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3
张守文
.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寄语《科技与法律》编辑部及广大读者
. 科技与法律. 2013;(2):3.
Abstract
2013年伊始,北京大学的喜事接踵而至:115周年校庆,知识产权学院20周年院庆,法学院荣获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专业大陆地区第一名,与中国科技法学会合作办刊《科技与法律》,在喜庆之余,我受《科技与法律》编辑部之邀,在此与广大读者们做些交流。喜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如果借用北宋先贤苏轼的诗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或许能对其加以概括。就《科技与法律》杂志而言,也理应在这样的总结和规划下,一往直前,不断发展。
严家炎, 卢晓蓉
.
卢作孚的事业
. 炎黄春秋. 2013;(9):55-58.
Abstract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在四川合川一个贫苦之家,18岁时参加"保路运动"走上社会,在此后41年的生涯里,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业."将整个中国现代化"卢作孚很早就"研究了东方的日本维新与西欧的历史演变,又从本国着眼,从传统文化着手,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时局问题的办法,并意欲温故知新,
孙祁祥, 段誉, 林山君
.
危机与保险业的发展
. 经济学动态. 2013;(2):67-72.
Abstract
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危机、社会转型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有着复杂的、紧密的联系.本文对危机的分类和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分别就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危机影响保险业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柴颖, 谢新洲
.
历史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美国总统大选
. 新闻与写作. 2013;(6):63-66.
Abstract
根据媒介技术的发展把竞选历史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互联网阶段,候选人与选民的距离拉近,居高临下的"政治宣传"走向平视化的"沟通".不同的媒介历史阶段对候选人的应对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回顾20年来互联网在美国竞选中逐步发力的过程,从中获取政治传播方面的启示.
梁柱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 北京教育(德育). 2013;(9):8-14.
Abstract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有自身的特点。"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作翻案文章;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主要表现在:颂扬改良,否定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宣扬民族虚无主义;颂扬侵略有功,否定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救亡斗争;颠倒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否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成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面大,危害深。
梁柱
.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10):21-22.
Abstract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民族财富,是值得继承并加以弘扬的.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作用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在进步发展中都重视自己的历史,都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其中,以对自己国家的
厉以宁
.
厉以宁:宏观调控取代不了改革
. 中国房地产业. 2013;(12):48-53.
Abstract
11月中旬,厉以宁发布新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国内外为之瞩目。作为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他的这本新书被视为"中国改革之药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厉以宁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经济学界冠以"厉股份"的绰号,今天,当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36个年头时,"厉转型"呼之欲出。而以李克强、李源潮为代表的厉以宁的学生,如今在中国各个领域身居要位。厉以宁曾多次提出设立国家资本投资基金,这一观点与刚刚公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对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表述基本一致。毫无疑问,他的思想正在影响未来中国。
厉以宁
.
厉以宁:有创意才能占领产业制高点
. 创新科技. 2013;(1):7.
Abstract
1月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厉以宁在第十三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表示,企业唯有立足于价值链的高端,才不至于成为一个单纯的加工者,如果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只能收到加工费,则利润空间必然很少.
厉以宁
.
厉以宁:民富需要流动
. 商界(评论). 2013;(3):74-77.
Abstract
凝固的社会阶层需要流动,土地需要确权、需要流转,城乡一体化则应该在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的合流中实现……深水区的改革应该赋予一种"流动性"才能真正实现"民富"。
厉以宁
.
厉以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 新华月报. 2013;(2):23-24.
Abstract
传统城市化是先进行工业化的发达市场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当时,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上是同步的,缺乏统筹安排,也没有科学的城市规模概念,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未被城市领导层所考虑.等到发现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时,已为时过晚,要改变城市现状已经不易.后起的工业化国家,
厉以宁
.
发展优势的创造
. 当代财经. 2013;(1):5-7.
Abstract
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优势的创造,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就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林毅夫, 陈斌开
.
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 经济学(季刊). 2013;12(4):1109-1140.
Abstract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减少劳动力需求,进而降低均衡工资和劳动者收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当政府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收入分配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下降.当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收入分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且稳态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市化所需时间也更长.
陈斌开, 林毅夫
.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4):81-102.
Abstract
从政府发展战略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化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结果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发展的政府战略,造成城市部门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不能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以技术选择指数作为政府对资本密集性部门政策倾斜程度的度量指标,利用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还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规律.
刘伟
.
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
. 经济研究. 2013;(2):8-10.
Abstract
经过新时期以来近34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左右的增长,到2012年末GDP总量有望达到新时期初的24倍(按不变价),突破52万亿元(按现行价),按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8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GDP比重达10%以上.人均GDP实现了年均8.75%左右的增长,到2012年末将达到新时期初增长的近17.35倍(按不变价),超过3.8万元(现行价),按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00美元以上,进入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阶段.
林毅夫
.
发展经济要向养小孩一样营养均衡
. 中国经济信息. 2013;(6):17.
Abstract
中国改革走的是渐进式的双轨制,好处是维持稳定,但必然要付出代价.
吴志攀
.
“听”叶毓中先生作画
. 北大商业评论. 2013;(8):60-61.
Abstract
《北大商业评论》的每一期封面,都是一幅工笔重彩的古代人物画。那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让我爱不释手。看似随意勾画的线条,其实是画家千锤百炼的结晶。画家用这一笔笔线条,构成形象的文字符号,一字字连成文句,一句句构成段落,一段段组成文章,好似先秦竹
郭建宁
.
"和"并不是没有矛盾与斗争-"和"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
. 人民论坛. 2013;(16):42-43.
Abstract
"和"与"同"是不一样的。"同"是不包含异的,"和"不仅包含异,而且必须包含异,否则就是"同"了。"和"是承认差异、差别、乃至矛盾和斗争的"和"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弘扬和谐的哲学思维,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厉以宁
.
国企和民企如何在改革中双赢?
. 资源再生. 2013;(10):70-73.
Abstract
从整个趋势来看,从90年代前期一直到现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大体上是平行发展的。民营企业今天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把目标定在双赢上面,民营企业该怎么做?国有企业该怎么做?在2013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上,围绕论坛主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作了题为"国企民企双赢的前提是国资体制改革和民企体制转型"的主题演讲。在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在企业的转型期,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独到见解相信对企业家深层思考自己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张维迎
.
国企特权的两大危害
. 当代工人(C版). 2013;(1):7.
Abstract
乾隆帝有17个儿子,当今中国人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这不能证明乾隆生育能力是我们的17倍,乾隆娶的女人多,就是占的资源多,二是他有生育自由.所以,我们在比较国企和民企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国企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第一个外部性是国企占据主体位置,严
张维迎
.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
. 军工文化. 2013;(1):50-51.
Abstract
政府部门和国企领导人在谈论国企重要性的时候庸B会强调创造了多少产值和就业。经济学家谈国企的时候,希望比较国企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效率。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就国企本身而言,有意义,但是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是不对的。
Pages
« 首页
‹ 上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