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2
厉以宁
.
企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
. 企业文化. 2002;(1):6-7.
Abstract
经济学中有许多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隐藏在经济的背后,默默地支配着市场的运作.如果企业能发现这些问题并深入研究,那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如果企业无视它们的存在,企业将日渐被市场淘汰.
张维迎
.
企业发展谨防"陷阱"
. 科技创业月刊. 2002;(4):47.
Abstract
市场经济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会。但是,企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好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谨防多重“陷阱”。 谨防“青春期过度症” 企业的快速成长常常掩盖了内部毛病,如果企业经理不注意改进内部管理,过度扩展就会导致企业运行成本急剧加大。目前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有众多机会。但这些机会抓不好也可能是“陷阱”。企
张维迎
.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深层次思考
. 中国经贸导刊. 2002;(24):57.
厉以宁
.
企业家的时代标准
. 现代企业教育. 2002;(1):29.
Abstract
在中国,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这是误解,其实企业家是一种素质。按教课书上的说法,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看出哪里能赚钱;二是有胆量,看准的事情敢于去做;三是有组织能力,能领着一帮人干事儿。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家仅有这三个素质是不够的,必须树立新型企业家的概念。新型企业家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外,还应有这样几个新条件: 一、要有新的观念。新观念包含
张维迎
.
企业必须靠自身力量打造品牌
. 城市开发. 2002;(11):48-50.
Abstract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唯有实施品牌战略,才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也才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企业在品牌方面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为谁生产以及在哪种市场上销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做了很好的论述。
周建波
.
企业文化学
.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张维迎
.
企业新四大核心竞争力
. 经营者. 2002;(8):2.
Abstract
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于它的独特性,即企业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4个要素: 偷不去。比如软件,能轻易被人盗版的软件不属于核心竞争力之列。买不来。企业的核心资源在市场上买不来。而能在市场上得到的东西不是核心竞争力。拆不开。企业的资源、管理、人才等等要素,如同一双鞋,
刘伟
.
企业治理必须摆脱双重扭曲
. 中国电业. 2002;(6):27.
谢新洲, 包昌火, 张燕
.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模式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11):21-26.
Abstract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式的正确选择与建立是系统成功运作的组织基础,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情报需求和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模式:分散式、集中式、重点式或独立式等.该文结合国内外案例,介绍各种模式的特点,以期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式的确立提供借鉴.
谢新洲, 包昌火, 张燕
.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8):54-58.
Abstract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6个方面: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订、信息安全.
林毅夫
.
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 江苏企业管理. 2002;(11):10-12.
林毅夫
.
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 上海改革. 2002;(11):23-25,22.
林毅夫
.
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 经济管理文摘. 2002;(20):33-34.
林毅夫
.
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 中国经济快讯. 2002;(34):26-27.
Abstract
自生能力与现代经济学我提一个新的概念,即自生能力,其定义是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有着正常管理的企业不需要任何外在扶持、保护就可以生存,并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因为它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经做了最好的选择,实现了最大化.自生能力这个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暗含前提,在这个暗含的前提下可以推论,如果一个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并未获得预期的正常利润率,则一定是由于缺乏正常管理,其
胡泳
.
企业需要“内部宗教”
. 商务周刊. 2002;(20):67.
Abstract
<正> 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
刘伟
.
企改双重扭曲造就"败家子"
. 领导决策信息. 2002;(5):15.
Abstract
权利转移的一条基本准则在于,权利转移的同时,责任必须随之转移,而责任转移的同时,利益也必须随之而转移.也就是说在权利转移过程中,权、责、利的变动必须在制度上统一、协调起来,而这种统一、协调的根本在于企业的产权制度. 突出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是股份制改造,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委托--代理,即国家作为所有者逐渐从直接管理企业的活动中退出,而交由承包人或企业法人代表去监
严家炎
.
似与不似之间-金庸和大仲马小说的比较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1):84-90.
Abstract
金庸曾自谓"追随于大仲马的风格",两人的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而在小说的艺术与历史关系的处理、对待复仇的态度、人物性格及情节设置、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两位作家的小说既有相近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孙祁祥
.
保险业四大收获
. 瞭望新闻周刊. 2002;(48):36-37.
Abstract
今年对中国的保险业来说是 一个不寻常的一年:这一 年,保险业进入了对外开放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是中资保险业历练了它们热论已久、企盼已久的"入世的机遇与挑战"的头一年;这一年,《保险法》通过了自1995年颁布以来的首次修订.概括地讲,中国保险业入世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深刻的.
孙祁祥, 李海涛
.
保险投资的国际惯例与中国实践
. 上海投资. 2002;(9):14-17.
孙祁祥, 李海涛
.
保险投资的国际惯例与中国实践
. 保险研究. 2002;(7):22-24.
Abstract
中国入世使保险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使中国的保险投资与国际接轨,必须学习和应用国际惯例,学会在统一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竞争;同时为使国际先进经验在中国更好地发展和应用,又必须联系中国的保险投资实践,将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世界各国在保险投资运作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并由此形成了一些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惯例,但各个发达国家在各自的保险投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保险投资模式,在保险投资理念、保险投资监管、保险投资结构和保险投资效果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借鉴各国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保险投资的途径意义十分重大.
Pages
« 首页
‹ 上页
…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