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3
郭云南, 姚洋
.
宗族网络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 管理世界. 2013;(3):69-81.
Abstract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解现代农村及其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梁柱
.
官僚主义是人民民主的大敌-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
. 红旗文稿. 2013;(17):4-7+1.
Abstract
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重要内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特点,是产生形式主义的重要根源;官僚主义以特权思想、特权作风为特征,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源头。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深刻理解他为防止国家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危险,提出的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有重要现实意义。
姚洋, 张牧扬
.
官员绩效与晋升锦标赛-来自城市数据的证据
. 经济研究. 2013;(1).
Abstract
本文利用1994--2008年我国18个省241个城市书记和市长与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地方官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地方官员在城市间的调动使得官员个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从一个城市之内扩展到了不同城市之间。经验证据表明,地方官员的个人效应具有整体显著性,即不同的地方官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内生性样本构成、内生性调动以及城市层面的扰动并不影响这一结论。就个人效应对官员晋升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尽管官员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个人效应也十分重要,且其重要性随着官员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个人效应对市长的晋升具有显著作用,对书记的晋升没有显著作用,而官员在职期间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晋升没有显著作用。
张守文
.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分析
. 法学论坛. 2013;(3):5-11.
Abstract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是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和纽带,因而从经济性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和内在的"一致性",揭示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违背"一致性"要求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构建宪法与经济法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和法治的发展.
孙祁祥, 王向楠
.
家庭财务脆弱性、资产组合与人寿保险需求:指标改进和两部回归分析
. 保险研究. 2013;(6):23-34.
Abstract
先改进一个衡量家庭财务脆弱程度的指标,使其更具逻辑一致性和直观性,并讨论如何对指标构成元素赋值.进而利用微观数据采用两部模型研究中国家庭的寿险需求行为.研究发现,家庭是否持有寿险受到家庭财务相对脆弱程度的影响,但家庭财务风险绝对程度却没有显著影响已持有家庭的寿险持有水平.资产越多的家庭越会购买寿险,但是所持有寿险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越低.家庭资产组合中,股票与寿险呈互补品,房产则挤出了家庭持有寿险.家庭户主及其配偶的平均年龄、教育程度对寿险占家庭总资产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讨论经验结果的产生机理并提出政策含义.
林毅夫
.
寻求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因
. 中国报道. 2013;(5):24-27.
Abstract
重点应放在促进当前就业和提高未来生产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教育等。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空间,这也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阶段的种种"成长陷阱"。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因陷债务危机举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成因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梁柱
.
“小我”与“大我”
. 前线. 2013;(8):84.
Abstract
这些年来,不容置疑,确实有人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以致游戏人生等现象,这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受到现实中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庸俗化倾向的影响,也在于他们受到一些错误
梁柱
.
小议毛泽东读史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11):61.
Abstract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更不是那种纯书斋式的研究,而是为了把握中国的特点,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后,把他所熟知的古代民本思想改造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的思想。马克思说:"只有人民对外完全独立并且组成自己的
王一川
.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与演变
. 文艺争鸣. 2013;(7):6-14.
Abstract
从涵濡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是一次新尝试.这一新尝试意在把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视为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持续涵濡的产物.希望这次新尝试能切实见出一些新东西来.一、涵濡理论涵濡(acculturation),也可译濡化、涵化、文化涵化或文化变迁等(1),来自人类学,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
贾庆国
.
崛起中的中国与维护海洋权益
. 群言. 2013;(4):25-27.
Abstract
何为崛起中的中国?顾名思义,它既不是崛起前的中国,也不是崛起后的中国。崛起前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虚弱、受人欺辱和在世界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的中国;而崛起后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先进、强大、受人尊敬和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中国。因此,崛起中的中国是在两者之间或两者兼有之的中国。崛起中的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多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和利益,而这些身份和利益经常自相矛盾,甚至自我冲突。从身份的角度讲,崛起中的中国既是计划经
吴志攀
.
左法右图——菲利普·R.伍德《金融法的世界地图》中文版序
. 金融法苑. 2013;(1):5-8.
Abstract
菲利普·R.伍德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际金融法学家之一,他在牛津大学开设的课程"全球比较金融法"(Global Comparative Financial Law)一直受到学生热捧,而他的经典之作《国际金融的法律和实务》多年前就由已故的何美欢教授译介到中文学术界,一直都是
张维迎
.
市场的道德正义性
. 读书. 2013;(4):46-48.
Abstract
自亚当·斯密一七七六年出版《国富论》以来,有关市场经济制度优劣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拥护者和批评者之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拥护者主要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市场的优越性,把道德制高点留给了市场批评者。结果,给普通人留下的印象是:市场经济有利于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但不利于公平分配
张维迎
.
市场的道德正义性
. 学习博览. 2013;(7):76-77.
Abstract
自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以来,有关市场经济制度优劣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拥护者和批评者之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拥护者主要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市场的优越性,把道德制高点留给了
张维迎
.
市场经济需要宪政
. 炎黄春秋. 2013;(9):10-12.
Abstract
我本人是搞经济学的,是什么东西使我关注宪政、宪法、民主?主要是基于我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第一是自由,第二是私有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在过去几十年改革之后,我发现经济自由仍然会受到政府的任意干涉,私有产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企业家精神仍然受到压制和扭曲.特别是重庆事件之后,我觉得,如果中国不进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实行宪政民主,靠单兵突进的经济改革无法走下去,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市场经济.这就是我关心的问题.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我对
王一川
.
平面化艺术潮的超级标本-由《天机·富春山居图》引发的思考
. 当代电影. 2013;(8):51-55.
Abstract
看完《天机·富春山居图》,特别是逐一浮现出2012年年底以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中的一幕幕,先前已有的一些零散想法竟一下子连接成了一片.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有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种"家族相似"般的亲缘感,甚至好像在手拉手地交叉着;又好像是从不同山岗上倾泻而下的湍急溪流,到此突然间汇聚成一道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艺术浪潮,它的名字叫平面化电影,甚至可以更为宽泛地说,平面化艺术.正是由于《天
梁柱
.
弘扬延安精神 加强党风建设
. 中华魂. 2013;(17):40-41.
Abstract
为了进一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13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摘要刊登大会发言和提交的论文,以飨读者。
张维迎
.
张维迎:中国不可能孤立进步
. 商周刊. 2013;(17):70-71.
Abstract
在全球化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够按照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来行动,也就是不接受人类的共同价值,就不可能全面享受人类合作带来的好处,就相当于开车上路人家靠右行,你非要靠左行,马上就死定了.我想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顺应全球化理念我们看全球化的历史,需要知道在全球化之前很久,人类有一个走向全球的过程.我们知道现代人("智人")大约是20万年前在现在的东非出现的,10万年前人类走出东非,先到了西南亚(中东)这个地方,6万年前已经到了澳大利亚,4万年前到了欧
张维迎
.
张维迎:中国通往市场之路
. 记者观察. 2013;(3):17.
Abstract
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源于市场化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崛起,还是政府的干预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所谓的"中国模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收入分配不公、医疗发展滞后、食品安全、道德堕落等)是过度市场化的结果,还是过度的政府管制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市场的失败还是政府的失败?与中国的政策有没有关系?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是金融危机的原因还
吴志攀
.
当代中国法律领域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问题浅析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NULL(3):133-140.
Abstract
加强和改进我国法律领域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工作,应重点关注媒体报道、法律翻译和法学研究三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国法治的国际形象建设,提炼和宣传中国法治观念,着力改变目前境外主流媒体对我国法治进行负面报道的不利局面,继续加大投入,促进我国法律文本和法学著作的翻译,以合作共建等形式在国外知名大学设立中国法律的研究机构。
闵维方
.
当前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 教育与经济. 2013;(1):3-8.
Abstract
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指出了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当前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教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怎样更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更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解决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和改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文章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性质,科学回答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
Pages
« 首页
‹ 上页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