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5
张维迎. 张维迎经典妙论. 企业文化与管理. 2005;(2).
梁柱. 当代中国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透视-政治领袖心态的案例分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8-15.Abstract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以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代表的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已基本结束.从这时起,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凸显.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地把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开始倡导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两岸之间进行了有限的接触.虽然蒋介石未能在民族大义上迈出关键的一步,但毛泽东关于和平统一台湾的一系列主张,为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奠定了基础.
梁柱. 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5;(10):39-40.
林毅夫. 当前经济主要矛盾在于穷人太穷. 商界名家. 2005;(11):12.Abstract
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在"十一五"期间,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同时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这样才通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林毅夫. 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在于穷人太穷. 发展. 2005;(11):11.
梁柱. 情系农村 勇对难题-读王红漫博士的《大国卫生之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153-154.
张维迎.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大企业. 企业管理. 2005;(10):1.
厉以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管理教育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北大商业评论. 2005;(11):44-48.Abstract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的管理教育不断发展,同时,管理教育也凸现了其对社会经济进步的巨大作用.通过不懈努力,我国的管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批对本土化管理和经济改革研究颇具创新的队伍,成为一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刘伟.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及其趋势考察. 经济学动态. 2005;(11):29-34.
文东茅. 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 2005;(4):25-30.Abstract
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存在着工资竞争理论、工作分层理论和工作竞争理论等不同理论观点的分歧.依据1998和2003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理论在我国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各种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这表明了高等教育规模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为我们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思路.
文东茅.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5):16-21.Abstract
该文通过对1998年和2003年两次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机会、学业成绩和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男女在学业成绩和就业收入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入学机会和就业率方面女性则明显低于男性,而较低的高考成绩和较少的工作机会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朝翔. 战争对于莎士比亚的利用:一个文学为社会所用的个案. 外国文学研究. 2005;(2):46-53.Abstract
文学经常在战争中为人所用.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提出了"革命文艺"的理论;中国翻译家也以莎士比亚作为文化象征和武器,反抗日本法西斯.在西方,本雅明认为"政治的审美化"会以战争而告终.在今天的伊拉克战争中,莎士比亚被用来支持或者反对战争.文学可以被社会正当地利用,但也可以被误用或者滥用.该文主要涉及国际政治和战争对于文本之外、纯粹作为文化符号的莎士比亚的利用,而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则涉及莎士比亚文本和电影在战争中的利用.
林毅夫, 潘士远. 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 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5-11.Abstract
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该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内,构建一个模型来研究当通过选择专利保护强度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政府所应选择的最优技术进步率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在实施专利保护时所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该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对技术进步是否越快越好的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吴敬琏, 郭树清, 秦晓, 殷介炎, 康义, 林毅夫, 乌杰, 谷永江, 张光瑞. 抓紧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应用研究的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案. 中国科技产业. 2005;(3):28-30.
梁柱. 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高校理论战线. 2005;(8):11-17.Abstract
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1 00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关系国家存亡的反侵略战争中,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战的统一体中,是既互为依存又相对独立的,它们都为抗战伟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应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其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坚韧的牺牲精神,以其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毛泽东把抗日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使之在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敌后解放区军民的艰苦奋战,无疑对坚持长期抗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共始终把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作为这个时期的两大战略目标,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抗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大觉醒、大动员,正是这种觉醒和团结的力量,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百年衰微走向新辉煌的一个重要起点.
严家炎.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救亡与启蒙的二重奏-对抗战文学的一点认识. 河北学刊. 2005;25(5):166-167.Abstract
中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如丘东平、萧乾等作家的作品,至今读来仍令人血脉贲张,心潮难平.主人公虽然赴难了,但读者心中留下的却是一种悲壮或悲愤之气.这大概是被侵略国家人民所特有的感受,是被压迫得几乎要当亡国奴的地位使然.
保罗.米尔格罗姆, 蔡洪滨. 拍卖机制在国资改革中应有作为. 中国拍卖. 2005;(5):18-19.Abstract
中国国有资产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引入拍卖机制。政府在应用拍卖机制处理国有资产时,首先要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主要是要出售什么样的资产、通过拍卖要达到什么目标,等等。政府在拍卖国有资产时往往是多目标的,如要保证原国有企业雇员的就业,要考虑收入分配效应,这些考虑将对拍卖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另一个值得深究但往往被想当然的问题是,把什么放入你要拍卖的资产包?实物资产可能被分割或者合并出售,而非实物资产可能和实物资产
姚洋. 拒绝道德斜坡. 财经. 2005;(24).Abstract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知识分子,是不应该以眼球和听众的多寡为导向的,也不应该比试谁的观点更极端;否则,中国知识分子就真的要发生"集体堕落"了.
林毅夫. 按比较优势发展实现分配公平. 财经. 2005;(22).Abstract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同时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林毅夫. 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政策. 中国发展观察. 2005;(7):24-28.

Pages