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约是88年底,或者是89年初,我申请从北大图书馆学系转到了北大图书馆工作。因为当时办公室主任沈乃文要到美国去参加一个合作项目,经庄守经馆长的同意,我到了图书馆的第一份工作就当上了“临时办公室主任”。当时办公室还有两位工作人员,一是王一平,一是胡燕。应该说,在办公室的一年多,对我认识图书馆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二位办公室的同事,就是我到图书馆后的首任指导老师了。后来我到了美国研究文献中心,后来还负责过203教师研究生阅览室,逐渐开始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图书馆的各个方面。有时候回忆起来,很多北大图书馆人(在此我无法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都是我认识图书馆这个行业的指导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很多最基础、但又是最重要的东西,让我受益终身。其中就包括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执着之情。没有北大图书馆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就没有我后来的发展和成长。
当时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时髦的口号就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向美国学习。图书馆曾邀请过美国专家来讲课,来听讲座的人很多,大家学习的那个专注劲儿,一直让我记忆犹新。细想起来,也就是那一代人,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迈出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艰辛之路的第一步,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在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奉献精神,都是值得今天来回顾和颂扬的。
北大图书馆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值得怀念的事情很多,从发展的过程来看,都有着深刻变革时代的印记,应该很好地总结。从环境到服务,北大图书馆都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过程。CALIS和CASHL的管理中心落户北大,给北大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将北大图书馆推上了高校图书馆领头羊的地位。香港一所知名大学图书馆馆长告诉我说,多数香港图书馆员认识内地的图书馆,就是从认识北大图书馆开始的。其实我想,更准确地说,这个“认识”里面,还包括着“承认”和“接受”的含义。他的话应该不是随意说的。
现在,我虽然远在天涯之一小岛,但仍然随时可以感到北大图书馆影响力的存在,这里的图书馆员所敬重的人物,多是我熟悉的北大人。北大图书馆编辑的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是这里奉为经典的标准,影响很多人的学术研究行为。
在此北大图书馆110周年庆典之际,
祝北大图书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