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国东,1973年生,男,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生态学博士/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霍英东基金和北京科技新星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成员。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优先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项目等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SCI重要期刊论文80篇),出版著作8部、实用技术指南3部;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转化应用发明专利14项;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特别奖等10余项重要科技奖项;兼任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农业农村分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科技委委员、长江环保集团科技委委员。
一、主要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水和土壤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包括多介质生物滤池与低温期人工湿地深度脱氮除磷、农村黑臭水体与分散生活污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以及河湖湿地和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健康智能监测、食物网控藻、营养级联效应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及应用基础研究。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需求,长期招聘相关专业领域的博雅博士后和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邮箱:jiguodong@pku.edu.cn
二、代表性学术著作
- 1.Chen Wang,Shuangyu Tang, Xiangjun He, Guodong Ji*, 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ctive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shape their activities and contributions in coastal wetlands, Water Research,2020,171:115464
- 2.Yan Zhang, Guodong Ji*, Rongjing Wang, Drivers of nitrous oxide accumulation in denitrification biofilters with low carbon:nitrogen ratios,Water Research,2016,106:79-85
- 3.Wei Zhi, Li Yuan, Guodong Ji*, Chunguang He*, Enhanced long-term nitrogen removal and its quantitative molecular mechanism in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5, 49: 4575-4583
- 4.Yunmeng Pang, Yan Zhang, Xingjun Yan, Guodong Ji*, Cold temperature wffects on long-term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athway in a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5, 49: 13550-13557
- 5.Zhonghua Yang, Guodong Ji*, Stereoselective degradation and nolecular ecological mechanism of xhiral pesticides beta-cypermethrin in soil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5,49: 14166-14175
- 6.Wei Zhi, Guodong Ji*, Quantitativ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rates and nitrogen functional genes in a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under C/N ratio constraints, Water Research, 2014, 64: 32-41
- 7.Yunmeng Pang, Jianlong Wang, Shengjie Li,Guodong Ji*, Activity of Autotrophic Fe(II)-Oxidizing Denitrifiers in Freshwater Lake Sediments, ACS ES&T Water, 2021, 1:1566-1576
- 8.Yinhao Liao,Shengjie Li,Xianfang Zhu,Zhengzhu Dang,Shuangyu Tang,Guodong Ji*, The promotion and inhibition effect of graphene oxide on the process of microbial denitr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 340:125636
- 9.Shengjie Li, Yunmeng Pang, Guodong Ji*, Increase of N2O production during nitrate reduction after long-term sulfide addition in lake sediment microcos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 291:11823
- 10.Shuangyu Tang, Yinhao Liao, Yichan Xu, Zhengzhu Dang, Xianfang Zhu, Guodong Ji*,Microbial coupling mechanisms of nitrogen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 review,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14:123759
三、代表性学术著作
- 1.籍国东,谢崇宝著. 2012. 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李仰斌,谢崇宝,张国华,籍国东等著. 2016. 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3.谢崇宝,籍国东,张国华等. 2016.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与修复实用技术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4.谢崇宝,张国华,籍国东等. 2016.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实用技术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5.王伟忠,倪晋仁主编,籍国东,李天宏副主编. 2008.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四、代表性发明专利
- 1.籍国东, 王红雷, 白雪原.多介质生物滤床修复污染水源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ZL201510009553.8
- 2.籍国东, 朱先芳. 多介质潮汐流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1510009731.7
- 3.籍国东, 微动力深度脱氮除磷组合处理系统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ZL200910076027.8
- 4.籍国东, 深层布水多介质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0910076026.3
- 5.籍国东,倪晋仁,叶正芳.一种废水生态处理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0510002137.1
- 6.籍国东等,乙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ZL2021100450906
- 7.籍国东等,一种淡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申请号2021107975337
- 8.籍国东等,基于精细分级的浮游生物精准计数与分类的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21107959194
- 9.籍国东等,一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药剂及使用方法,申请号2021101308429
- 10.籍国东等,增强型羧基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110044166
- 11.籍国东等,一种改善废弃聚氨酯载体表面生物相容性的方法,申请号2021100441502
- 12.籍国东等,一种多层氧化石墨烯改性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1100441470
- 13.籍国东等,一种酰胺化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110045093X
- 14.籍国东等,一种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110044149X
- 15.籍国东等,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调理阻控及长效修复的方法,申请号2020116040343
- 16.籍国东等,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申请号2020115902102
五、代表性科技奖励
- 1.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第1完成人,2020
- 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预警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1完成人,2019
- 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饮用水源总氮污染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完成人,2018
- 4.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效微生物及其固定化脱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完成人,2014
- 5.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农村生活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及装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完成人,2013
六、个人荣誉称号
- 1.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3.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4.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
- 5.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2次)
-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励计划
-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成员
- 8.北京科技新星
- 9.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
- 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七、学术组织兼职
- 1.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院士专家委员会首任专家
- 2.生态环境部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技术指导组成员
- 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4.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5.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6.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农业农村分会理事
- 8.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员
- 9.国际水文协会中国委员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
- 10.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科技委委员
- 11.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科技委委员
八、代表性科研项目
- 1.2019/11-2022/08,内蒙古“一湖两海”等典型湖泊水资源综合保障关键技术及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
- 2.2018/01-2021/06,唐河污水库轻度污染土壤调理阻控及强化修复技术,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任务,课题技术负责人/任务负责人
- 3.2018/01-2023/12,河流多物质相互作用及其通量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骨干成员
- 4.2017/01-2020/12,低温下微污染水源人工湿地氨氧化古菌硝化反硝化耦合脱氮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 5.2015/01-2017/12,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协同脱氮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
- 6.2012/01-2015/12,村镇污染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研究任务,负责人
- 7.2012/01-2015/12,人工湿地氮转化分子生态过程耦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 8.2021/04-2021/12,黄河流域河湖管理基础数据成果调查, 水利部河湖保护项目,负责人
- 9.2021/03-2022/0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流量输水及调减期藻类与关键指标精细监测分析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管理局,负责人
- 10.2020/03-2020/1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河段监管技术示范项目, 水利部河湖保护项目,负责人
- 11.2020/01-2020/12,水利部示范河湖建设评价标准研究, 水利部河湖保护项目,负责人
- 12.2019/01-2019/12,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水质提升示范工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项目,负责人
- 13.2019/01-2021/04,黄河流域典型河段水生态健康监管关键指标研究,水利部河湖保护项目,负责人
- 14.2016/01-2018/12,南水北调中线藻类演变规律及影响分析研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项目,负责人
- 15.2015/01-2017/12,南水北调东线深化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