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7)。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07),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原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千万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原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特产分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委员。ESI高被引论文学者,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1%)。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站首位博士后(国家博士后),师从厉以宁先生。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新疆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省科技战略专家、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客座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西北农林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运筹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决策科学协会(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DSI)亚太地区决策科学协会(Asia Pacific DSI)当选主席(President elect)。原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KANSEI POWER讲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98),京都大学客座教授(Kyoto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08),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基金讲座教授(05),美国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03)。
雷明教授还担任中国国家环保部和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绿色GDP核算”联合攻关项目组专家,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加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与文化促进会理事,日本国际可持续能源协会ISEA理事会员,《经济科学》编委,北京大学新农村研究院院务委员、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MCB大学出版社学者俱乐部成员(Member of Literati Club,MCB University Press)等。
雷明教授目前研究方向包括贫困与可持续减贫、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决策分析与机制设计、低碳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绿色国民核算与统计、资源能源环境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评价的非参数方法等。其中在绿色核算与绿色管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有:(1)创造性提出了一套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投入产出核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GIOA)体系,包括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和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核算,构建了相应的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核算模型,给出了完全消耗系数和理论价格相应的决定模式,并提出了一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表编制方法;(2)在联合国SEEA基本框架和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投入产出核算通用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民核算特点,率先设计出了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CSEEA);(3)在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投入产出核算通用框架的基础上,把绿色投入产出表向社会核算矩阵(SAM)的方向进行扩展,同时将绿色投入产出思想应用于综合SAM的构造中,使其包含资源使用、补偿和污染排放、治理两类重要活动,并将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环境禀赋的贡献纳入到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创建了一个涵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绿色社会核算矩阵(GSAM);(4)具体设计出中国绿色投入产出核算GIOA,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SEEA和绿色社会核算矩阵GSAM,并针对里约会议后(1992~2002年)十年间,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综合核算;(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里约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如绿色税费政策、水资源政策、可持续就业政策、外商直接投资(FDI)可持续利用政策、地区及地区间生态补偿政策、排污权交易政策以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政策等进行了综合核算分析及政策分析。
在减贫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有:(1)基于中国扶贫实践先后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为期十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统深入研究中国扶贫从不含具体扶贫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目标“瞄准型减贫”;在贫困问题的认知上,从单一以收入为衡量标准的贫困认知转向了多维贫困的精准识别,多维贫困是多元扶贫的基础,是扶贫工作精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的基石;在具体的参与结构上,实现了由政府单一主体到社会广泛参与的转变,政府凭借其公信力引导贫困治理,市场承担“扶贫”的社会责任,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贫困主体积极行动,在规范且权责统一的多元协同机制下共同助力减贫。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可持续减贫和全主体全员扶贫生态建构理论框架,并从概念内涵、系统特征、机制设计、系统构建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深入分析全面打造和构建全社会扶贫生态系统的路径和实现模式。(2)基于三次收入分配理论,提出四次收入分配概念,作为对三次分配的补充和完善。四次分配着重解决的是如何借助社会力量长期助力低收入者持续增收的问题,在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又提高他们持续增收、改善生活的意愿,增强自身积极性、行动可能性以及参与感、获得感。探讨以初次分配为基础、再分配为重要补充、鼓励发展三次分配及四次分配的收入分配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路径。(3)基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田野调查,系统提炼总结分析中国中央政府凝聚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和贫困主体的力量,每个主体在实践中相互协作的13种有效扶贫模式,包括增长扶贫、转移支付扶贫、赋权扶贫、赋能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收入分配扶贫、产业扶贫、资产扶贫、就业扶贫、语言扶贫、文化扶贫、孝道扶贫以及社会兜底扶贫。多个扶贫主体也在道德、文化、法制三大上层建筑的助力下推进多元扶贫的进展。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防返贫能力,通过核密度估计刻画两者的时空分异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防返贫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4)基于中国反贫困实践,系统阐述贫困与贫困治理内涵外延、贫困与贫困治理思想基础,建构贫困与贫困治理理论架构,深入分析贫困与贫困治理模式选择、实现路径、机制设计、制度安排以及组织保障等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有:(1)基于大量田野调研发现,在乡村空心化、产业多元化,特别是休闲康养趋势化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不同于传统乡村、“乡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嬗变。城乡融合、城乡要素互动趋势加强,新乡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发展。基于大量田野调查,对乡村这一变化进行深入剖析,指出乡村正从生存依赖型社区向乡村生活居住型(生活+生产)社区转变,居住地与职业的关系不断弱化,乡村居民的职业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和多变,提出传统乡村因血缘相关而形成的差序结构“熟人社会”正逐步被一个以血缘+利益链接为关联的血缘+契约型我们称之为的“陌新社会”替代。并对在这一变化前提下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建构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分析。(2)面对新变化,从战略视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进行辨识,基于"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构建,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社会保障五个维度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设计,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3)基于全面乡村振兴递阶推进、风险挑战及战略前瞻三方面,以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概念辨析,系统研究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路径选择,同时对实际工作中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策体系进行系统分析。(4)围绕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股田制、农村股份制发展这一核心主题,提出许多内涵丰富、谋划深远的理念和观点,深刻地阐述农村股田制、农村股份制内涵外延、农村股田制、农村股份制思想基础,提出农村股田制、农村股份制理论架构,分析农村股田制、农村股份制模式选择、实现路径、机制设计、制度安排以及组织保障等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5)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网络、民俗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现阶段中国乡村振兴的能力建设状况,深入剖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引。(6)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治理机制、评估机制以及反馈机制。构建党政主体引领、市场主体激活、居民主体有效自治与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相统一的治理新格局,构建完善的内部协调机制与外部支撑机制作为保障,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树立整体思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智治”纳入“三治融合”机制等方面优化治理机制。
雷明教授目前在Energy Policy, Omeg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ner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Marx Ventuno, Sustainability,Entropy,Complexity,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Energy Procedia,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Front. Econ. China, 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以及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ESI高被引论文学者,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1%),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多部。先后应邀在Nature,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半月谈》,The Guardian,Straits Times,China Watch,《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解放日报》,《大公报》,《环境日报》,《科技日报》,《中国企业报》,《新京报》,《中国证卷报》,《上海证卷报》,《中宣部时事报告》,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凤凰卫视等重要媒体就相关问题接受专访和发表论点。曾担任INFORMS(国际管理科学与运筹学会)、IFORS(国际运筹学会), ISI(国际统计学会)、IIOA(国际投入产出协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特邀评论员,IRMSE (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国际研讨会)共同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部委及地方项目如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西藏扶贫办,贵州扶贫办以及欧盟、BHG等国际项目等多项。先后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绿色人物特别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奖,国家教学二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论文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创新奖一等奖、国网软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日本筮川良一优秀青年奖、中国光大环保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等。
雷明教授主要代表性著作包括:Redução da Pobreza na China(BOM BOM BOOKS LTDA,2023)、Climat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China: Policy, Technology and Market (Springer,2022),《共同富裕下共享发展及其内在逻辑》(重庆出版社,重庆,2023)、《振兴之路——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重庆出版社,重庆,2022)、《中国扶贫》(开明书店,香港,2022)、《绿色发展与生态减贫》(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22)、《迈向共同富裕:中国扶贫的实践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2)、《通往富裕之路:中国扶贫的理论思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1)、《中国扶贫》(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0)、《股田中国---兼论农村股份合作制》(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0)、《贫困与贫困治理——来自中国的实践(1978-2018)》(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新型城镇化与减贫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2018)、《旌德调查—关于安徽省旌德县多元扶贫的调查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农村信息化模式选择与路径依赖——广东德庆县农村信息化调查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云南昭通地区调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地质出版社,北京,1999)、《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综合分析(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 Fair Development in China: 12, Fair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Ecology in China(Springer,2016)、Green GDP Estimates in China, Indonesia, and Jap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Chapter 6: SEEA & Green GDP for China(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2000)、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Chapter 3: The Estimate of the China's Green GDP in 1992(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