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1994
陈跃红. 走出困扰─—试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及其出路. 国外文学. 1994;(2):1-10.Abstract
走出困扰─—试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及其出路陈跃红一、误读:文化交往中的普遍困境有越来越多的征象表明,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比较研究中,对于自身文化个性和差异性的过份强调,正在文化之间堆积起一道无形的精神“贸易壁垒”,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阻碍着中外文化交流...
高毅, 史庆玲. 达拉特旗金代窖藏钱币.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4;(1):76-87+96.Abstract
达拉特旗金代窖藏钱币高毅,史庆玲1990年10月,达拉特旗吉格斯太乡沟心召村农民雷玉明,在本村附近沙窝子内发现一处钱币窖藏,1992年2月送交盟文物工作站。由于散失,仅收到16.5公斤。均为铜钱,保存良好,钱文清晰完整。因钱币暴露的地表沙化严重,发现...
梁守德.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国际政治研究. 1994;(2):71-78.Abstract
20世纪的世界,人类经历了殖民掠夺和两次世界战争的摧残,饱受国家沦亡、民族分裂之苦难,其中虽经长期的艰苦战争出现过独立与民主的潮流,但世界很快又陷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夹缝之中,争霸升级、意识形态对峙加剧、动乱遍及全球,战争的阴魂始终未散。
郭建宁. 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1994;(4):32-37.Abstract
本文揭示了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从龚自珍、魏源的变易史观,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进化史观,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是一个梯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中国近代的进化论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反帝反封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则实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的巨大变革。
厉以宁.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新. 理论学习. 1994;(1):12-18.Abstract
当代中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如何使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国家,使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还没有系统的、深刻的论述,因此,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
厉以宁.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造性突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 工商行政管理. 1994;(Z1):19-21.Abstract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造性突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厉以宁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创新,他所设计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案与道路,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
厉以宁.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 理论与改革. 1994;(2):7-8.Abstract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厉以宁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他设计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和途径,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这在(《邓小平文选》)中,尤其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了充分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对...
刘伟. 重塑市场经济的新型财产制度. 新视野. 1994;(2):9-14.
陈跃红. 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的比较诗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1):48-54+127-128.Abstract
时至今日,比较诗学已成为文艺理论在当代跨文化语境中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鉴于中西文论在发展形态上的历史落差,当前的研究在深化“中西对话”的同时,更应注重“古今对话”,以形成“四方会谈”格局。比较诗学研究的迫切问题不是价值共同性的许诺和规律普遍性的追寻,而在于合适的对谈原则和方法学基础的建设。譬如西方诗学阐释学与汉语诗学阐释传统的“打通”问题。
段宝林. 骚体的反思. 诗刊. 1994;(11):57+60.Abstract
骚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诗体。中国第一化大诗人屈原即用这种诗体写了《九歌》、《离骚》、《九章》等许多瑰丽的诗篇,千古流传.令人爱不释手。其创作规律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骚体是继四言诗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新体。句式较长又较灵活,便于表达更加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新的体裁是诗人屈原的个人创造吗?我们说是,又不是,主要
1993
裘锡圭. 一句至少被误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话——“予取予求”. 古汉语研究. 1993;(2):64-65.Abstract
《左传·僖公七年》: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杜预解释“予取予求,不女疵瑕”句说: 从我取,从我求,我不以女为罪衅。杜说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信从,“予取予求”成为表示任意索取、贪得无厌一类意思的常用成语。《现代汉语词典》“予取予求”条说:
王恩田, 田昌五, 刘敦愿, 严文明, 李学勤, 张学海, 张忠培, 陈公柔, 邵望平, 郑笑梅, et al. 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 考古. 1993;(4):344-354+375.Abstract
历史总是好对人们开玩笑。六十多年前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有两大考古发现。一是"黑陶期"即龙山文化的城址。二是九个字的刻字陶片。六十多年来,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怀疑。随着各地龙山文化
王恩田, 田昌五, 刘敦愿, 严文明, 李学勤, 张学海, 张忠培, 陈公柔, 邵望平, 郑笑梅, et al. 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 考古. 1993;(4):344-354+375.Abstract
历史总是好对人们开玩笑。六十多年前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有两大考古发现。一是"黑陶期"即龙山文化的城址。二是九个字的刻字陶片。六十多年来,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怀疑。随着各地龙山文化
严文明. 东北亚农业的发生与传播. 农业考古. 1993;(3):37-44.Abstract
通常所称的东北亚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各岛,大体上是环绕着日本海的一些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即已在这里广泛地居住。这里的远古居民主要是属于通古斯人种的各个支系。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最先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在文化
段宝林. 中国民俗学的先行者——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民俗研究. 1993;(4):100-101.Abstract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民俗学家。他的民俗学研究同他的历史研究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显示出了巨大的学术能量。民俗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正如一些民俗学家同时是散文家、诗人、文学家一样,顾颉刚先生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丝毫也不影响他在民俗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顾颉刚先生不是“食古不化”的冬烘,也不是“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者,他善于运用外国民俗学的理论研究中国的民俗。这种研究是如此深入而卓有成效,
闵维方, 丁小浩. 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类型、质量的实证分析. 教育与经济. 1993;(1):16-22.Abstract
7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院校在校生数年均增长率在1975—80年间和1981—85年间分别为18.6%和9.3%,这种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内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近年来这种发展速度受到了较大的抑制。但在未来和一段时期内,因为人口增长的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仍然是巨大的。因此,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严家炎. 为谜样的传主解读. 读书. 1993;(5):12-16.Abstract
人们常常喜欢用“通过一个人来写出一个时代”这样的话,称赞一部传记。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1948—)的《沈从文传》,确实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它的社会矛盾,它的政治动荡,它的外患内忧,它的深重灾难。作者原
严家炎.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文学评论. 1993;(6):43-50.Abstract
在中国古代,有人将诗话、词话竟也归入“小说”一类,这大概是现代人觉得难以想象的事。这种未免荒唐的分类法,却正确地揭示出一个传统的文化观念:小说不能进入文学的大雅之堂,是没有地位的“闲书”,充其量只作为史传的附庸和补充。相应于这种状况,传统的小说研究,也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零星评点(不是正经学问)和追溯本事(小说“补正史之阙”)。小说研究从传统的这种格局走向现代,
厉以宁. 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党校科研信息. 1993;(4):2-4.Abstract
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不少企业有一些顾虑,即担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势。的确,政企不分、不自主经营和不自负盈亏的企业,无论企业自身如何努力也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体制。有充分活力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而只有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才能被称为有充分活力的企业。因此可以断言,唯有通过企业改
厉以宁. 企业家与市场经济. 财贸经济. 1993;(3):3-5.Abstract
中国的企业界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艰难历程,也尝过同世界经济技术差距扩大的苦果。中国企业从亲身的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在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之下,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有待于继续推进的条件下,企业家肩上的任务是很重的。中国企业的兴旺、中国企业家自身的成长、中国在经济技术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缩小、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