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94
段宝林. 庙会的民俗本质——论生活美与庙会. 民间文学论坛. 1994;(3):2-8.Abstract
庙会是中国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俗,过去研究较少,如今进行专题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观点研究庙会民俗,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庙会民俗是相当复杂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关系到宗教
袁行霈. 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6):14-15.Abstract
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袁行霈我在《国学研究》年刊的《发刊辞》中说过:“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是一潭止水”,“国学也是这样,汉有汉学,宋有宋学,今后则必有以今之时代命名的学派。历史悠久的国学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这段话得...
孙祁祥. 总量膨胀结构失衡的三大循环效应. 兰州大学学报. 1994;(1):72-77.Abstract
本文实证分析了改革以来一直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量膨胀。结构失衡和效益低下的问题,总结出了总量膨胀、结构失衡的三大循环效应:即实际有效供给递减效应,比较利益丧失效应和规模效益下降效应,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谢新洲. 情报科学中的高新技术. 高技术报导. 1994;(1):7-10.Abstract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报技术日新月异,超文本和多媒体系统、全文本检索和电子出版技术的结合、海量存贮设备和并行技术等都已影响或将影响情报科学的发展方向。扩大情报科学的内涵和应用范围,使情报科学更加普及和富有活力,为人类获取所需信息提供更加方便的条件,并将对信息的开发利用在深度上大大推进一步。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情报应用技术。一、并行计算技术传统的信息检索都采用顺序处理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顺序存贮和顺序检索,这是由于传统的冯·诺伊曼计算机是在完全确定顺序的数据值上完成一系列预定的指令。在这种方式中,
谢新洲. 情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4;(6):49-53+66.Abstract
情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谢新洲Abstract: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hasintherecentyearsmakeaveryfastprogress,Thepaperintroducesnewprogresses...
谢立中. 我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再探讨.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1):3-10.Abstract
对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的测定和评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几个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共同缺陷,进行了简要的准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完全以产出指标为构成元素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在此方面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这对于推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各年国民收入指数均需按不变价格计算。简短的分析:产出指标体系的优越性与我国现有的许多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本文提出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至少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一)如前所述,本文提出的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完全是以各种具体社会产出的指标为元素构筑而成的,没有包含任何一个非产出性指标在内。因此,与其它含有大量非产业性指标在内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它能够更恰当地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具体理由已在第一节阐明。(二)由于本文提出的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纯粹的社会产出指标体系,它是通过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时期社会活动所产出的成果状况来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在该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它不仅可以和现有的其它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样用来评价?
林毅夫.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 经济科学. 1994;(3):3-7.Abstract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毅夫最近10多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映这场变革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上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乃至变轨。目前的情形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其经济仍未进入良性...
刘伟.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塑造国有制. 改革与理论. 1994;(1):30-32.Abstract
市场经济的建设基础在于市场主体的塑造,即企业制度改造;而对我国来说,市场主体的培育关键在于国有制企业的改造,改造的目标导向应是朝着满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运动。 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企业制度,尤其是对企业财产制度至少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不因市场经济的特殊历史性质而改变,而是源生于市场经济本身的一般的要求。第一,市场经济是法权经济、交易的经济,因此,要求市场主体在资产权利上首先必须是纯粹的经济性质的权利,因为只有单纯的经济
厉以宁.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与协调. 社会科学战线. 1994;(6):1-9.Abstract
究竟什么是收入的公平公配?收入分配的合理是不是比收入分配的公平更为合适?这是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观点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是说不清楚的,而且容易导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复归,因此“收入公平分配”的提法不如“收入合理分配”的提法,用“收入分配合理”一词作为“收入分配公平”的替代语也许更为恰当.
姚伯岳,肖珑. 文献知识与中小学常用工具书.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4.
严家炎. 新时期十五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唐都学刊. 1994;(4):1-5.Abstract
新时期十五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严家炎新时期如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已经15年多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出版,到今年也有整整15个年头.15年不算很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显著的进...
汤一介.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纪念汤用彤先生诞生100周年. 中国文化. 1994;(2):129-135.Abstract
汤用彤(字锡予)先生生於一八九三年,今年是他诞生的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纪念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他论到近现代学术大师和前此的学术大师的不同,他说:
汤一介.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纪念汤用彤先生诞生100周年. 中国文化. 1994;(1):124-130.
裘锡圭. 杀首子解. 中国文化. 1994;(1):47-51.
郭建宁. 毛泽东思想体系研究的新成果──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4;(2):128-129.Abstract
毛泽东思想体系研究的新成果──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郭建宁宋一秀教授主编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核心,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内容、特点、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作了独具特色的探索和研究,是一本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
梁柱. 永恒的思想价值. 高校理论战线. 1994;(2):36-37.Abstract
永恒的思想价值梁柱在多年来持续出现的“毛泽东热”的激动人心的氛围中,迎来了这位历史巨人的百年诞辰。这种形似自发实为自觉的群众行动.虽然有不同的动机、层次和表现形式的区别,但就其主流来说,确是因为毛泽东的名字是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同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裘锡圭. 《汉语俗字研究》序. 古汉语研究. 1994;(2):1.Abstract
《汉语俗字研究》序裘锡圭张涌泉君是亡友郭在贻先生的学生。他从郭先生和蒋礼鸿等先生治俗文字学有年。不久前远道寄来所著《汉语俗字研究》稿本,要我在书前写几句话。我是俗文字学的外行,但是对俗文字极感兴趣,最近抽出几天时间把全稿读了一遍,觉得这是一部写得很好...
段宝林. 活着的宝卷. 民俗研究. 1994;(3):80-82.Abstract
宝卷是米元以来俗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共性质与敦煌变文相似,开始为讲经底本,逐渐增加了文学内容而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如今变文早已绝迹,它的演唱情况已不知其详。宝卷如何演唱?这对民俗学、俗文学的研究一定是很有价值的。幸运的是,活在生活中的宝卷演唱终于被我们看到了。 1984年夏,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在扬州市进行民间文学调查,发现在长江边上江阴炮台对岸的靖江县孤山乡等地,宝卷还活在民间。于是我和屈育德同志会同靖江县文艺工作者吴根元、张寿康、缪炳林等人,进行了几年调查,记录了一些演唱的宝卷,连同一些调查报告,登载在《北大民俗通信》和《扬州采风录》上。后来我又把这些资料赠送给扬州师院的宝卷专家车锡伦副教授,建议他去进行深入的调研。1989年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的高级研究员司徒洛娃来北大进修, 由我负责指导。她是专门研究宝卷的,曾翻译过《普明宝卷》,正在翻译《崇祯宝卷》。为了使她了解中国的宝卷研究情况,我又带她去靖江农村讲经现场作了实地考察。靖江县的讲经活动使我们对宝卷的活动形态,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
裘锡圭. 甲骨文. 神州学人. 1994;(7):41.Abstract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张守文.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中外法学. 1994;(1):31-34.Abstract
一、关于经济法宗旨的研究状况 各国学者以往多把经济法的宗旨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或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他们常常通过经济法的宗旨认识经济法的概念,或者直接把前者引入后者之中。这在德、日学者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德国“集合说”的代表人物努斯鲍姆(Nussbaum)认为,经济法就是以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为目的的规范的总体或集合;“组织经济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密特(GoLdschmidt)认为,经济法就是为了改进生产而规制交易经济和共同经济的法;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则认为,经济法的宗旨是以社会协调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循环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经济法就是以“国家之手”代替“无形之手”来对经济运行进行社会协调的法。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