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7
严家炎
.
从"五四"说到"新国学"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1):156-157,141.
Abstract
从清末和"五四"前夕起,国学实际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老传统,一个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新传统.这两个传统至今未能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存在着对新传统-即"新国学"的很大误解,诸如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靠所谓"打倒孔家店"、"全盘反传统"起家的;"文革"受"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影响等."五四"虽有偏激,但并不"全盘反传统".它主张科学民主,与"文革"的个人专制与个人迷信完全不同.
胡壮麟
.
从多元符号学到多元智能
. 外语与翻译. 2007;14(4):1-8.
Abstract
该文论述上世纪以语言学为主体的符号学研究向新世纪的多元符号学发展的趋势.符号学家关注体态语、绘画、照片、音乐、事物,以及所有这些系统的复合关系、意义系统和符号价值.符号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充分运用多元感知能力和掌握多模态化的表述手段.多元符号学和多模态化的发展推动了信息传递和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多元智能的研究和实践,使年轻一代不仅能够识读和理解各种渠道的信息,也会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二十一世纪人,如果不能掌握多元化读写能力,意味着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将是教育的失败.因此,教育者自己不仅要掌握有关技术,还要意识到学习新技术的有效策略和复杂的社会政治影响等.这便要求教师注意自我发展,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使教师胜任多元智能的教学要求.
胡泳
.
从大众媒体到“乱众媒体”——试论新媒体对未来新闻的影响
. 新闻战线. 2007;(09):61-63.
Abstract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电脑、移动通讯、多媒体、互联网等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由"比特"组成
胡泳
.
从流水线到产品定制
.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7;(06):75.
Abstract
柔性化生产是“以顾客为中心”理念在生产上的延伸,因其带来的时间优势和成本优势,能快速将具价格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带到市场上。
姚洋
.
从账面GDP看“中国之谜”
.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07;(11):57.
Abstract
所谓"中国之谜",说的是,中国的制度安排似乎总与标准的经济学建议相左,那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如此之快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007年1月6日清晨,随着一声闷响,西湖第一高楼——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三号实验楼被成功定向爆破,倒塌在晨曦之中。这一爆,让浙大入账24.6亿元人民币。我这里所关心的,不是浙大会
姚洋
.
从账面GDP看中国之谜
. 经理人内参. 2007;(14).
谢立中
.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1-9.
Abstract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保存、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昝涛
.
他们为什么投入美国的怀抱(“一战”后土耳其人寻求美国托管之原因)
. 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7.
闵维方
.
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7;(7):4-5.
Abstract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这将是一次进一步确立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的大会,
林毅夫
.
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 董事会. 2007;(6):23-25.
Abstract
在一次分配中达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把二次分配作为补充手段,解决初次分配可能会遗留的一点问题我们如何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呢?我们现在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既然强调民生,强调和谐,那么我们就要更加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问题,政府在这方面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初次分配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一次分配上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而寄希望于二次分配,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林毅夫
.
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 党政干部文摘. 2007;(6):11-12.
Abstract
初次分配要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如果不能在初次分配上,也就是生产过程和各种要素的所得分配中就尽量达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而寄希望于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解决公平的问题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我们如何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呢?现在国内一般的观点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初次分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初次分配上,也就是生产过程和各种要素的所得分配中就尽量达到效
任继愈, 汤一介, 乐黛云
.
任继愈、汤一介、乐黛云在“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 国际汉学. 2007;(1):1-4.
Abstract
汉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引起重视,这是我们中国国力强大的反映。现在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强大的时期总是经历发展繁荣这么一种现象,现在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繁荣时期,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在交流中间,如何能够提高自己汉学的水平,正确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真实的情况介绍出去,并把好的经验介绍过来。《论语》上一句话是:三十而立。过去人解释,功成名就,就是"立"。而我觉得"立"和"位"是一样的,就是皇帝登基,得到位子就是立。孔子是三十岁找到他的位置的,发展文化、发展教育、总结整理文献,他一辈子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立。今天,中华民族的位置在哪里呢?要促进国际的交流、文化的交流。现在经济走到前面了,赚钱了,深入下去就是文化的交流。我们大家负的责任就是把文化做好,做得繁荣昌盛起来,这是给我们国家,给我们民族做贡献。我们加强汉语教育,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汉语这个母语没有提高到很高的高度,翻译出去之后不大妥帖。我的老师朱光潜,他的翻译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汉语的基础比较好,不仅仅是学习掌握外语,希望大家更能够加强汉语学习。因为中国人外语学得再好也不能超过母语,你母语的水平有限,
汪淼军, 张维迎, 周黎安
.
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企业的经验证据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6):81-93.
Abstract
对浙江企业信息化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绩效随着企业信息化资本的增加而增加,企业信息化资本投资的效率远高于物质资本;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和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信息化时间存在密切关系,大企业信息化的绩效显著高于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的长期绩效高于短期绩效,国有和集体等公有企业的信息化绩效高于民营和外资等私有企业.
张维迎
.
企业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
. 经济界. 2007;(5):11-16.
Abstract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非常热门。本文列举了当前存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困惑与悖论,并通过对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分析,指出了企业利润的社会意义及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厉以宁
.
企业死于决策层制约失衡
. 经营管理者. 2007;(8):40-41.
Abstract
中国的企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然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就需要进行第二次飞跃,培养现代企业家意识,转变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周黎安, 张维迎, 顾全林, 汪淼军
.
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
. 经济学(季刊). 2007;(4):1297-1318.
Abstract
该文利用1998年到200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代际和年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变动,得到三个基本发现:(1)新进入企业总是能够将当时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组织制度"物化"在企业的物质和组织资本中,存续企业也能通过"干中学"而提升其生产效率;而且只有在改革开始以后成立的企业才显现出显著的日益上升的代际优势;(2)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代际和年龄优势并没有相应反映在外资企业上,外资企业的代际优势几乎没有,正年龄效应在第6年后也几乎消失;(3)尽管国有企业平均来看较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率低,但在1988年之后新成立的国有企业日益增加的代际优势,表现出了明显的"追赶"效应.
张维迎
.
企业社会责任的困惑与悖论
. 企业文化. 2007;(10):37-39.
Abstract
过去一年多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非常热门,不论学界、商界、政界都喜欢谈这个话题。如果你上百度网站搜索"社会责任"这个词,有750万条网页信息;再搜索"企业社会责任",结果有483万条。
厉以宁
.
企业自主创新促经济持续增长
. 科技与企业. 2007;(11).
Abstract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直以来大家谈论的热点,现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胡泳
.
企业追逐经济特权之害
. 法人杂志. 2007;(10):48-49.
Abstract
当很多的企业主把这些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于追逐经济特权时,他们投入企业经营改善和产品服务改良的时间和资源必然会减少,社会的明显损失就桕当于如果这些企业精英把同样的时间与资源投入生产性的活动所可能添增的经济效益的总和
张守文
.
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法律解析
. 法学. 2007;(5):39-47.
Abstract
企业集团的汇总纳税制度是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特殊制度,与通常的"独立-属地纳税制度"相比,该制度具有突出的特异性,其制度目标和税权配置都较为特殊;研究其与独立纳税制度的差别、与税法基本原则要求的差距,以及与转移定价、亏损结转制度的关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总纳税理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
Pages
« 首页
‹ 上页
…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