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Year: 2013
2013
张维迎
.
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
. 领导文萃. 2013;(13):27-30.
Abstract
历史证明,在一个大的历史变革当中,统治者最好有华盛顿的理念。如果没有华盛顿的理念,至少应该有华盛顿太太的危机感。如果既没有华盛顿的理念,也没有华盛顿太太的危机感,那事情就麻烦了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
张维迎
.
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
.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3;(5):8.
Abstract
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理念的力量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在两
高毅
.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析(上)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1):81-91.
Abstract
《旧制度与大革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传统的法国革命史著作.作者托克维尔从贵族自由派的立场出发,对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政治文化上的某种历史关联做出了许多独到的分析.以该书的四个核心概念-旧制度、大革命、中央集权、政治自由-为支点,从嫉恨情绪的普遍滋长及其社会后果、文学政治的兴起和泛滥、王朝政府行政集权的自毁效应这三个方面,探讨托克维尔对"旧制度何以引发大革命"这一问题的解说,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特殊贡献,可能是首次暗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避免革命动荡的某种可能的路径.
高毅
.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析(下)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2):66-80.
Abstract
《旧制度与大革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传统的法国革命史著作。作者托克维尔从贵族自由派的立场上,对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政治文化上的某种历史关联做出了许多独到的分析。以该书的四个核心概念--旧制度、大革命、中央集权、政治自由--为支点,从嫉恨情绪的普遍滋长及其社会后果、文学政治的兴起和泛滥、王朝政府行政集权的自毁效应这三个方面,探讨托克维尔解说“旧制度何以引发大革命”这一问题,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特殊贡献,可能是首次暗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避免革命动荡的某种可能的路径。
王一川
.
时代精神的抽离与变形-从《中国合伙人》看改革时代的文化价值建构
. 当代电影. 2013;(7):38-40.
Abstract
看过影片《中国合伙人》,不禁为其对至今尚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时代或称改革时代的状况及其时代精神的倾力刻画而感慨,因为它可以轻易唤醒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国人对自己曾亲历的改革时代的峥嵘岁月的回忆.其实,细细想来,岂止我这50后,无论是年长于我的30后、40后,还是年轻的60后、70后、80后等,人们或许都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生发起对自
高树伟
.
曹寅赴京当差时间再议
. 曹雪芹研究. 2013;(3):216-226.
高树伟
.
曹荃扈从北征及持节南下考辨
. 红楼梦学刊. 2013;(1):121-140.
孙仁华, 温东辉
.
杭州湾水环境中氨氧化微生物对外源氨氮的响应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9(5):908-914.
厉以宁
.
林下经济促进低碳发展
. 经济. 2013;(6):24-25.
Abstract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世纪以后中国"改革的第一声春雷",它实现了3个突破:第一,承包期延长到70年不变,把农民的心安定下来。以前农民总是在问,长久不变,究竟多长?第二,林地可以抵押。今天,农村除了实验区以外土地抵押
林毅夫
.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上)
. 中国经贸. 2013;(10):30-35.
Abstract
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教授; 高级副行长; 古典经济学; 现代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 金融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速度; 华盛顿共识; 新自由主义;
林毅夫
.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上)
. 中国经贸. 2013;(11):14-19.
Abstract
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对此,林毅夫教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质、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是否建立在善良政府的假设之上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刊从第十期开始分两次刊发其观点。
周昌令, 钱群, 赵伊秋, 尚群
.
校园无线网用户群体的移动行为聚集分析
. 通信学报. 2013;2.
王一川
.
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一九四二》中的人生境界探求
. 当代电影. 2013;(1):32-36,202,206.
Abstract
看完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影片《一九四二》,我一时缠绕在那场沉重的苦难体验中而难以脱身,并对其特别的结尾感到兴味浓郁.如果说,整部影片可以被视为一场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的话,那么,这个结尾及其兴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里主要想考察的,就是影片对这场死地上族群生存实验及其结尾的刻画,而这种刻画一旦从人生境界视角去透视,就可显示出一些深长的兴味来.一、族群生存实验的全球性
陈跃红
.
比较文学在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6):41-43.
Abstract
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可以算是所谓非学科化阶段,而后一个阶段即1978年至今,自然就是学科化的阶段了。有意思的是,清华与北大在这两个时期中扮演的角色有着明显的区分,但都对这一学科在中国的萌生、成长、复兴和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清华的情况已有专论,我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北大的情形。1949年前,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无疑肇始于清华学者的研究贡献,譬如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瑞恰慈和后来的钱锺书等人。不过这一时期北大的学者也积极展开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当时任教北
梁柱
.
毛泽东倡导全党学马列的理性思考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5):20-26.
Abstract
毛泽东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倡导全党学马列.要认清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与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指明我们比较缺乏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指出学了马列,才有方法,才有共同语言,才能增强党的团结;提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而要做到预见就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毛泽东的这些理性思考,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柱
.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6(5):12-20.
Abstract
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能否找到一条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是毛泽东为之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梁柱
.
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两个基本问题
. 中华魂. 2013;(21):12-17.
Abstract
"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固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如何对待"古今中外"的关系问题。"五四"以来有关新旧文化的长期争论,实质上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全盘保存国粹和全
厉以宁
.
民营企业发展需大智慧
. 中国中小企业. 2013;(5):14.
韦琳, 刘阳生*
.
水泥行业PM2.5研究进展
. 环境工程. 2013;31(3):98 – 102.
胡泳, 郝亚洲
.
求变的公司
. IT经理世界. 2013;(10):118-119.
Abstract
高度互联的C时代(the Connected Era)的到来,广泛而实时的联接,各种在线交流和协作工具的出现,为管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组织潜能、打造更为人性化的组织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从本期开始,本刊特推出"管理实验"栏目,对管理创新领域涌现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案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为有志于组织和管理创新的管理者提供启发。同时,我们也很高兴邀请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博士担任本栏目的主撰稿人。胡泳博士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权威学者,也是国内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他关于海尔发展历史和管理体系的多部研究著作在企业管理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Pages
« 首页
‹ 上页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