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李力行:农房抵押与农地制度创新

十一月 12, 2015
发布日期:2011-07-03 15:09:0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在发展经济学中,农村金融的功能早已被提升到农村发展的核心地位。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包括土地抵押融资、小额信贷在内的农村金融,可以刺激投资、创业、技术进步和移民,而这些都是农村发展、消除贫困最有力的因素。土地和房屋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其抵押功能成为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

  汶川地震后,为加快灾后农房重建,成都市允许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由政府组织成立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当地农商行和信用社发放贷款。

  以重灾区都江堰市为例,每户农民贷款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最多有贷到100多万元,年利率在5%-6%。仅青城山镇贷款额就达上亿元,作为抗震救灾的紧急措施,宅基地抵押贷款对迅速筹集资金恢复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靠近城市的农村土地和房屋等财产的价值大大提高。在沙县,正是因为科技园、公路、铁路等项目的建设,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市场价值得以体现。即便在其权属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农房贷款仍出现转机。

李力行:县改市重启——反思和启示

十一月 12, 2015
发布日期:2013-05-07 11:39:0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县改市重启——反思和启示

文/李力行

 

(本文经过删减的版本发表在《财经》杂志2013年第13期)

    城市的集聚能力需要得到足够认识,千万不能忽视小城镇集聚能力低的客观规律,以及小城镇人口继续向大中城市集聚的现状。行政主导的设市机制应该得到改变

        2013年1月24日,民政部批准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两县改为县级市,此举被认为意味着停滞16年之久的“县改市”政策开始松动?“县改市”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政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今天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县改市政策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起飞的同时,人口流动迅速增加。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城市的工商服务业得到发展,基础设施向原来的城市边缘蔓延,常住在城镇的居民数量扩张,于是城镇化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