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4
张维迎
.
中国企业怎样走向吏化管理
. 企业文化. 2004;(4):12.
Abstract
家族企业与家族管理,中国目前的企业中,家族企业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做大的话,矛盾就会暴露出来。其实用自己的亲戚不一定就是家族管理,如果以才能用人,那么用儿子、女儿也不算是家族管理。比如说清华大学和北大就是家族管理,因为校长、主任什么的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实际上中国很早就有家族化管理和职业化管理的争议问题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家族管理还是吏化管理的争议中,采用了李斯提出的吏化管理,但后来秦国很快就灭亡了。秦国为什么灭亡?就是因为没有家族管理。出乱子的时候大家都看着,没有人保护秦国。汉代刘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刘邦采纳家族化管理的建议封王。但没有过多久,也出现了家族叛乱。
张维迎
.
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
. 中国企业家. 2004;(9):49-51.
Abstract
近来兴起的以保护国有资产名义妖魔化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舆论,对社会的整体进步未必有利
张维迎
.
中国企业要找准优势"走出去"
.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4;(3):14-15.
Abstract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如果目前优势只能在成本范围内,就应把我们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结合起来,而不应只凭豪言壮语去跟人家竞争。
刘建国, 邵可声 邵敏 张远航 唐孝炎
.
中国典型城市垃圾填埋场甲烷δ
13
C同位素特征研究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14(5):4.
林毅夫
.
中国减贫面临新挑战
. 经济研究参考. 2004;(71):32-33.
Abstract
中国减贫努力在过去二十多年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贫困、增长、平等”在中国也还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中国在减贫问题上
厉以宁
.
中国创业投资业发展沿革、现状与问题
.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4;(7):17-19.
Abstract
中国创业投资业发展历史沿革 创业投资在中国是一种政府推动型的制度创新。按照政府推动创业投资发展方式的演变,中国创业投资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汤一介
.
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与途径-走出"中西古今"之争,融会"中西古今"之学
. 学术月刊. 2004;(7):5-8.
吴慰慈
.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学术活动与研究方向——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6):3-18.
Abstract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它有八个分支机构:专业图书馆分会、党校图书馆委员会、团校图书馆委员会、军队院校图书馆委员会、工会图书馆委员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上述分支机构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根据开展活动的需要,依据图书馆事业在不同领域内形成的工作系统而设立的专门从事本学会业务活动的机构,是全国图书馆学会的基础。
张久珍
.
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副主编)
.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4.
张维迎
.
中国大学发展之要-推进学术自由
.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4;(1):3-4.
Abstract
对于一所大学或者任何一个以创造知识为目的的组织来说,学术自由都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但是学术自由并非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简单.中国大学教师过去都是"铁饭碗",应该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但有学术自由吗?很显然没
方精云, 沈泽昊, 唐志尧, 王志恒
.
"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及若干技术规范
. 生物多样性. 2004;12:5-9.
孙祁祥, 郑伟, 孙立明, 李海涛, 锁凌燕
.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再保险的角色
. 财贸经济. 2004;(9):3-10,95.
Abstract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何对中国巨灾风险进行管理是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从中国巨灾风险与其管理现状出发,借鉴美国全国洪水保险计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局、日本家庭地震保险体制和英国洪水保险体制的经验,结合中国再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重视支持巨灾风险管理、建立多层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巨灾保险、大力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加强和完善政府保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4.
郭凡生, 吕政, 牛根生, 刘迎秋, 刘伟
.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忧”与“愁”
.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2):72-73.
胡泳
.
中国生意
. 21世纪商业评论. 2004;(02):16.
Abstract
<正> 《麦肯锡季刊》登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生意指南》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地说,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导致了一些对其泛化的归纳性理解,而这些理解大多不符合实际情况。要想在中国生意成功,商人首先必须穿透层层的误解误传迷雾。误解一:中国的国有经济成分仍然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那些认为中国经济仍以国有为主,因而难逃僵化的投资者,必须认清这样的现实:在中国的工业产值中,只有1/3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少数产业如国防、通讯和能源除外,大部分产业由私有资本控制;中国政府现在更多地依靠私营部门而不是国有部门日渐下滑的税收。这意味着本地企业在竞争中是按市场规律出牌的。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坚持一套所谓全球适用的经营模式,不懂得运用本地资
王襄平, 王志恒, 方精云
.
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山峰
. 生物多样性. 2004;12:206-212.
梁守德
.
中国的国际观和外交战略新思维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3):56-58.
Abstract
进入新世纪,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战略思维的调整,以及新的外交政策举措,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前提.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萧灼基, 张维迎, 曹和平, 韩秀云, 路一鸣
.
中国经济 刹车非踩不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如是说
. 中外管理. 2004;(6):90-92.
Abstract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主持人:非常感谢斯蒂格利茨教授到场和我们交流关于中国的问题。现在我们请您和今天到场的中国经济学家分别写一下在您谈到中国经济的时候,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
林毅夫
.
中国经济增长没有现成模式
. 政策. 2004;(3):26-27.
Abstract
最近,国外一些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有疑问?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1998年以后,出现两个新的经济现象: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紧缩;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反而下降.而这两个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从未遇到过的.因此,我认为消除国外的疑问,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中国经济.
刘伟
.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多大
. 环境经济. 2004;(2):34-35.
Abstract
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拉动,未来20年中,中国经济将呈现向中、西部梯度波浪式发展的态势,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不低于7.2%的增长率。
Pages
« 首页
‹ 上页
…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