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1993
宣捷, 林官明, 丁润田, 霍焕, 谷青, 彭应登, 全宝玲
.
在湍流和复杂地形条件下减少煤堆尘排放的几种防护措施的效率
. 中国环境科学. 1993;13(5):350-.
厉以宁
.
如何看待第二职业?
. 银行与企业. 1993;(4):26.
Abstract
我认为,第二职业在当前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往的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但第二职业对于解决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并非长久之计。国家公务员是不允许从事第二职业的,因此,政府今后应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才能清政养廉。基础科研事业的经费应由国家提供,这些科研工作者的收入不能靠第二职业来解决。对于那些减产停产的企业,充当允许职工从事第二职业,这样也就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和他们家庭生活的困难。而那些并非减停产的企业,不
厉以宁
.
对中国企业股份制的大胆探索
. 中国物资经济. 1993;(7):17-18.
Abstract
本刊从去年第9期开始举办“股票专家讲座”,连续刊登了曹凤岐教授主编的《稳操胜券—一股票债券投资技巧与策略》的部分章节。到今年第6期已全部刊登完毕。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国企业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又有了新的发展。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按规范化要求组建股份制企业和发展证券市场。曹凤岐教授又推出了他的新著《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回答,对企业股份制试点有较大参考价值。这里,经征得作者同意,我们转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为这本书写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供关心这方面的读者学习阅研,同时也算是给我们持续了9个月的“股票专家讲座”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严家炎
.
小说全面革新的理论导引——“五四”小说理论批评概说
. 中国文化研究. 1993;(1):72-79.
Abstract
一九一七年开始的文学革命,为中国小说创作、小说理论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小说观念、小说内容、小说形式、小说技巧得以全面革新。戊戌变法时期由“新小说”开始的量变,到五四时期终于演发而为质变,实现了从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飞跃。郁达夫曾将这一变化称为“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我们则称之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
厉以宁
.
市场取向改革的可贵探索
. 上海经济研究. 1993;(8):35.
Abstract
张培刚教授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的贡献,已经有不少学者撰写专文予以阐释。我同意他们的看法,张培刚教授不愧是发展经济学这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创立者之一。在这里,我想就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谈谈张培刚教授的经济改革观。这也许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方面。1979年春,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调查组理论与方法研究小组委托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在北京举办“国外经济学讲座”,共60讲。第1讲至第4讲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由我和张培刚教授承担;“宏观经济分析”两讲由我主讲,“微观经济分析”两讲由张培刚教授主讲。当时,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之后不久,学术界对市场经济还很不熟悉,经济体制改革也只是在农村中刚开始试验。张培刚教授认为,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必须解放思
孙祁祥
.
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化
. 经济学家. 1993;(4):51-62+127.
Abstract
14年来,我国以市场取向为主流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客观的基础,这一客观基础即国民经济收入流程变化中的市场化趋向。文章对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了探讨,对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动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
厉以宁
.
市场经济·就业·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1993;(2):7-8.
Abstract
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两者在微观基础、经济运行方式、政企关系、经济活动的范围以及指导思想上都存在着差异,而我们之所以要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很自然,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度,将出现公开失
厉以宁
.
市场经济与产权界定
. 南方经济. 1993;(3):4-6.
Abstract
(一)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截然不同.计划经济的微观荃础是政企不分,不自主经营、不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经营者。今天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要重新构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墓础,把计
孙祁祥
.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
. 经济研究. 1993;(8):53-57+76.
Abstract
一、竞争机会平等的体制含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包含了许多质的规定,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大锅饭为特征的平均主义必须让位于以优胜劣汰为特征的竞争机会的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了的标志,就是看竞争机会平等的机制是否在经济生活中运行。
厉以宁
.
市场经济和股份制(上)
. 广东经济. 1993;(2):6-8+1.
Abstract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市场经济和股份制》一文中明确提出“市场经济就是按市场供求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的论点。指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机制的最佳选择,是实行股份制,股份制才能真正让企业实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他从多方面论述了实行股份制的必要性和做法。该文分两期刊登,现刊出前半部分。
厉以宁
.
市场经济和股份制(下)
. 广东经济. 1993;(3):7-8+1.
Abstract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市场经济和股份制(下)》中,对股份制实行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公共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精辟的看法。
厉以宁
.
市场经济文化建设观念转变
. 党校科研信息. 1993;(20):2-5.
Abstract
一、文化建设是一只“看得见的手” 在经济学中,市场机制被认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形地起作用,时时刻刻起作用,使资源按经济效益进行配置。那么,什么是与“看不见的手”相对的“看得见的手”呢?对此,学术界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看得见的手”,开始时,人们的视野仅仅放在政府调节上。政府采取计划的或随机的方式来调节经济,这就是“看得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后,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一些,给“看得见的手”增加了内容。人们认识到,大公司、企业集团是另一只“看得见的手”,这既可以被看成是对市
王益明, 谢新洲
.
布鲁克斯(1910-1991)
.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3;(2):55-56.
宿白
.
张掖河流域13~14世纪的藏传佛教遗迹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2):62-71+129.
Abstract
本文分两部分考述张掖河流域13~14世纪的藏传佛教遗迹:1)、处于张掖河下游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元代亦集乃故城及其附近的遗迹;2)、处于张掖河上游的甘肃肃南马蹄寺的遗迹。然后结合青海明代藏传佛教遗迹,对甘青地区格鲁教派流行以前的藏传佛教寺院的某些建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推测性的讨论。
王益明, 谢新洲
.
情报检索技术的开拓者──陶伯
.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3;(5):54-17.
刘伟
.
我国当前金融秩序何以混乱
. 党校论坛. 1993;(9):16-18.
Abstract
一、当前金融秩序混乱的实质及表现金融秩序混乱实际上是我国发育中的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而金融市场秩序概括而言就是金融市场价格秩序,市场作为交换关系的集合,其秩序集中表现为交易条件的确认秩序,而交易条件的形成也就是价格的形成。因此,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尽管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但集中起来便是金融市场价格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在金融市场不完备,或者说在正处于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时期是极易发生的。
厉以宁
.
我看当前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 经济师. 1993;(1):4-7+14+1.
Abstract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在,人们对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已达到了共识,但也有些担心。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会发生通货膨胀?是否会因为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而贫富悬殊?是否会增多经济中的混乱现象?是否能解决好失业问题?国家怎样进行宏观调控?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我看当前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厉以宁
.
控股·收购·潜力发挥
. 证券市场导报. 1993;(5):5+10.
Abstract
宝安集团购进延中公司大量股票是中国股份制与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要在市场上立足并不断壮大,必须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尽可能把一切可以拿到的利润全都拿到手。上市公司有盈利潜力而未能发挥,是资源使用不当或资源使用效率较低的反映,这对于投资人和社会都是一种损失。上市公司不是公司某些领导人的公司,而是公众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公司。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反收购的做法。
厉以宁
.
“搭台唱戏”与产业结构调整
. 党校科研信息. 1993;(5):5-6.
Abstract
我认为,“搭台唱戏”是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发展股份经济的一种生动的、简明易懂的说法,很容易被广大干部与群众接受。更重要的是,最早在山西原平所进行的这一改革具有创新意义,为山区经济的振兴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搭台唱戏”,这出戏的主题是什么呢?我想,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应该是“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唯有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
郭建宁
.
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3;(2):13-18.
Abstract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到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述,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这种深化,
Pages
« 首页
‹ 上页
…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