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9
李广建
.
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4):5-8.
Abstract
将智能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归纳为智能信息访问、智能信息搜索、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代理以及语义网和社会网络应用等5个方面,重点介绍前三个方面的智能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实践案例,给出具体应用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吴志攀
.
斯人已逝;遂成绝响
. 读书. 2009;(1):148-155.
Abstract
二十五年前,在北大法律学系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经常在校园里看到一位老师:他总是背着一个很大的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的是各种地图。这位老师在大饭厅吃午饭,和所有的学生一样,或者蹲着,或者站着,在拥挤的环境里怡然自得,总会有学生凑过去与他说话。有时,他
吴慰慈, 张久珍
.
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六十年
. 图书馆杂志. 2009;(5):3-11,15.
Abstract
描述了新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60年的发展轨迹,总结了建国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等研究领域的进展,分析了不同阶段图书馆学研究的特点.
郭建宁
.
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4):12-17.
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如何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该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郭建宁
.
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9;(5):5-9.
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郭建宁
.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 理论视野. 2009;(11):14-18.
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如何认识与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框架,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该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梳理了这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线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赵辉, 秦岭, 张海, 孙波
.
新形势新需求新规程:新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相关说明
. 南方文物. 2009;(3):1-6.
Abstract
一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袁行霈
.
《新编新注十三经》刍议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5-10.
厉以宁
.
新阶段改革的第一声春雷:集体林权制度变革
. 当代财经. 2009;(1):5-6+19.
Abstract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姚洋
.
是否存在中国模式
. 晚霞. 2009;(12):28-30.
Abstract
站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来总结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会成功?探讨这个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我们过去3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高速
刘伟, 蔡志洲
.
有效扩大内需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 前线. 2009;(9):22-24.
Abstract
该文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即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当前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指出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增加内部需求来抵消;其次分析了影响我国内需的主要因素,并着重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失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张维迎
.
未来30年中国经济前景展望
.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09;(11):52-53.
Abstract
今天的中国,我觉得和100年前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它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包括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劳资关系问题,都有很多类似.今天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美元是
张新华, 朱敏, 刘伟
.
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对话经济学家刘伟_制度语境下的动态解危
. 新经济导刊. 2009;(11):18-27.
Abstract
"中国经济是两个车轮在赛跑!"北大未名湖畔,阳光灿烂的上午,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的博士生导师刘伟,为金融研究班的韩忠亮教授、朱敏总编,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经济形势研讨课。
梁柱
.
李大钊与五四爱国进步传统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6):125.
Abstract
在《李大钊与五四爱国传统》一文中提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是五四时期历史进步性的集中表现,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走向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作用,也把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其一,把爱国主义斗争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统一,走历史必由之路.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梁柱
.
李大钊与五四爱国进步传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2):19-22.
Abstract
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尔后的局面,深刻表明近代中国已经失去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富强的历史机遇.经过痛苦的探索,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梁柱
.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传统论析-为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而作
. 高校理论战线. 2009;(8):40-46.
Abstract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是北大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性进步的集中表现,也因此把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注入了新的内容.
张维迎
.
构建中国的管理者胜任素质体系-评赵曙明新著《我国管理者职业化胜任素质研究》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9;(1):139-141.
林毅夫
.
林毅夫:应当超越凯恩斯主义
. 理论导报. 2009;(6):4.
Abstract
各国采取干预措施效果不佳任何国家无法独立应对危机过剩产能累积影响实体经济本币贬值不能带来出口回暖艰巨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全球正面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可能演变成人道主义危机。在此,我的主要观点有三。
梁柱
.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6):27-35.
Abstract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他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的问题.他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从总体上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上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尔后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苏为鉴,提出要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这是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对当前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梁柱
.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
. 高校理论战线. 2009;(10):11-12.
Abstract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的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步骤加以实现。
Pages
« 首页
‹ 上页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