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3
张维迎
.
科斯的历史贡献
. 理论视野. 2013;(10):24-25.
Abstract
至少在社会科学理论界,如果没有科斯的话,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科斯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改变了我们对组织、特别是对企业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市场和法律的理解。他启发我们研究现实世界的经济学,而不是黑板理论经济学。他还曾写过思想市场方面的文章,并一再强调思想市场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科斯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他的思想给我们带来对这个世界更好的理解,所以我们纪念他。
梁柱
.
穿越历史的伟大起步——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大探索
.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3;(6):23-26.
Abstract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毛泽东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在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同时,他还力求探索出一条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毛泽东生命的最后20年,主要致力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都是围绕着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展开的。他在探索中所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胡壮麟
.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超学科研究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NULL(3):1-5.
Abstract
本文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超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工作.首先介绍Halliday从西方智力史的角度探讨了超学科研究的主题思想和复杂性,这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理论具有一致性.然后描述在教育语言学方面,Halliday有关语法、语言规划、学习方式、外语教学和特殊用途英语的观点;继而介绍Hasan有关学习理论中语码和知觉的认识和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两种学习方式,以及Martin和他的合作者在语言、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
姚洋
.
经济升级的挑战与动力
. 管理学家(实践版). 2013;(9):42-46.
Abstract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估计到2018-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涉及到的就业人群都会下降。之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人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很早就放弃读书出去打工。而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成功打败
厉以宁
.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
. 理论学习. 2013;(1):54-55.
Abstract
中国发展的动力在民间,政府的责任在于发现民间蕴藏的积极性并调动、规范这种积极性。中国要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中国发展的动力在民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向来如此。政府主要的责任是什么呢?在于发现这种积极性、调动这种积极性,使它逐步规范化。民间积极性表现何处?从农村承包制开始,承包制的时候,全国农民积极性很高,为了吃饱肚子,这就是当时的积极性。80年代前期坐长途汽车,坐火车,就会看到一些农民打扮的人穿着西装,有的还打领带,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这是什
姚洋, 柳庆刚
.
经济增长差异和外部失衡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3):115-124.
Abstract
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一国经济增长率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净储蓄率(经常账户/GDP)是经济增长率的U型函数的结论。在理论方面,在国际金融的规范框架下运用世代交叠模型推导出一国储蓄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会计恒等式“经常账户=储蓄-投资”,将进一步得到经济增长率和经常账户的关系。在经验研究方面,利用216个国家和地区在1960~2010年间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前述结论,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结构、人均GDP、贸易依存度、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的基础上,一系列的回归结果(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子样本回归、工具变量回归、动态面板回归)都支持该理论模型的结论。
张守文
.
"结构性减税"中的减税权问题
. 中国法学. 2013;(5):52-64.
Abstract
"结构性减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安排,但其中蕴含的减税权问题却长期被忽视,而在减税的各种路径中,无论是整体的税种调整,还是具体的课税要素调整,都涉及至为重要的减税权问题;减税权作为"结构性减税"的基础,直接影响减税的合法性,因而必须强调减税权的法定和依法正当行使,同时,还应更加关注征税权的"收敛性",以全面体现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唯此才能构建国家与国民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推进税收法治的全面进步.
郭建宁
.
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2):5-8,1.
Abstract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党的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开创未来.
厉以宁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7-10.
Abstract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总在不断扩大,这个趋势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的巨大障碍。要切实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先弄清楚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何在?
谢新洲, 安静
.
网络意见领袖的多维视角分析
. 新闻与写作. 2013;(9):39-42.
Abstract
网络时代意见领袖并未消失,网络本身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特点使意见领袖具有了新的特征,他们的构成更加多元,距离网民越来越近,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丰富了传统意见领袖的内涵与构成.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课题组2011年进行的第二次互联网影响力调查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特征、影响力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
谢新洲, 杜智涛
.
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能力的评判体系研究-基于灰色统计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57(15):20-26.
Abstract
为了对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能力进行评判,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和经验假设,提出一个初始评判指标集;其次,通过对专家进行调查,运用灰色统计法,对这一初始评判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了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网络意见领袖舆情引导能力评判指标体系;第三,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对各评判指标赋予权重;最后,从猫扑论坛的精华帖作者中随机选取5位用户,运用这一模型计算其舆论引导能力,并对模型进行应用举例.
谢新洲
.
网络政治:理论与现实
. 新闻与写作. 2013;(2):40-43.
Abstract
随着网络对政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网络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被纳入到政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尽管当前网络政治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研究范式尚未形成.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认识方面的误区.对现实和理论的梳理与反思,是为了建构网络政治发展的体系.
谢新洲
.
网络新闻奖能否多一些“网味”?——兼析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获奖作品
. 新闻战线. 2013;(11):22-26.
Abstract
自2006年中国新闻奖首设网络作品类奖项以来,网络作品获奖数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第23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参评作品,分为新闻评论、新闻访谈、新闻专题与网页设计四个分类和一个专栏类。作为评委,作者见证了本届网络作品类各个奖项的诞生,深切感受到了评委们的责任与敬业之心。本文对网络新闻获奖作品进行分析,以企望网
谢新洲, 莫森, 金学慧
.
网络科技期刊质量的新内涵探讨
. 出版科学. 2013;21(3):20-25.
Abstract
首先界定网络科技期刊质量的含义,其次以过程为线索,根据网络科技期刊作业流程不同环节的作用对象和目标,对网络科技期刊质量构成要素进行全面分解,提出“内容质量”“表观质量”“传播质量”“服务质量”四大构成方面,进而对这四大构成方面的内涵及具体质量要求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层层剖析网络科技期刊质量的新内涵.
谢新洲
.
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与预测研究 序
.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5):12.
Abstract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利益诉求、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由此而形成的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反映民愿与社情的"晴雨表"。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界和业界的重点,然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这使得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非常困难,要么流于表象,管窥所及;要么过于抽象,难以落地。所幸的是,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行业的广泛关注下,网络舆情的研究得以多学科交叉、多方法并进、多观点共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谢新洲
.
美国互联网管理的新变化
. 新闻与写作. 2013;(3):55-58.
Abstract
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与利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政府利用公权对互联网的干预越来越多、管控的力度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广;美国在网络空间战略上的布局日益成形,网络军事与网络外交行动日渐频繁,网络攻防战已由防御阶段步入进攻阶段,并且正在以全民动员的方式拉开帷幕。认清这一形势,对我国更好地制定应对措施,保障我国在网络空间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厉以宁
.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 全球化. 2013;(12):21-26+123-124.
Abstract
有眼光、有抱负的企业,要让利润率增长,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合适的制度环境是创新和创业的必要前提。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中,制造业企业之间应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中国品牌。
王一川
.
艺术史中的社会变化视角及其位移-以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个案
. 当代文坛. 2013;(3):4-10,27.
Abstract
本文拟从社会变化视角考察中国电影史,由此探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角位移问题.艺术史不过是研究者的主体建构的产物.对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社会革命视角略加调整,以社会变化视角去重新考察中国电影史,从中见出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两种基调的交替演进.特别是应看到革命式改革构成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式演变的主旋律及主视角,意味着以革命的激进方式去实施改革.在当今全球文化经济时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研究视角需要而且应该寻求突破.重要的不再是是否采取一重视角或多重视角,或所选取视角是否先进或高明,而是是否确实据此视角而获得新的史家洞见.拥有新的史家洞见应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自觉追求.
王一川
.
艺术学:独立学门旗不湿?
. 艺术评论. 2013;(3):41-44.
Abstract
2012年,是中国艺术学学科从原有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升级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头,也是中国艺术学界获得新发展的第一个完整年头。回看这一年发展情形,让人不禁想到宋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国家政府部门关于艺术学升门的学术体制决策,宛如掀起一股来势汹涌、波澜壮阔的艺术学发展大潮,给中国艺术学界独立学术上涛头,做翻江倒
王一川
.
艺术的隐性权力维度
. 创作与评论. 2013;(4):25-27.
Abstract
随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被确定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多地谈论起,艺术在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过程中的意义.把此前奉为"审美王国"的艺术转而投放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层面上,这一新角色或新视角对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Pages
« 首页
‹ 上页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