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1998
严家炎
.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
. 中国文化研究. 1998;(3):67-74+1.
Abstract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都会有的共同感觉。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
张维迎
.
金融圈里的3枚伏雷
. 资本市场. 1998;(8):16-17.
Abstract
全融危机的导火线通常是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现在人们很担心国有银行的坏账问题,但在我看来,最需要担心的可能并不是已经存在的银行坏账。因为这些坏账的经济后果已经被吸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账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问题不会很严重。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新的坏账的形成,特别是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坏账问题。保险业、养老金社会保障和“投资基金”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稳定的最大潜在威胁。
张维迎
.
金融圈里的三枚伏雷
. 市场经济导报. 1998;(11):34-35.
Abstract
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通常是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现在人们很担心国有银行的坏帐问题,但在我看来,最需要担心的可能并不是已经存在的银行坏帐,因为这些坏帐的经济后果已经被吸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帐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问题不会很严重。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新的坏帐的形成,特别是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坏帐问题。保险业、养老金社会保障和“投资基金”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稳定的最大潜在威胁。
段宝林
.
雅砻文化中的民族交融
. 中国文化研究. 1998;(2):127-130.
Abstract
雅砻文化中的民族交融段宝林雅砻文化是西藏文化的上源。有一首歌谣说得很好:地方莫早于雅砻,/农田莫早于泽当,藏王莫早于聂赤赞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确实如此,在美丽富饶的雅砻河谷,有许许多多西藏古文化圣地。在琼结县邦嗄村的新石器遗址,其时代可推算到一...
姚洋
.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 经济研究. 1998;(12):29-35.
Abstract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国有经济成分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以及三资平分天下的局面。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兴起可能对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之一便是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这种提高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汤一介
.
魏晋玄学家郭象与裴頠之异同
. 中华文化论坛. 1998;(1):103-108.
1997
吴慰慈, 张广钦
.
1990年以来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 图书情报工作. 1997;(5):13-18.
Abstract
通过对全国12种图书馆学重要期刊1990年以来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发文调查,从10个方面描述了理论研究的基本进展状况,并针对综述性文章增多等情况,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的关系、理论研究与新技术发展的关系三个角度,对1990年以来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进程进行了反思与评价,指出了图书馆学开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梁守德
.
1996年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 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 1997;(3):12-13.
Abstract
1996年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梁守德国际格局,指的是国际社会主要角色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构成格局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主要角色、主角关系的定位和活动式样。当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日渐鲜明,正处于“一超多强”的多主角关系之中,联合国安理会正在...
严家炎
.
不怕颠覆 只怕误读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1):1-3.
胡壮麟
.
东亚人学英语──记国际“双语教育”电子论坛的一次讨论会(上)
. 福建外语. 1997;(2):1-4.
胡壮麟
.
东亚人学英语──记国际“双语教育”电子论坛的一次讨论会(下)
. 福建外语. 1997;(3):7-11.
贾庆国
.
中、日、韩国家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国际政治研究. 1997;(2):48-55.
Abstract
东北亚是目前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的重心,中日韩三国又是东北亚的重要大国,三国关系的发展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中日韩三国国家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前景。
孙祁祥, 贲奔
.
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
. 经济研究. 1997;(3):55-61.
Abstract
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①孙祁祥贲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一、保险产业的一般供需模型一般认为,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期望从保险业得到的经济补偿总量。保险需求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自然界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损失总量所产生和...
孙祁祥, 刘宪芹
.
中国经济周期的跨世纪超前研究──杜辉博士新著《中国:“生长型”景气循环》评介
. 经济界. 1997;(4):77-78.
王俊生, 刘伟, 盛洪, 邓正来, 郑也夫
.
中国足协实施“专家会诊”——本刊召开社会各界专家足球改革座谈会
. 足球世界. 1997;(4):7-10.
Abstract
为了进一步深化足球改革,探讨和解决目前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中国足协于1月30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专家级座谈会,力邀部分经济、法律、社会学专家对中国足球行“专家会诊”。 这次座谈会由《足球世界》杂志出面组织召开。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俊生,开发部主任、副秘书长张吉龙和部分足协新闻委员会常委列席会议。座谈会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盛洪、刘伟,著名法律学家邓正来,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等数位知名人士就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及改革进程从经济、法律、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多方位的广泛探讨。 会上,专家们发言踊跃,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了中国足球改革的成
郭建宁
.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总体审视
. 江海学刊. 1997;(2):66-73.
Abstract
随着纪元转换的临近,在两个世纪的交汇点上审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文化选择的哲学阶段。中西文化论战及其哲学意蕴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题,文化选择从总体上看,形成了陈独秀、李大钊激进主义文化观、梁漱溟保守主义文化观与胡适自由主义文化观三足鼎立的局面。(2)创立体系的哲学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金岳霖逻辑分析的哲学体系。(3)曲折发展的哲学阶段。(4)走向世界的哲学阶段。人、实践、主体性,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旋律,这一旋律是同世界哲学的发展合拍的,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所具有的强烈时代气息、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郭建宁
.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 青海社会科学. 1997;(5):62-68.
刘伟, 李风圣
.
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
. 经济研究. 1997;(1):3-11.
Abstract
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刘伟李风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一、马克思关于产权的基本解释严格地说,马克思关于产权的思想就是他的与所有制分析相联系的所有权思想。在马克思的著述中尽管存在后来人们归纳出来并被认为有别于所...
刘伟
.
今后20年左右中国所有制变化的趋势
. 理论前沿. 1997;(3):18-20.
Abstract
今后20年左右中国所有制变化的趋势刘伟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命题。离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经济发展不可能有体制保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最为根本的在于所有制的构造,这是...
张维迎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 社会科学战线. 1997;(2):42-51.
Abstract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想法.我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是相对成功的.而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方面是不成功的.因此,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第二.目前推行的“国有股份公司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国家从“股东”(equity—holder)变为“债权人”(debtholder).同时开放直接融资市场,让私人投资者从债权人变为股东;第三.非国有企业“插足”国有企业和现有经理“买断”(managementbuyout)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比较可行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
Pages
« 首页
‹ 上页
…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