志及地图》,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科技出版部1998年出版;

●《应用目录学简明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档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图书情报学词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出版;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新华字典》(修订),商务印书馆1971年出版。

『论文选目』

●《高山仰止 伟业人间:“<王重民全集>编纂”的立项与进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永久的怀念》,见《绿叶.红烛.春风:刘乃和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年出版;  

●《雪泥鸿爪有无中,回眸燕园春意浓》(《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70周年纪念文集》),见《图书馆论坛》2017年第11期;

●《深切怀念国学大师王重民先生》,《信息与管理研究》2017年专刊;

●《蔡邕蔡文姬研究》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出版;

●《王重民先生与<王重民全集>》,《信息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

●《中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研究》序,国家图书出版社2015年出版;

●《数典勿忘祖,显学隐巨擘:为司马迁目录学成就正名》,《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

年第2期;

●《成就.治学.原创性成果的有益启示》,《北大讲座精华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图书馆学及其左邻右舍》序,海洋出版社2014年;

●《传统文化礼仪、婚姻与姓名》,超星数字图书馆2013年出品;

●《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王氏家谱》序,2012年河南地矿厅出版;

●《文化巨人司马迁》,《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12期;

●《古为今用‘和’与‘同’》,《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1期;

●《家谱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研究》,《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2期;

●《远览太史公书,近用刘歆七略》,《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第5期

●《文献传播》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重视特殊信息源应从专业建设做起》,《澳门文献信息学刊》2009年创刊号;

●《实至名归与名正言顺:对史志、方志概念的理解》,《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4期;

●《中华文献资源采金矿:正史史志系列简论》,《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

●《我们高六五乙班》(亦《我心中永恒的纪念》),《河南日报》2009年11月17日;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前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出版;

魅力无限山海天》,《山海会》2008年总44期;

●《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序,黄山书社2007年;

●《阅读疗法》序,海洋出版社2007年出版;

●《构建和谐:意义与影响》,《澳门研究》2007年第43期;

●《慧眼识珠启宝藏,大师谈心遗佳酿》,《图书与情报》2007年第2期: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分野与融合发展(上)》,《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第5期;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分野与融合发展(下)》,《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第6期;

●《传道与授业是高等教育领域永恒的神圣使命》,北京社科联合会“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论信息素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1期;

●《必须端正苦难观》,《北大青年研究》2006年第1期;

●《论图书情报领域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6期;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2期;

●《论司马迁在编辑学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出版》2005年第5期;

●《网络出版运作》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当代目录学客观定位的思考》,《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第5期;

●《司马迁综合素质浅论》,见《史记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论经典文献》,《新世纪图书馆》2004年第6期;

●《镜海心影》,《濠镜》2004年,总第18期;

●《论苦难》,《新视野》2004年第5期;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4期;

●《澳门特色文献资源研究》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试论王重民先生的目录学成就》,见《王重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图出版社2003年出版;

●《香山美景》,《开封日报》2003年10月20日;

   ●《当代信息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6期;

●《20世纪俄国目录学特点与中国目录学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4期;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若干特点(上)》,《阴山学刊》2002年第3期;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若干特点(下)》,《阴山学刊》2002年第4期;

●《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刘乃和先生和历史文献学》,《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1期;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图书情报知识》1999年第4期;   

●《从黄道婆一生论其文化现象》,国务院古籍小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3期;

●《挽狂澜于既倒拯珍籍之将绝》,见《四库禁毁书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论世家》,见《一代宗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出版;

●《刘国钧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6);

●《香港的社科信息服务业》,《情报资料工作》1998年第3期;

●《澳门图书馆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年第4期;

●《丰厚的矿山珍贵的资源——方志价值简议》,《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专刊;

●《王重民先生著述管窥》,《阴山学刊》1994年第4期;      

●《由文献论中国历史文献》,《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年第1期;

●《前苏联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浅谈》,《图书与情报》1992年第4期;

●《裴注浅谈》,《图书馆学刊》1991年第3期;

●《胡注琐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1年第2期;

●《漫话正史表与志》,《图书与情报》1991年第2期;

●《谈八书说二史》,《山东图书馆季刊》1990年第3期;

●《漫话元史旧与新》(嵇戈),《河北图苑》1990年第2期;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谈》,《广东图书馆学刊》1990年第3期;

●《简谈书评特点与类型》,《河南图书馆学刊》1990年第1期;

●《宏观史籍类型谈》,《图书馆工作》1990年第1期;

●《春秋琐议》,《图书与情报》1990年第3期;

●《试谈中国目录学传统》,《图书馆学刊》1989年第5期;

●《推荐书目特点与编制》,《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第2期;

●《漫谈书评标准与写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9年第3期;

●《古代书目类例谈》,《图书馆学刊》1989年第1期;

●《试论目录学致用性》,《图书馆工作》1989年第1期;

●《试论章学诚的目录学》,《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袁枢及其纪事本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年第2期;

●《纪传体浅说》,《图书馆》1988年第6期;

●《试论通典的问世及其经世致用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史评体与史评史籍浅述》,《晋图学刊》1987年第3期;

●《通典浅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7年第4期;

●《起居注与实录浅述》,《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年第1期;

●《汉书浅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7年第3期;

●《史考体史籍述略》,《图书馆学刊》1987年第2期;

●《舆地书举要》,《图书情报研究》1986年第4期;

●《史目与史目类型》,《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4期;

●《史部漫谈》,《图书馆工作》1985年第2期;

●《中州三位汉史学家及其著述》,《中州今古》1985年第2期;

●《中国编年史籍述略》,《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年第1期;

●《编年体史籍在传统史书中地位的升降》,《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