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2
张维迎
.
股市寻租场
. 财经. 2002;(8).
林毅夫
.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 经济研究. 2002;(12):15-24.
Abstract
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把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作为暗含的前提.但是,转型中国家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却因政府的赶超愿望,进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不具自生能力.当经济中大量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时,实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所制定的改革或转型政策,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该文主张,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问题时,放弃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暗含前提,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变量,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发展.
林毅夫
.
自生能力与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2):32-37.
胡泳
.
花旗永远不睡觉
. 商务周刊. 2002;(12):65.
Abstract
企业不理睬顾客的呼声,通常只会有一个原因——它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我想不通的是,银行有这么多的员工,为什么过节时却还没有人为我服务
厉以宁
.
营造更加适合经济理论创新的环境
. 教学与研究. 2002;(1):17-19.
Abstract
为加大对重大选题的研究力度 ,积极追踪学术前沿 ,更多地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刊自 2 0 0 2年起 ,开辟"教学与研究论坛"这一新栏目.这一栏目将不定期开设 ,每次围绕一个主题 ,刊发一组文章 ,从不同角度深化对主题的研究.在此诚望广大读者关注这一新栏目 ,并对如何办好这一新栏目积极建言献策.本期"教学与研究论坛"的主题是 :与时俱进 ,进一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 0 0 1年 8月 7日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就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本刊特刊发下列一组文章 ,以期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深入思考
周建波
.
营销管理:理论与实务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张维迎
.
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
. 学习月刊. 2002;(5):23-24.
Abstract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如何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这种认识推广到政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基本是可行的,但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这其实就是我们从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学到的基本东西。在那个时候,我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很多人说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很遗憾,这样的观点至现在也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我们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事实上,许多政
厉以宁
.
西部开发的十点建议
. 党的生活(青海). 2002;(2):29-30.
Abstract
改善人才供给 西部开发,没有人才不行,而阻碍西部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人力资源的短缺.
林毅夫
.
解决农村贫困新战略
. 中国经济快讯. 2002;(35):24.
Abstract
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其生产的特性以及他们面对的政治环境.只有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把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在这些特性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贫困人口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
林毅夫
.
解决农村贫困新战略
. 经济工作导刊. 2002;(18):24.
Abstract
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农村赁困人口的特点、特性以及他们面对的政治环境.只有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把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在这些特性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林毅夫
.
解决农村贫困的新战略
. 重庆改革. 2002;(12):8.
林毅夫
.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
. 中国经济快讯. 2002;(18):24.
Abstract
在我看来,如果要根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必须把重点放在减少农村劳动力上.当农村劳动力减少,留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就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这样,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性和相对价值就会增加,以劳动力为最主要资产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也就会相应提高.同时,当务农
林毅夫
.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5-8.
Abstract
过去50年来,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发展机构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侧重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农业新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等.此举对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卡路里摄取量、改善营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农产品增产,农民不见得增收,农村贫困问题在许多遵循这一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尚未得到解决.该文提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为主要战略目标.只有这样,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才有可能增产增收.而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则又必须使整个国民经济在发展早期按照比较优势,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才不会变为城市的无业贫民.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的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着眼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胡壮麟
.
计算符号学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9):1-5,9.
Abstract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得益于符号学的思想和应用.自1990年起,欧洲学者多次提出计算(机)符号学的理论.计算符号学研究符号学的概念如何被应用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计算科学的发展如何推动符号学的研究.该文对安德逊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介绍计算符号学的定义、符号观、理论基础、计算机符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张维迎
.
让软件赚到钱
. 软件世界. 2002;(11):131-130.
Abstract
任何行业要成为一个产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作这个行业的人能不能赚到钱.对IT行业来说,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赚钱比较难. 在我来看,现在IT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价值链的分配问题.当消费者获得IT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有许多厂商在为他提供服务,但是价值链当中哪一部分人应该拿到多少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软件厂商、硬件厂商、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的价值分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为什么现这个情况?我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技术的原因,IT行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快于制度的演进.第二是技术特征.第二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企业家是干什么的?企业家的实际作用是预测未来,就是要在别人没有付钱的时候,给别人付钱?究竟给
孙祁祥, 刘亚, 唐旭, 叶延红, 夏业良, 李扬
.
让金融人才不再缺失
. 现代商业银行. 2002;(2):19-25.
Abstract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无不印证了“得人才者行天下”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才决定竞争力的新时代。正因如此,在分析入世经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时,一些专家学者首先把目光聚集在了人才问题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生长的环境,让金融人才不再缺失。
汤一介
.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1):66-72.
Abstract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 ;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可把它叫作实际 (社会政治 )运作型的解释。尽管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 ,但上列三种方法无论如何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钱雪梅
.
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
. 世界民族. 2002;(03):1-9.
Abstract
民族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这是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已经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但是许久以来 ,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预设 ,认定每一个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的同胞和本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民族意识觉醒于殖民主义时代 ,其结果表现为民族主义。而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考察。事实上 ,要想厘清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要想认清民族主义的基本属性 ,就不能回避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问题 ,因为它们决定了民族主义的基本特性。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厉以宁
.
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
. 煤炭企业管理. 2002;(2):16-17+4.
Abstract
中国加入WTO,有什么好处?加入WTO后,政府职能的转换是势在必行,那么转换后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企业活力对经济运行起什么作用?经济运行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对于这些热点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有精辟论述
厉以宁
.
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
. 经济工作导刊. 2002;(4):4-7.
Abstract
中国入世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无论从近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中国加入WTO的最大好处,一是加快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二是转换政府职能,使政府的管理机制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这两点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政府职能转换了,经济体制改革也就会相应地加快,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能实现.
Pages
« 首页
‹ 上页
…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