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84
田余庆. 论轮台诏. 历史研究. 1984;(2):3-20.Abstract
一《汉书·西域传》班固赞曰:汉武帝制匈奴,通西域,"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莞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过程中,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竭天下民力资财以奉其政,数十载无宁日,加之以重刑罚,穷奢丽,弄鬼机。终使民怨沸腾,社会后果极其严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汉武帝要保存所取
厉以宁. 试论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河北学刊. 1984;(5):35-39.Abstract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改革,中国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这场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滚滚向前的经济改革的浪潮,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我感到,大体上有以下七点。 (一)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通过实践来丰富我们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段话,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正是为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能不能事先就提出一套现成的改革后的模式来呢?能不能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设想好一套现成的答案呢?这是不可能的。在马克思的任
厉以宁. 试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 1984;(4):109-122.Abstract
本文从经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确定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依据,以便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一个理论的结构,为教育经费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确定以及我国教育经费—国民收入增长系数的测算,做一些经济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作者认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确定,必须以一国在维持目标的经济增长率条件下的国力所能承担的程度为上限,以维持目标增长率条件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人才供给量为下限。作者也论述了在上下限之间如何确定它的具体位置的依据。与此相联系,作者还提出了如何确定教育经费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相关系数问题。作者的论述可以供教育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者作参考。
段宝林. 试论民间笑话的美学价值和结构方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4):48-55.Abstract
民间笑话是喜剧性很强的故事。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笑话可以“振危释惫”,起讽刺和娱乐作用。笑话是我国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喜剧性的艺术形式,笑话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它可以使人得到很好的美感享受,使人憎恶丑,热爱美;它还可以给其它艺术形式(如小说、戏剧、曲艺等)的创作提供生动的素材。笑话同作为戏剧的喜剧有共同的美学特征,它们都具有喜剧与滑稽的特性,属于同一个美学范畴。法国古典喜剧大师莫里哀曾经这样谈到喜剧:“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责备两句人容易受下去的;可是人受不了揶揄,人宁可作恶人,而不要作滑稽人。”(《“达尔杜夫”序言》)莫里哀在这里对喜剧的艺术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作了很深刻、很
胡壮麟. 谈康拉德的《黑暗的内心深处》. 国外文学. 1984;(4):22-30.Abstract
中篇小说《黑暗的内心深处》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主要作品之一,1899年首次连载于一文学月刊上。1902年康拉德把这部小说同另外两部作品《青春》和《智穷技尽》辑成一集正式出版。《黑暗的内心深处》问世后,毁誉参半。康拉德的笔友们对它赞赏备至,爱德华·伽奈特曾多次指出这是“一部可谓具有艺
吴志攀. 谈谈经济法规中的刑事罚则问题. 法学杂志. 1984;(2):35-36.Abstract
近两年来,在制定经济法规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严重违反经济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刑法却对这些经济犯罪没有相应的规定,刑法中的类推又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法规中可否规定必要的刑事处罚?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在法学界争论较大,一部分同志持肯定意见,另一部分同志持否定意见。
胡壮麟. 韩礼德的语言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4;(1):23-29.Abstract
当人们谈到系统语法、功能语法,以至较早的伦敦学派、阶和范畴语法、新弗斯学派时,总会提到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的名字。关于韩礼德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活动最近已有过介绍。本文主要就他多年来形成的学术观点作进一步的评述。
1983
Kohmoto M, Kadanoff LP, Tang C. Localization problem in one dimension: Mapping and escap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3;(23):1870-1872.
Thouless DJ, Niu Q. Wavefunction scaling in a quasi-periodic potential.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General. 1983;(9):1911-1919.
厉以宁. 三十年代美国“新政”经济学评介. 社会科学辑刊. 1983;(2):90-95.Abstract
1933年起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经济学是指作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和传统反危机措施的无效,使得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抑制住危机,使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对此,当时显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2):12-20+33.Abstract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然而,刘勰并沒有专门论述诗歌的多义性问题,更沒有把多义性作为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立范畴来看待。此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也偶尔有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所谓“两重意”,但都沒有从理论上对多义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两义语”。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说《神曲》“具有多种意义”。
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文学遗产. 1983;(4):9-15.Abstract
一提到意象,也许有人以为是一个外来词,并把它和国外的意象派诗歌联系起来。其实,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不过,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有的指意中之象,如: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 哲学研究. 1983;(10):61-63.Abstract
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与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以及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密切联系等传统有关。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思想史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史与思想史有些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开创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工作者迫切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广大哲学史、思想史工作者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厉以宁. 从合理预期理论看西方经济学的动向. 未来与发展. 1983;(4):45-47.Abstract
一 1961年,约翰·穆思在美国《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最早提出了关于合理预期的假设。文章中写道:人们总是竭力按照以往的一切有用的知识来进行价格波动的预测的,这种情况被称做合理预期。七十年代内,小罗伯特·卢卡斯,托玛斯·萨金特、尼尔·华莱士等人对合理预期理论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样,合理预期理论作为西方经济理论最新发展的一个分支,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预期革命”一词,也正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厉以宁. 伦敦学派早期经济学说的特征. 江淮论坛. 1983;(3):72-78.Abstract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坎南、格雷高里和罗宾斯。本文考察这一时期内伦敦学派经济学说的特征及其与剑桥学派分歧的由来。 坎南是伦敦学派的领袖。他在经济理论方面受英国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说的影响很
厉以宁, 丁国香. 关于脑力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几个理论问题. 科学管理研究. 1983;(6):73-76.Abstract
对于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标准到底如何确定,还有许多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教育直接有关,也就是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他们受教育的年限及为受教育所支付的费用有关。这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有关脑力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安武. 十六世纪印度大诗人苏尔达斯. 外国文学研究. 1983;(1):70-75.Abstract
苏尔达斯不仅在印地语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而且也是整个印度中世纪最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十五世纪七、八十年代至十六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的某一段时期。因为缺乏可靠的资料,关于诗人的生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的生卒年是1483--1585,也有人认为是1478--1581,还有人认为是1478--1563。根据现代的研究,可以肯定他在离北方那的鲁那古达村不远的河边,度过了他一段较长时间的出家人生活。他自幼对音乐很爱好,每当感
刘安武. 印度中世纪的大诗人杜勒西达斯和他的《罗摩功行录》. 南亚研究. 1983;(2):41-52.Abstract
在印度的印地语文学史上,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诗人比杜勒西达斯更为有名,也没有任何其他一部作品的影响能比得上杜勒西达斯的《罗摩功行录》。就是在印地语地区以外的地方,《罗摩功行录》也有巨大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在包括梵语在内的各种语言中,根据蚁垤仙人的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故事为题材而改写的长篇叙事诗很多,杜勒西达斯的这一本《罗摩功行录》最为著名。印度广大的北部中部印地语地区的亿万人民群众现在传诵的是
田余庆. 坚持真理 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3):31-34+41.Abstract
翦伯赞同志,史学界的又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凋谢,已经十五年了。我初次见到翦伯赞同志,是在抗日战爭后期的1944年。那时我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流亡到了重庆,有机会听到许多著名进步学者的学术讲演,伯赞同志是其中的一位。解放后,我对伯赞同志谈及此事,他回忆是陶行知先生邀他去讲的。他说:“你们是经过颠沛流离的学生,我很愿意同你们见面。讲历史,目的是为了抗战,为革命爭取青年。至于讲了什么,已沒印象,得鱼忘筌嘛!”我说只记得言外之意是骂蒋介石,他连声道:“你是得其意而忘其言,得意忘言。”
古勒利, 刘安武. 她说过. 国外文学. 1983;(2):208-221.Abstract
一凡是被一些大城市里的马车夫那种鞭子一样的舌头骂得遍体鳞伤的人,我奉劝他们用阿姆利则的马车夫的那种亲切语调作为清凉剂敷一敷自己的伤口。一些大城市的马车夫在宽阔的大马路上,一面用鞭子猛抽着马背一面骂着马的外婆时,他们一会儿对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